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Fusion 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可切除ALK融合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后简称“《共识》”)在Lung Cancer杂志在线正式发表。《共识》系由吴一龙教授领衔的53位中国胸部肿瘤专家联合制定,针对可切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七大关键问题给出了循证建议,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指导。《共识》强调了基因检测在可手术NSCLC患者中的重要价值,基于ALINA研究结果,确立了阿来替尼在ALK融合阳性IB-IIIA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重要地位。【肿瘤资讯】特整理《共识》主要内容并诚邀吴一龙教授、涂海燕教授点评《共识》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师协会(CMDA)副会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GDMDA)会长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首席专家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
2018-2024年临床医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肺内三科主任
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CSCO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肺部肿瘤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领域: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主的肺癌精准治疗,新药临床试验,HER2阳性肺癌
ALINA研究确立ALK阳性NSCLC术后辅助治疗新标杆,临床应用亟待规范化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并已经逐步确立了基因检测指导的精准治疗模式。对于早期可手术NSCLC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术后患者仍然存在复发风险,传统辅助化疗的疗效难以令人满意,临床亟待新兴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在此背景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探索逐渐前移。ALK融合是NSCLC中的“钻石靶点”,其发生率约为5%,患者常为非吸烟年轻女性,幸运的是患者对靶向治疗的反应极佳,5年生存率可达60%。ALINA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评估了阿来替尼对比含铂化疗辅助治疗ALK阳性早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了阿来替尼在无病生存期(DFS)方面的显著获益,为ALK阳性NSCLC术后辅助治疗树立了新标杆。2024年7月,阿来替尼正式在国内获批用于IB期至IIIA期ALK阳性NSCLC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
为了解决ALK-TKI围术期应用仍存在的问题与争议,亟需形成相应的共识,推动ALK阳性NSCLC围术期的规范化治疗。本次《共识》的推出便基于循证医学框架,旨在解决早期ALK阳性NSCLC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焦点难题,为临床提供规范诊断和治疗路径,以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结局。
《ALK融合NSCLC围术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内容简介
问题1:对于早期NSCLC患者,驱动基因检测的最佳时机和目标人群是哪些?推荐采取哪些检测方法?应使用哪些类型的标本和检测手段?
[共识建议1.1] 建议接受手术切除的非鳞状NSCLC患者常规进行基因检测,至少包括EGFR、ALK和PD-L1,以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1,A)。
[共识建议1.2] 建议所有Ⅱ-Ⅲ期可能可切除的非鳞状NSCLC患者在术前评估基因突变状态和PD-L1表达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1,A)。
[共识建议1.3] 在早期NSCLC中,由于液体活检敏感性不足,分子检测主要依赖于组织学或细胞学标本。液体活检应仅限于术前新辅助治疗前组织样本不足以确定ALK融合状态的情况下使用(1,A)。
[共识建议1.4] 免疫组化(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NGS被认为是检测ALK融合的标准方法,其中Ventana ALK(D5F3)检测法获得优先推荐。平台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可及性、标本类型和质量、周转时间和成本等因素来决定。如有必要,应使用互补的方法验证结果,以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2,A)。
问题2:对于完全切除的ⅠB-IIIA期或ⅢB期(T3-4,N2)(UICC/AJCC第8版)的ALK融合NSCLC患者,手术切除后是否仍需要辅助化疗?
[共识建议2] 建议阿来替尼作为所有完全切除的肿瘤≥4cm或淋巴结阳性的ALK融合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选择(1,A)。目前缺乏证据支持在此类情况下使用辅助化疗(1,B)。
问题3:对于ALK融合NSCLC患者,ALK-TKI辅助治疗的持续时间是否应超过目前的两年方案?
[共识建议3.1] 对于接受阿来替尼辅助治疗的ALK融合NSCLC患者,建议治疗持续时间为2年(1,A)。
[共识建议3.2] 目前的证据尚不能明确支持将阿来替尼的辅助治疗时长延长至2年以上。建议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以评估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3,B)。
问题4:对于诊断为ⅠA至ⅠB期(UICC/AJCC第8版;T<4cm)的ALK融合NSCLC患者,是否应接受辅助靶向治疗?
[共识建议4] 目前没有临床证据支持在手术切除后对ⅠA~ⅠB期(T<4cm)(UICC/AJCC第8版)的ALK融合NSCLC患者使用辅助靶向治疗(1,B)。
问题5:对于接受TKI辅助治疗的ALK融合NSCLC患者,应如何管理肿瘤复发?
[共识建议5.1] 对于在ALK-TKI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后发生的肿瘤复发,后续治疗应根据再次活检的结果来指导(3,A)。
[共识建议5.2] 在辅助治疗完成后发生肿瘤复发的情况下,如果再次活检结果表明没有耐药突变或组织学转化,建议考虑按ALK融合NSCLC的晚期一线治疗选择进行治疗(2,A)。
问题6:可切除的ALK融合NSCLC患者的术前治疗策略是什么?
[共识建议6.1] 目前,缺乏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支持对ALK融合NSCLC患者使用术前免疫联合化疗(3,B)。
[共识建议6.2] 对于潜在可切除的ALK融合NSCLC患者,可在手术干预前考虑使用ALK-TKI进行术前治疗,以实现根治性切除(3,A)。治疗应进行8至12周,患者需充分了解治疗的益处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B)。
问题7:如何评估和监测ALK融合NSCLC的围手术期靶向治疗的疗效?
[共识建议7] 接受ALK-TKI辅助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包括体格检查和胸部及上腹部(包括肝脏和肾上腺)的CT扫描。建议在手术后的前三年每六个月进行评估,之后每年进行一次。此外,如果有临床指征,应每年进行一次脑部MRI检查(3,A)。
专家点评:《共识》不止指导当下临床实践,更期待为未来探索提供参考
涂海燕教授:ALK融合是NSCLC中的“钻石靶点”,随着ALK-TKI的快速发展,晚期ALK+NSCLC患者已经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然而,对于早期可切除的ALK+NSCLC患者,此前的辅助化疗模式带来的获益较为有限,临床亟需进一步优化ALK+NSCLC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模式。
ALINA研究取得阳性结果,阿来替尼成功获批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成功改变了临床实践,推动了ALK阳性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进入精准时代,这一大背景下,《共识》的推出已经成为必然。《共识》由吴一龙教授领衔的专家组编纂,针对可切除ALK阳性NSCLC临床实践中诊断、治疗、监测等各环节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投票,并基于专家意见给出具有可行性的临床建议。《共识》将成为临床医生在面对可手术切除的ALK阳性NSCLC患者时可参考的重要指导,《共识》提供的规范诊断和治疗路径,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围术期规范应用阿来替尼,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局。
吴一龙教授:随着ALINA研究结果的公布,阿来替尼已经成功开启了可手术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新纪元,确立了新的临床标准。《共识》则进一步给予了基因检测、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随访监测等方面的建议,相信在《共识》的帮助下,更多患者将有望从阿来替尼的术后辅助治疗中获益。
另一方面,当前尽管肺癌围手术期靶向治疗发展迅速,但仍有许多亟待探索的问题,包括指导临床实践的可靠的生物标志物、EGFR/ALK之外其他驱动基因靶向治疗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围术期靶向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ALK-TKI的合理排兵布阵等。《共识》将现存问题一一列出,以期为临床探索提供参考。未来,《共识》将成为更多临床探索的“航标”,助力NSCLC围术期靶向治疗的更多深入探索。
我们期待NSCLC围术期靶向治疗的进一步成熟和优化,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局。
排版编辑:Crys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