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躬行实践,深耕细研,从千例真实世界数据看免疫治疗在局晚期可手术食管癌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10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最新统计学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7位和第5位1-2。基于CROSS和NEOCRETEC5010的研究数据和长期随访结果,新辅助放化疗(NCRT)联合手术已然成为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3-4。然而,仍有近半数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且远处血行转移问题尤为突出,亟待新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来进一步改善生存。近年来,免疫治疗异军突起,显著改善了晚期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这也极大推动了其应用场景的不断前移。


当前,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探索不胜枚举,初步证实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NCIT)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取得与NCRT相当甚至更优的长期生存。而NCIT正成为中国局部晚期食管癌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有关NCIT和NCRT头对头比较的III期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中,长期随访数据的获得需要较长时间。同时,NCIT后辅助治疗价值如何也迫切需要被回答。为此,上海市胸科医院郭旭峰教授携手全国8家大体量食管外科,共同完成了一项上千例样本的真实世界研究(RWS),针对性地回答了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领域这两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近日,RWS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JAMA Surgery 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6杂志,为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提供了更确切的证据。


【肿瘤资讯】特邀郭旭峰教授详细解读这项大样本RWS研究成果,剖析基于大数据所得结论对临床实践的启示,深入探讨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癌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期特邀专家——郭旭峰 教授

郭旭峰 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 / 外科学博士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癌症研究会附属有明医院访问学者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食管疾病学会(CSDE)委员
中华消化外科菁英会食管学组委员
第二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食管癌领域杰出贡献奖
《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中华胸部外科杂志》编委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EJCTS》/《Disease of the Esophagus》审稿专家

聚沙成塔,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证实新辅助化免的应用价值

该项真实世界研究(RWS)详细收集了全国8家大体量食管外科1428例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诊疗数据,其中704例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724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NCIT),1:1倾向性评分(PSM)后两组各532例患者。研究显示,NCIT和NCRT两种新辅助治疗模式的完全病理缓解(pCR)率未见统计学差异(22.9% vs 25.9%,p=0.25),NCIT组的主要病理缓解(MPR)率略低于NCRT组(61.5% vs 71.8%,p<0.001),而从长期随访结果来看,NCIT组的2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均显著高于NCRT组(图1),且NCIT复发率明显低于NCRT(23.7% vs 35.7%),尤其在减少血行转移方面,NCIT更具优势(13.5% vs 25.0%)。

16.2.png图1. 两组DFS和OS比较

本研究首次基于全国上千例超大样本的真实世界数据,证实了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食管癌的长期生存价值,为食管癌新辅助化免联合提供了夯实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NCRT组的MPR率更高,但NCIT组的长期生存获益更持久,这或许得益于免疫治疗的“长拖尾效应”,通过调节和调动全身免疫系统,对微小转移灶有更强的控制作用。

抽丝剥茧,揭秘免疫辅助治疗的价值,深挖辅助免疫获益群体

随着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前景愈发光明,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患者的术后治疗决策也成为临床上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为进一步明确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价值,研究深入分析了724例接受NCIT的患者,经PSM后,接受辅助免疫治疗和未接受辅助免疫治疗均262例。研究发现,在整体队列中,两组的2年OS率(84.5% vs 80.0%,p=0.12)和2年DFS率(72.6% vs 77.7%,p=0.69)相当,均未见统计学显著差异(图2),这提示免疫辅助治疗或许应在特定人群中有选择地开展。

16.3.png图2 NCIT±免疫辅助治疗的OS和DFS

进一步细分亚组分析表明,未达到MPR(non-MPR)的患者术后免疫治疗的加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2年OS率从63.9%提升至81.7%(HR=1.78, p=0.035),未达到pCR(non-pCR)的患者亦呈现相似的获益趋势。对于肿瘤残留大于50%(TRG4)或术后淋巴结阳性(ypN1)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获益更为显著。

实践出真知,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精准化模式的探索步履不停

此次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还原临床场景,在III期临床研究尚未能给出答案之前,及时、有效地回答了关键临床问题,生成的高级别证据有力补充了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数据链条,为当前及未来临床工作和研究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有助于局部晚期食管癌个体化、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指定。

尽管大样本数据证实NCIT在长期生存方面优于NCRT,但既往经验告诉我们,免疫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人人有效,如何提前判别患者更适合NCIT还是NCRT?除TRG分级、术后淋巴结转移状态等病理缓解特征外,生物标志物(PD-L1表达、TMB)、液体活检(ctDNA、MRD)等手段是否能优化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辅助免疫治疗时长如何把控,如何避免低危患者过度治疗,如何兼顾免疫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期待未来开展更多大型的前瞻性研究来指导临床实践,助力围术期食管癌患者精准治疗的实现。


参考文献

1.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1;71(3):209–49.
2.Han B, Zheng R,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 Natl Cancer Cent. 2024 Feb 2;4(1):47-53.
3.Eyck BM, van Lanschot JJB, Hulshof MCCM, et al. Ten-Year Outcome of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Plus Surgery for Esophageal Cancer: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 Trial. J Clin Oncol. 2021 Jun 20;39(18):1995-2004.
4.Yang H, Liu H, Chen Y, et al. Long-term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Plus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NEOCRTEC5010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Surg. 2021 Aug 1;156(8):721-729.
5.Guo X, Chen C, Zhao J, et al.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vs Chemoimmunotherapy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AMA Surg. 2025 May 1;160(5):565-574.
6.Chen C, Tian Z, Lin J, et al. Adjuvant immunotherapy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fter neoadjuvant chemoimmunotherapy: a multicenter real-world study. Int J Surg. 2025 Sep 2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