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腔内边界刮除术(Cavity Shave Margins) ——改良手术方式,减少切缘阳性

2015年08月20日

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尽管其术后生存率等效于全乳房切除术,但切缘的病理状态是决定局部复发的关键因素。国际指南推荐合适的切缘宽度为大于1mm,但此标准还不能被国内学者接受;据统计约20-40%的保乳术患者切缘阳性,需要接受二次手术,多个回顾性研究显示部分乳房切除术后周边组织清扫(腔内边界刮除术)可以降低切缘阳性率、减少二次手术几率,因此研究者设计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如下:

【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共纳入235例经穿刺活检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病理分期:0期56例、I期122例、II期54例、III期3例,在接受标准外科部分乳房切除术后进行选择性的边缘切除,然后1:1随机分组:腔内边界刮除术组119例、未行腔内边界刮除术组116例(详见示意图)。术后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并将阳性切缘定义为:侵袭性肿瘤的标本切缘可见癌累及、导管原位癌标本切缘1mm可见癌累及。本实验的首要临床研究终点为切缘阳性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术后乳房美学效果(患者评价)及切除组织的大小。

【结果】

       匹配后两组间基于人口学、临床病理学的基线特征平衡;患者中位年龄61岁(33-9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2月(0-39月);最终病理诊断如下:54例(23%)为侵袭性乳腺癌,45例(19%)为乳腺导管原位癌,123例(53%)为两种病理类型混合存在,2例经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达pCR,9例针芯活检术切除了关键病灶;中位肿块最大径为:侵袭性乳腺癌患者为1.1cm(0-6.5),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为1.0cm(0-9.3)。

腔内边界刮除术组 VS未行腔内边界刮除术组:

(1)在行腔内边界刮除术之前,两组的切缘阳性率相似,分别为36%、34%,P=0.69;

(2)随机入组后,两组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为19%、34%,P=0.01;二次手术(边界清扫术)几率分别为:10%、21%,P=0.02;

(3)随机入组前,两组切除组织的中位体积分别为:74.3cm3、74.2cm3,P=0.92,入组后腔内边界刮除术组织的中位体积约为36.1cm3;

(4)两组患者对术后乳房外观的满意度评价相似;

(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无显著差别;腔内边界刮除术后组织病理发现近12%的原切缘阴性患者仍然存在癌浸润,提示为多灶性肿瘤。

因此研究者给出结论:部分乳房切除术后的边界刮除术可将切缘阳性率、二次手术率减半。

【评论】

        目前国内仍有大量的乳腺癌患者选择全乳切除术,本研究结论显示联合腔内边界刮除术的保乳手术安全可行,复发风险低,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术后经患者评估的乳房美学效果好,改善女性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本研究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保乳术后局部乳房放疗的重要性。

【原文】

N Engl J Med. 2015 Aug 6;373(6):503-10. doi:10.1056/NEJMoa1504473. Epub 2015 May 3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