您好,欢迎您

【2016 SABCS】复旦大学吴炅教授团队发布四篇壁报

2016年12月09日

乳腺癌患者全过程管理的发展与应用:一种乳腺癌的新型管理策略

编译:姜仪

医疗机构领导的患者管理策略的改革可显示医疗服务的真正价值,并符合患者和医生的共同需求。复旦大学上海癌症中心乳腺外科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患者管理策略,即全过程管理模式。该部门基于在线工具,即微信公众平台,在乳房健康管理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多项人性化医疗服务,如教育、筛查和诊断、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随访,包括远程医疗报告阅读。应用新的患者管理模式之后,该部门实现了患者在看医生之前进行预约,还可按需分类。 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共有7,668例次患者进行了化疗预约,超过2000名患者通过在线方法预约了内分泌治疗处方。 2015年,门诊总数为169246例次,比2014年增加了26.8%。而2015年诊疗患者的排队时间下降了28.8%。医生和患者的关联得以在网上扩展,随访率提高。 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有823名患者在随访期间在线提交了医疗报告,其中4例患者发现疾病复发或转移,并回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这种新型模式可促进多学科综合治疗队伍之间的合作,形成部门间的分级医疗体系,为基于精准医学原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保证。


应用游离腹部皮瓣进行乳腺重建时机会性内乳淋巴结活检:一项包含125例患者的单中心报告

编译:姜仪

目的

该研究旨在确定应用游离腹部皮瓣进行乳房重建时偶然发现内乳淋巴结而行活检的临床意义,并调查内乳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6年4月间,复旦大学上海癌症中心乳腺外科内进行的以内乳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被纳入研究,分析了内乳淋巴结的检出率和转移率。研究使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进行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了内乳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12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89人(71.2%)采用单侧即刻乳房重建。其中64.8%为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27.2%为原位癌。根据AJCC TNM分期系统,0、I、II、III期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27.2%、26.4%、27.2%和8.0%。

 62例(49.6%)患者检出内乳淋巴结。 6.4%(4/62)进行内乳淋巴结活检的患者被诊断有内乳淋巴结转移,所有这些均见于行即刻乳房重建的患者中。 72例(57.6%)患者在暴露内乳血管时切断肋软骨(第二或第三软骨)。肋软骨的切除与内乳淋巴结的检出率无关(P> 0.05)。所有4名患者在确定内乳淋巴结转移后升级为TMN期肿瘤,并采用辅助化疗和放疗。截至2016年5月,未报告复发或远处转移。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大的浸润性肿瘤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内乳淋巴结转移(较大浸润性肿瘤:P = 0.029;腋窝淋巴结转移:P = 0.004)相关,而肿瘤位置或免疫组织化学亚型没有相关性。此外,腋窝淋巴结转移被证明是内乳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36),而肿瘤大小不是。

结论

为行游离皮瓣乳腺重建术暴露内乳接收血管时偶然发现的内乳淋巴结可为外科医生提供进一步治疗的重要信息。内乳淋巴结活检的这种方法成功率较为可观,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浸润性肿瘤的大小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与内乳淋巴结转移相关。

 


术前核磁共振检查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无获益,甚至对于年轻的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

编译:Dr Kang

背景:

尽管乳腺的核磁共振(MRI)检查有利于发现隐匿性的乳腺病灶,但是它对于患者的最终结果的意义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MRI在亚洲乳腺癌人群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年轻的拥有致密乳房组织的人群。

方法:

本研究对于2007年至2013年在本中心就诊单侧非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Pearson's χ2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评价方法比较局部无复发生存(LRRFS)和无复发生存(RFS)。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681例患者,其中5823 (42.6%)进行了术前MRI,所有这些患者中,根据TNM分期方法,39.7%的临床分期为0-I期,35.5%是II期,14.8%是III期,10.0%存在分期困难。对于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了术前MRI组合非术前MRI组的对比(35.3%和35.6%, P=0.695)。与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组的患者相比接受保乳手术组的患者更容易进行术前MRI的检查(P<0.001)。年龄及绝经状态也与术前进行MRI的选择相关。如果按照年龄进行患者的分组,那么≤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以及>65 组的分别有 56.7%、 48.9%、 43.6%、37.0% 以及27.1% 的患者进行了术前MRI检查(P<0.001)。如果按照患者的绝经状态进行患者的分组,绝经前、绝经后及未确定绝经状态的患者分别有37.8%、 48.8% 和27.3%进行了术前MRI检查(P<0.001)。

进行生存分析时,对于术前MRI组 (N=5823)和非术前MRI组(N=7858)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是88.5和114.4个月,其中分别有238 (4.1%) 和464 (5.9%)的乳腺癌患者发生了肿瘤的复发,分别有63 (1.1%) and 159 (2.0%)发生局部复发。术前MRI组和非术前MRI组5年的RFS是90.1%和90.0% (P=0.510),5年的LRRFS分别是96.7% and 97.3%(P=0.128)。亚组分析显示,2376例患者接受了保乳手术,11035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术。术前MRI组的患者与非术前MRI组相比,在不考虑手术管理的情况下(保乳和根治术),前者相较于后者无RFS 和 LRRFS的优势。对于年龄≤45且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未进行分析。总共有699例进行术前MRI,有419例未进行术前MRI。接受术前MRI组和非术前MRI组5年的RFS分别是95.8% 和94.6%(P=0.231),5年的LRRFS分别为99.8% 和97.1% (P=0.144)

结论:

在 2007年至2013年期间我们可以看到进行术前核磁检查的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以及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然而,术前MRI用于发现隐匿性病变不能让患者有生存获益,即使是年轻的、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因为这部分患者的乳腺组织较为致密。



基于免疫磁力脂质微球/人乳腺珠蛋白设计的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的建立及初步临床试验结果

编译:Temperance

目的:

为了探索基于免疫磁力脂质微球的分离及人乳腺珠蛋白识别的原理制作的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的效果如何,我们结合使用了上皮细胞粘连分子富集情况及CK/hM-BCD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IML/hM-BCD方法)来评估。

方法:

该试验选择入组了74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使用本试验盒同时使用Cellsearch试剂盒进行相同样品的检测进行并排研究比较。每个患者采集的15ml血液平均分配为两份进行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计数,分别使用我们设计的试剂盒及Cellsearch的试剂盒。

结果:

在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中,通过Cellsearch试剂盒及IML/hM-BCD方法检测出的外周血阳性肿瘤细胞比例分别为50%和83.4%。对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IML/hM-BCD方法显示出了更强的捕捉外周循环肿瘤细胞的能力。在镜下观察显示IML/hM-BCD方法捕捉到的循环肿瘤细胞与Cellsearch试剂盒捕捉到的循环肿瘤细胞有明显的不同(IML/hM-BCD是Cellsearch的两倍多,P<0.001)。另外,IML/hM-BCD方法捕捉到细胞的形态及覆盖范围也可用于进一步验证细胞病理学及细胞学的特性。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区别外周循环肿瘤细胞与白细胞和细胞碎片,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大于5微米(DAPI+/CK+/CD45-),白细胞尺寸小于15微米(DAPI+/CK-/CD45+)。我们的免疫磁力脂质微球可以有效的捕捉不同数量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而这些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也与患者的临床数据表现一致。

结论:

免疫磁力脂质微球分离法联合CK/hM-BCD免疫荧光染色设计制作的试剂盒可能会作为判断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是否丰富及是否存在外周血循环细胞的生物标记。因此对于乳腺癌的患者来说,可用于监测并用于评估早期转移的潜在可能性大小、治疗的疗效的评估以及用于判断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