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袁来乳此”——名家对话:刘健教授解读中国晚期乳腺癌诊治共识化疗篇章

2016年08月24日

整理:Janet

来源:肿瘤资讯



640.jpg

袁芃.jpg

袁芃教授:作为《中国晚期乳腺癌诊治共识》的主要撰写者之一,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今年最新的第二版《中国晚期乳腺癌诊治共识》中关于化疗部分的原则与国外或以往的指南有何区别? 

刘健教授:非常高兴接受袁芃教授的采访。首先,很荣幸接受徐兵河教授和袁芃教授的邀请,参与中国版晚期乳腺癌专家共识的讨论。实际上,我们这几年一直致力于中国特色的晚期乳腺癌诊疗的临床专家共识。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成为国际专家组成员,例如江泽飞教授、邵志敏教授、徐兵河教授、胡夕春教授等,均在国际著名乳腺癌专家组成员中担任重要职务。因而目前国际版的专家共识中,我们也能看到来自中国的数据,发出中国专家的声音。

2016年更新的第二版《中国晚期乳腺癌诊治共识》应该是非常有特色的。

时效性强

去年里斯本召开国际版ABC专家共识之后,次月我们就组团进行讨论,重点就是要融入中国数据,发布中国版《晚期乳腺癌诊治共识》。

融入了中国人自己的试验数据

目前,中国的数据在国际的影响力非常大,例如今年ASCO上,由徐兵河教授牵头的有关UTD1的临床研究作为中国乳腺癌领域第一个口头报告在ASCO展示,可谓中国乳腺癌领域的大事件。另外,胡夕春教授在国际上发表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或紫杉醇(GT)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全国多中心III期CBCSG006试验也被大量的国外专家引用,包括NCCN指南以及其他的ABC共识中也多次提到此研究结果。此外,江泽飞教授、徐兵河教授等也牵头做过有关于在联合化疗后单药口服卡培他滨维持的来自中国的临床研究结果,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化疗全程管理理念与独特的中国管理方案。

新版《中国晚期乳腺癌诊治共识》不仅有国际先进性,而且很接地气,给广大从事乳腺癌临床研究和治疗的同道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并且对比上版扩充了很多的内容,同时对指导原则也进行了一些细化,此版共识在临床的指导和可操作性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袁芃教授:对晚期乳腺癌而言,化疗仍然是主要手段,有很多药物,如蒽环类、紫杉类、抗代谢类药物等,那么您认为紫杉类药物在晚期乳腺癌的应用有何独到之处?

刘健教授:从这几年的研发情况来看,化疗药还是集中在针对微管结构方面,即抗聚合或抗解聚。1992年,第一代紫杉醇问世,之后多西他赛、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伊沙匹隆相继问世,今年徐兵河教授牵头研究的UDT1类产品的II期研究结果也新鲜出炉,这些其实都是围绕紫杉类以及它的衍生物的主打化疗的产品。目前,紫杉类药物是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主力军,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更是乳腺癌各阶段治疗的基石性药物。但非常遗憾的是,蒽环类药物的终生累积剂量限制注定其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被明显削弱。相反,紫杉类药物可以反复应用,因而其在今后乳腺癌的解救治疗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当然,我们也期待能有超越紫杉类药物的新星问世。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3个紫杉类药物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第一代传统紫杉醇由于其不可溶性,需要聚氧乙基蓖麻油作为溶剂,这样会造成相当大的并发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疗效。随后,二代紫杉醇和多西他赛应运而生,在紫杉醇治疗失败以后换用多西他赛解救,也能获得很好疗效。但反过来,若多西他赛治疗失败以后,再改用传统紫杉醇解救,其疗效就会明显打折。现在,国际、国内很多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已经非常权威的证实,多西他赛与传统紫杉醇在晚期乳腺癌解救过程中的疗效存在区别。多西他赛在临床缓解率、疾病控制时间以及总生存方面,均比传统紫杉醇有明显的优势。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么好的多西他赛治疗失败以后怎么办?我认为也不用担心,还有很多其他药物可以作为解救。

紫杉类药物有独特疗效,且产品呈系列化,所以我个人认为以紫杉类药物为代表的化疗药物仍然是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的主力军,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具有基石地位。

一言以蔽之,紫杉类、蒽环类药物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基石地位,紫杉类药物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仍然具有基石地位。当然也有其他药物在晚期乳腺癌的解救,特别是多线解救中功不可没,我们也期盼科学家能够研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给临床医生、病人,让晚期乳腺癌病人真正能够活得长,活得好。谢谢大家!

袁芃教授:谢谢刘教授给观众带来这么好的关于乳腺癌治疗方面的理念!

版权属良医汇肿瘤资讯App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资讯App

责任编辑:Janet

相关阅读
评论
2016年08月24日
歙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不错,值得学习,感觉很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