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指南推荐】美国支气管病学与介入肺病学协会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支气管镜活检综合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安全性和样本充分性

11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本指南基于新证据,旨在解答与当前肺癌临床实践相关的问题。本指南由美国支气管病学与介入肺病学协会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早期检测和筛查委员会的多学科专家小组共同制定。对于确诊或疑似肺癌、需要进行综合生物标志物检测以确定标准管理方案或临床试验参与资格的患者,本指南就微创胸部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样本充足性提供了具体建议

指南推荐背景简介

可用于疑似或确诊肺癌组织取样的微创诊断方法包括支气管镜活检或影像引导下经胸穿刺。技术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合并症;病变类型、大小和位置;是否需要同时进行纵隔淋巴结分期;以及当地医疗机构经验、设备可及性、患者偏好和预设治疗方案。因此,最佳操作方法需要逐例进行个体化评估,综合考量预期诊断率和操作风险,同时确保必要时进行分期,并获取充足样本用于后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目前,关于经皮穿刺与支气管镜检查或超声支气管内超声(EBUS)与纵隔镜检查在诊断准确性方面的直接比较研究很少,关于何种取样技术最安全,又能为全面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提供最充足的样本,尚无定论。本指南旨在聚焦并阐明用于肺癌综合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支气管镜取样标本的安全性和质量相关问题。本文所有建议均限于支气管镜技术可触及的靶病灶。支气管镜无法触及的纵隔病变(例如血管前或主动脉周围淋巴结)的取样,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内。

相关问题和推荐

图片3.png


问题1:对于确诊或疑似肺癌的患者,在进行肺实质病变取样时,引导支气管镜检查比经皮穿刺更安全吗?

推荐:对于确诊或疑似肺癌的患者,在对肺实质病变进行取样时,引导支气管镜检查比经皮活检取样更安全(强烈推荐)。

备注:总体而言,引导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生气胸和出血的风险显著降低。

问题2:对于确诊或疑似肺癌的患者,为进行全面生物标志物检测对肺实质病变取样时,引导支气管镜是否比经皮穿刺取样更充分?

推荐:对于确诊或疑似肺癌的患者,经支气管镜引导的肺实质病变取样效果与经皮活检以进行全面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效果相当(有条件推荐)。

备注:当代导航支气管镜平台、快速现场评估(ROSE)或经支气管冷冻活检等新技术,在获取足够组织以进行全面生物标志物检测方面的附加价值仍有待确定。

问题3:对于确诊或疑似肺癌且正在接受淋巴结取样的患者,EBUS引导下对可及的胸内淋巴结进行取样是否比纵隔镜检查更安全?

推荐:对于确诊或疑似肺癌的患者,在对可及淋巴结进行取样时,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取样比纵隔镜取样更安全(强烈推荐)。

备注:经食管支气管镜超声(EUS-B)引导下的胸腔内淋巴结活检(TBNA)以及新型EBUS引导下取样技术(例如淋巴结钳和冷冻活检),与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安全性大致相似。

问题4:对于确诊或疑似肺癌的患者,为进行全面生物标志物检测对可及的胸内淋巴结取样时,EBUS引导下所获取的样本是否比纵隔镜取样更充分?

推荐:对于确诊或疑似肺癌的患者,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淋巴结取样与纵隔镜检查以进行全面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效果相当(有条件推荐)。

备注:由于缺乏比较数据,专家建议将EBUS-TBNA作为从可及淋巴结获取样本进行全面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一线方法,主要是因为其安全性更高,并能够获取更多胸内淋巴结。

专家建议在在条件允许时使用ROSE,因为它可以深入了解靶细胞结构和样本诊断的充分性。与单独使用EBUS-TBNA相比,EBUS引导下的活检钳和冷冻活检等新型取样技术可提高EBUS-TBNA的检出率,从而获得足够的组织以进行全面的生物标志物检测。

结语

本临床实践指南由来自两个国际协会的多学科专家组制定,现有证据表明,引导下支气管镜取样与经皮活检在获取用于全面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样本方面,其充分性相似,同时通常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少的并发症,尤其是在使用当代先进的导航支气管镜技术时。关于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淋巴结取样,EBUS-TBNA、EUS-B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纵隔镜检查。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建立引导支气管镜检查和经皮活检技术的标准化定义,应考虑安全性和样本充分性,还要考虑诊断率等指标,以便对现有技术开展更准确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Chaddha U, Agrawal A, Ghori U, et al. Safety and Sample Adequacy for Comprehensive Biomarker Testing of Bronchoscopic Biopsies: A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ronchology and 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Thorac Oncol. 2025 Sep;20(9):1237-1256. doi: 10.1016/j.jtho.2025.05.014.

审批编号:CN-169792        过期日期:2026-01-20        

声明: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24日
尤美芹
响水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内容非常好值得学习
11月24日
马坊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由于该靶点的复杂
11月24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盐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盐城市职业病防治院) | 肿瘤内科
提高肺癌治疗水平,全程管理是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