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免疫联合ADC疗法或将重塑MIBC围术期治疗格局

10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于10月17日-21日在德国柏林举办。在这场肿瘤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中,泌尿领域,特别是尿路上皮癌方向公布了多项重磅研究数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鲍一歌教授,亲临ESMO会议现场,以国际视角为大家带来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相关研究的“柏林之声”。

特邀专家——鲍一歌教授

     鲍一歌 教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四川大学医学博士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理学博士

  • 中国医师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生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 四川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 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四川省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四川省医师协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医师分会委员

  •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
    执笔编写中华医学会《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指南以及中国医师协会《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专家共识

  • 主编《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问答》专著一部 ,参编《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专著一部

  • 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MIBC治疗现状及临床需求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核心策略是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基础,结合围术期的全身治疗,以最大限度提高治愈机会。目前,治疗格局已从传统的单纯化疗,发展为免疫治疗、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与化疗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在转移性膀胱癌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后,陆续探索其在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在ICB新辅助治疗MIBC相关研究中,ICB单药在顺铂不耐受患者中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7%-46%,而联合顺铂新辅助治疗的pCR为24%-49%1。另外,ICB辅助治疗MIBC的随机研究(如CheckMate 274、AMBASSADOR)已达到无病生存期(DFS)终点2-3。2025年ESMO会议上公布了CheckMate 274研究的5年随访数据,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MIUC可改善DFS(21.9个月vs 11.0个月;HR=0.74,95% CI 0.61-0.90)和OS(75.0个月vs 50.1个月;HR=0.83,95% CI 0.67-1.02)2

图片1.png

NIAGARA研究首次证实围手术期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新辅助GC(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辅助治疗较单用新辅助GC方案,显著改善了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HR=0.68和0.75)4。虽然该方案在MIBC围术期取得了阳性数据,但是随着ADC药物的在尿路上皮癌的突破,MIBC围术期的研发趋势将发生改变。

免疫联合ADC方案(EV-302/KEYNOTE-A39)在晚期尿路上皮癌取得了重大突破(mOS:33.8月 vs 15.9月;HR=0.51,95%CI 0.43-0.61)5,已经改变了以化疗方案为主的传统治疗决策。免疫联合ADC方案,能否在MIBC围术期取得同样瞩目的数据?本次ESMO公布了KEYNOTE-905/EV-303研究的重磅数据,值得关注。

ESMO2025:免疫联合ADC疗法在MIBC围术期的突破

KEYNOTE-905/EV-303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围手术期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维恩妥尤单抗(Enfortumab vedotin)vs单纯手术治疗,在顺铂不耐受或拒绝顺铂的MIBC患者的疗效。本研究共入组344例顺铂不耐受或拒绝顺铂的MIBC患者(T2-4aN0M0或T1-4aN1M0),按1:1随机分配至围术期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联合RC+PLND手术 vs. 仅手术两组,评估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图片2.png

结果显示,与仅手术相比,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方案围术期治疗的患者中位EFS显著延长(NR vs 15.7个月;HR = 0.40,95% CI 0.28 ~ 0.57,P < 0.0001)6

图片3.png

在OS的改善方面,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方案围术期治疗MIBC,较仅手术治疗显著延长中位OS,死亡风险降低50%(NR vs 41.7个月;HR=0.50,95%CI 0.33-0.74)6

图片4.png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围术期治疗组,57.1%的患者达到了pCR,仅手术治疗组其pCR率为8.6%6

图片5.png

NIAGARA研究证实了免疫联合化疗在适合顺铂的MIBC围术期的获益。但是,对于因肾功能损伤等因素的铂类不耐受患者,围术期治疗手段相对欠缺。所以,KEYNOTE-905/EV-303研究数据的公布,满足了这部分患者的迫切治疗需求。同时,也期待后续在铂耐受人群的进一步探索。

另外,2025年ASCO GU会上公布了由盛锡楠教授牵头的RC48-C017研究(Ib/II期)数据,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DV+T)围术期治疗MIBC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可达63.6%7。对于DV+T方案的后续研究数据,国际泌尿专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度。一项3期、随机、开放标签研究(KEYNOTE-B15/EV-304),探索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EV+P)在适合顺铂人群围术期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在进行中。

精准生物标志物与风险适应策略需深度结合

尽管MIBC的治疗手段增多,但临床实践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探索方向:

MIBC的生物标志物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虽然FGFR,HER2,Nectin-4等靶点在尿路上皮癌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整体而言MIBC尚缺乏成熟可指导治疗决策的生物标志物。以HER2为例,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于2024年发表论文,回顾性分析了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的HER2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UTUC患者的HER2表达水平,原发灶与转移灶存在空间的差异,原发灶与复发灶之间存时间上的差异8。所以,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HER2表达变化的预测因素(如围手术期化疗),以及明确HER2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

循环肿瘤DNA(ctDNA)MRD 监测已经开始影响辅助治疗

ctDNA等检测在三个关键时间点具有临床意义:诊断时(约50%患者阳性,≥pT2期阳性率超70%)、根治术后即刻、随访连续监测。CheckMate 274研究的ctDNA结果分析显示,对于ctDNA阳性患者,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DFS和OS获益明显,提示ctDNA阳性可能是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获益的重要预测标志物;同时,PD- L1阳性患者的DFS和OS获益也更显著2

对于ADC联合免疫围术期治疗MIBC,ctDNA是否有类似预测预后价值?其它生物标志物能否更好的指导用药及预测预后?还需要更多的前瞻性试验进行探索。

应对耐药与优化治疗顺序

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当前方案中同等获益,对于某些治疗方案效果不佳的患者,如何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临床中常面临的难题。另外,随着免疫,ADC药物的治疗前移,如何克服耐药,以及进展后最佳序贯方案的选择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Galsky MD, et al. J Clin Oncol. 2025 Sep 20;43(27):3041-3051.
2. Galsky MD, et al. ESMO 2025. Abstract 3068O.
3. Apolo AB, et al. ESMO 2024. 1964MO.
4. Powles T, et al. ESMO 2024. LBA5.
5. Powles T, et al. ASCO GU 2025. Abstract 664.
6. Vulsteke C, et al. ESMO 2025. Abstract LBA2.
7. Sheng XN, et al. ASCO GU 2025. Abstract 665.
8. Jianjun Ye, et al. Asian J Surg. 2024 Sep;47(9):3928-3929.

MI-PD1-8004-CN
Exp:28 Oct 2026

本资讯由默沙东医学团队提供,旨在用于医学专业人士间的学术交流,请勿随意转发或转载。文中相关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治疗建议。医学专业人士对文中提到的任何药品进行处方时,请严格遵循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默沙东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TanRongbi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