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再挑战,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治疗策略

10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奥希替尼3年辅助治疗完成后,复发患者奥希替尼再挑战1

奥希替尼是一种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活性的第三代EGFR-TKI,能高效高选择性地抑制EGFR-TKI敏感突变(Ex19Del/L858R)和EGFR T790M获得性耐药突变。ADAURA是一项国际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既往接受肿瘤完全切除术后EGFR敏感突变阳性IB-IIIA期(第7版TNM分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并不强制要求患者在接受随机前必须接受辅助化疗(含铂双药,至多4个周期),是否需要进行辅助化疗根据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主要研究终点为II-IIIA期患者的无疾生存期(D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IB-IIIA期患者的DFS,II-IIIA期患者的总生存期(OS),IB-IIIA期患者的OS。结果显示2,在II-IIIA期患者中,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5年OS率分别为85%和73%,HR为0.49(95% CI 0.33-0.73);在IB-IIIA期患者中,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5年OS率分别为88%和78%,HR=0.49(95% CI 0.34-0.70),无论是II-IIIA期患者还是IB-IIIA期患者,奥希替尼3年辅助治疗均有显著的OS获益,可显著降低51%的死亡风险。奥希替尼成为首个取得显著OS获益的EGFR靶向辅助治疗方案。

对于接受手术完全切除术(±化疗)后且完成3年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阳性复发性肺癌患者,再次使用奥希替尼是否有效尚未可知。

 一项回顾性研究对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入组ADAURA研究的患者进行了分析,旨在评估因疾病复发而接受奥希替尼作为第一后续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本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共有13例患者入组ADAURA研究。截至2025年5月8日,6例腺癌患者(1男5女)因疾病复发退出研究。中位年龄59岁, IB期患者2例,IIA期患者1例,IIIA期患者3例,Exon19Del患者2例,Exon21患者4例。所有6例患者在随机分组后均完成了预定的奥希替尼3年辅助治疗。中位奥希替尼停药至影像学疾病进展的时间为27.0个月,中位DFS为57个月。复发部位包括肺/骨/脑/淋巴结/肝/肠(5例/1例/1例/2例/1例/1例)。6例患者均接受二次活检、病理分析和基因检测(5例复发性肺腺癌,1例十二指肠第二原发癌)。复发后基因状态:2例Exon19del以及2例Exon21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与既往结果相同,1例Exon21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转阴,1例十二指肠第二原发癌患者携带KRAS突变。所有5例肺癌复发患者均接受了奥希替尼再挑战并存活。1例患者在奥希替尼再次挑战后24.7个月出现疾病进展。奥希替尼再挑战开始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OS均尚未达到。

图1.png

图1:ESMO 2025 Abstract 2049eP

针对奥希替尼3年辅助治疗期间发生疾病复发或进展的患者,建议进行二次活检。以上病例提示,奥希替尼再挑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第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二代TKI再挑战3

第三代EGFR-TKI(如奥希替尼)是EGFR敏感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本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120例第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失败后改用第二代EGFR-TKI(3+2组,n=60)(达可替尼或阿法替尼)和继续使用第三代EGFR-TKI(3+3组,n=60)(奥希替尼或阿美替尼或伏美替尼)的治疗结局。结果显示,3+2组和3+3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8.3%和3.3%(P=0.0082),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0.0%和73.3%、中位至治疗失败时间(TTF)分别为4.44个月和5.32个月(P>0.05),OS分别为15.97个月和14.88个月(P>0.05)。亚组分析提示,第二代EGFR-TKI的TTF获益或与基线胸膜转移有相关性。提示:第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失败后,使用第二代EGFR-TKI再挑战治疗可能是一种潜在且有效的治疗策略。

奥希替尼三线再挑战:OCELOT-cohort A中期分析4

一线EGFR-TKI治疗失败且二线含铂双药化疗(铂类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失败后,姑息性化疗(如多西他赛)是目前三线(3L)标准治疗方案,但多西他赛的ORR仅7%-15%。三线再次使用EGFR-TKI的治疗策略仍处研究阶段,既往研究提示三线再挑战EGFR-TKI可能对部分患者有益,尤其是那些既往EGFR-TKI持久缓解或经历了长期“无TKI间隔”的患者。奥希替尼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第三代EGFR-TKI,无论是单药一线治疗还是一线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治疗,均有显著的OS获益,三线奥希替尼再挑战值得探索。这是一项在加拿大开展的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OCELOT),旨在评估一线接受奥希替尼治疗,二线接受含铂双药化疗治疗失败的EGFR敏感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三线奥希替尼再挑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ORR,关键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TTF、缓解持续时间(DOR)、OS和安全性。中期分析显示(n=58),ORR为3.4%,中位PFS为1.9个月,中位TTF为4.0个月,中位OS为4.6个月,确认的SD率为25%。6个月时,仍有35.1%的患者在接受奥希替尼三线再挑战治疗。医生可酌情决定是否在疾病进展后继续治疗。患者接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中位时间为518天(约17.3个月),中位无奥希替尼治疗间隔时间为232天(约7.7个月)。奥希替尼的停用间隔时间与OS和TTF的改善呈正相关。良好的耐受性与历史数据一致,未发现新信号。提示:奥希替尼三线再挑战在部分经历多线治疗的患者中展示出一定的有效性以及有意义的疾病控制。其可预测的安全性特征和CNS活性对特定患者仍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治疗选择。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分析,以确定该治疗策略的最佳候选患者。

图2:ESMO 2025 Abstract 1956P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    Weiwei Wang, et al. ESMO 2025, Abstract 2049eP
2.    Masahiro Tsuboi, et al. N Engl J Med. 2023 Jul 13;389(2):137-147.
3.    Qiming Wang, et al. ESMO 2025, Abstract 2066eP
4.    Mark David Vincent, et al. ESMO 2025, Abstract 1956P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e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