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SMO 2025|洪德飞教授:阿可拉定联合AG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显露潜力,mPFS近11个月,35%的患者获手术机会

10月3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全球瞩目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洪德飞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阿可拉定II期研究成功入选。该研究探索了我国1.2类抗肿瘤新药阿可拉定联合吉西他滨与白蛋白紫杉醇(AG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疗效与安全性。该联合方案取得了高达60%的客观缓解率(ORR)和95%的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328天(约11个月)。尤为亮眼的是,35%的初始不可切除的患者在治疗后获得了手术机会。研究结果提示,阿可拉定联合AG方案有望成为晚期PDAC一线治疗的有力新选择。【肿瘤资讯】特邀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洪德飞教授,对该研究成果进行深度解析和点评。

阿可拉定联合AG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消化系统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极差。超过8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AG方案(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是目前晚期PDAC的标准一线治疗选择。然而,其疗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临床上迫切需要更优的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阿可拉定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特性的新型小分子药物,既往研究已显示其优异的抗肿瘤活性,为PDAC的联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这项单臂、单中心、前瞻性II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阿可拉定联合AG方案一线治疗的潜力。该研究共纳入20例新诊断的、不可切除的晚期PDAC患者。患者基线特征显示,这是一组具有临床挑战性的人群,其中40%为III期,55%为IV期,55%伴有肝转移。入组患者接受阿可拉定(600mg, bid, 6个月) 联合标准AG方案(白蛋白紫杉醇 125 mg/m², 吉西他滨 1000 mg/m², d1, 8, Q3w, 6周期)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图1)。

图1 研究设计.png

图1  研究设计

截至2025年4月30日的数据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表现出色:

  • 高效的肿瘤缓解: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经研究者评估的ORR高达60%(12/20例患者达到PR),DCR达到了9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10.9个月(表1)。


表1  ITT人群的肿瘤缓解情况(ORR、DoR)表1 ITT人群的肿瘤缓解情况(ORR、DoR).png

  • 令人鼓舞的生存数据:中位PFS达到了328天(约11个月)。6个月PFS率和OS率分别为80%和85%(图2)。

    图2 PFS和OS Kaplan-Meier曲线.png

    图2 PFS和OS Kaplan-Meier曲线
  • 转化治疗成果:值得关注的是,在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后,高达35%(7/20例)的患者被外科医生评估为可手术,其中2例III期患者完成了根治性手术治疗。

  • 良好的安全性:≥3级不良事件(AEs)发生率为40%(8/20),主要与化疗相关。最常见的TRAEs包括血液学毒性。未发生导致死亡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尽管该结论仍需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证,但这项II期探索性研究表明,阿可拉定联合AG方案作为晚期PDAC的一线治疗展现了极具前景的潜力。

专家点评——洪德飞教授

洪德飞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普外科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教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大学-宇寿医疗等离子体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医疗增材制造与信息融合重点实验室副所长
上海吴孟超院士肿瘤医学中心胰腺肿瘤首席专家
浙江省数理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治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国际肝胆胰协会任学术职务
编著、主编、参编肝胆胰外科专著18部
从事普外科工作30余年。国际上首次提出胰肠吻合口瘘管愈合学说,创建了洪氏流派胰肠吻合技术

发明了经皮微波/射频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介入法快速养肝技术
曾受邀访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等国际顶级医疗机构

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预后至今仍然不佳,是临床管理中一个尤为棘手的难题。根据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全球胰腺癌年新发病例约51.1万,死亡病例高达46.7万,其发病率位列所有癌症的第12位,而死亡率则高居第6位。由于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12%左右。

目前转移性PDAC的一线治疗仍以全身化疗为主,例如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AG方案)、FOLFIRINOX方案,其报告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8.5个月、11.1个月。这些数据清晰地揭示了临床上巨大的未满足需求,也正是我们团队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我们期待在现有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

之所以选择阿可拉定进行联合探索,是基于其已知的药理特性、作用机制和我们对胰腺癌治疗瓶颈的理解。阿可拉定作为一款源于传统中药的First-in-Class 1.2类抗肿瘤新药,是全球首个作用于MyD88的药物,其安全性已在既往的临床应用中得到验证。它此前在晚期肝癌领域已证实了其显著的生存获益,并已获得CSCO、CACA、卫健委等制定的多个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这为我们在PDAC领域探索其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信心。

从作用机制来看,阿可拉定具有独特的小分子免疫调节功能。在肿瘤细胞层面,阿可拉定一方面可通过抑制JAK2和STAT3磷酸化抑制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另一方面可通过直接结合MyD88/IKKα,抑制TLR-MyD88-IKK-NFκB信号通路,减少TNF-α、IL-6等因子产生,从而下调TNF-α、IL-6、PD-L1等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阿可拉定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主要表现在,可提高CD8+T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恢复CD8+T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显著降低MDSC细胞比例,抑制其表达PD-L1,从而恢复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这种多层面的免疫调节能力,或许能对胰腺癌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与化疗药物(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协同增效,达到增强抗肿瘤活性的目的。 

本次公布的研究结果确实显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60%的ORR和接近11个月的mPFS,在晚期PDAC一线治疗中是极具前景的数据。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PDAC患者而言,阿可拉定联合AG方案较高的ORR为其带来了转化手术的宝贵机会。本研究中35%的患者经治疗肿瘤明显退缩,被评估为手术切除,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阿可拉定联合AG方案治疗晚期PDAC的多中心随机对照II期临床研究已启动[2],该研究预计入组70例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晚期PDAC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和OS。这项更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将为阿可拉定联合AG方案在晚期PDAC领域的应用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  Defei. Hong, Xiaolong. Liu, Guixing. Jiang. A prospective, single-arm clinical study of icarit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 and nab-pacitaxel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2025 ESMO, 2256eP.

[2]  https://clinicaltrials.gov/study/NCT06825546?intr=icaritin&rank=6#study-plan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a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04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消化系统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极差
11月03日
峗淑莉
中山市陈星海医院 | 肿瘤内科
👍
11月02日
刘园园
丰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