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十届湖湘肿瘤防治论坛】突破生存瓶颈!汪进良教授解读晚期肺癌一线治疗新范式

11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近日,第十届湖湘肿瘤防治论坛暨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2025)年会成功举办。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汪进良教授,就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新突破,进行了深入解读。

汪进良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肿瘤医学部肿瘤内科副主任,肺部肿瘤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委会委员

从化疗到免疫: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现状与挑战

汪进良教授:从化疗时代到免疫时代,免疫治疗已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标准治疗,使患者五年生存率从不足5%,提升至最高30%以上,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临床对于此类患者,需基于PD-L1表达情况选择治疗方案,PD-L1表达50%及以上人群,可优先选择免疫单药治疗,如KEYNOTE-024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比化疗,帕博利珠单抗组五年生存率达到31%以上。此外,免疫联合化疗也有诸多研究,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斯鲁利单抗等均进行了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均取得了阳性结果,无论是PD-L1表达阳性还是阴性人群,均
有显著的生存获益。此外双免联合(PD-L1和CTLA-4)也能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如Checkmate27研究中PD-L1表达阳性人群6年OS生存率达22%。

但是需要看到,虽然临床可以基于PD-L1的表达选择方案,但免疫与化疗联合等方案的优势人群选择目前仍不明显,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合的人群。在现有免疫联合化疗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和疗效,也是需要探索的方向。

联合治疗新突破:免疫联合抗血管、ADC等引领治疗方向

汪进良教授: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目前相对较多的突破是联合方案,包括:

  • 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例如HARMONi-2研究采用依沃西单抗(协同结合靶向PD-1和VEGF的双特异性抗体),头对头比较了与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伊沃西单抗PFS达11个月以上,优于帕博利珠单抗的5.8个月,但OS结果还有待后续明确。此外,多靶点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也在进行中,例如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的II期研究显示了PFS的显著获益,相关大型研究还在进行中。

  • 免疫联合抗体偶联药物(ADC):TROP2是ADC药物的热门靶点,Dato-DXd等药物联合免疫和化疗用于一线治疗,II期研究显示出良好疗效,相关III期研究已
    在进行中。

  • 免疫联合更多新抗原:一些针对新抗原的个体化抗原联合免疫的相关研究,也在一线进行了探索,目前已经观察到一定潜力。

这些研究未来是否会改变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临床格局,需要等待最终III期研究的结果数据,也期待相关研究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精准化与便捷化: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未来治疗展望

汪进良教授: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目前一线治疗是免疫治疗,包括免疫单药、免疫联合化疗。

一方面,未来如何更加精准地选择患者任重道远,例如肿瘤基因检测发现,KEAP1/STK11突变患者,单纯PD-L1免疫联合化疗的效果较野生型患者差;但如果同时进行CTLA-4抗体药物联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此外基于肿瘤微环境、血液标志物等,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更好模型制作,选择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可能是未来的一大方向。

一些新靶点药物,包括在剂型改构、将静脉注射剂型改为皮下注射剂型,从而方便患者使用,提高治疗依从性,可能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这也是未来的方向。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06日
乐凌云
余姚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好好学习
11月04日
赵学红
临汾市中心医院 | 肿瘤科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目前一线治疗是免疫治疗,包括免疫单药、免疫联合化疗。
11月04日
刘敏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 肿瘤内科
从化疗时代到免疫时代,免疫治疗已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标准治疗,使患者五年生存率从不足5%,提升至最高30%以上,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