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马飞教授专访:全方位促进骨转移诊疗能力建设,全周期加强骨健康管理

10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本期肿瘤资讯特邀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进行专访,畅谈乳腺癌骨健康管理尤其是骨转移诊疗能力建设的理念与计划。

本期特邀专家——马 飞 教授

马 飞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ancer Innovation 主编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入库专家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

推进“健康中国2030”:质量控制与诊疗一体化

Q1. 在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肿瘤诊疗质量,进一步加强乳腺癌诊疗规范化及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您认为有哪些环节至关重要?

马飞教授:从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我们国家就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且明确指出要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度提高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层面我们成立了健康中国推进委员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的纲要,将肿瘤防治工作列为健康中国行动的重大目标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依托国家癌症中心的力量,以肿瘤质控指标为重要抓手,以乳腺癌作为试点,逐步建成多个常见恶性肿瘤的单病种多学科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体系,旨在推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癌症的“规范化”诊疗和“均质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从而有效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在肿瘤诊疗过程中的整体服务水平。

乳腺癌作为第一个试点病种,走在了癌症防治工作的前列。为了全面落实乳腺癌诊疗规范化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我们在指南完善层面、质控体系健全建设层面、各级诊疗机构的能力建设层面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在指南完善层面,我们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乳腺癌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并拓展了包含乳腺癌的筛查、早诊早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晚期诊疗、随诊随访的指南,不断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指导,以持续推动乳腺癌诊疗的规范化进程。

其次,在国家专委会的指导下,我们致力于各级质控体系的建设和质控数据平台的搭建。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现场指导,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以实现乳腺癌诊疗水平的“同质化”和“标准化”。

最后,进一步提升单项肿瘤诊疗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加强骨健康的全周期管理,尤其是骨转移诊疗能力的建设,以期达到更高的诊疗水平,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些方面对于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和质量管理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乳腺癌与骨健康:全周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Q2. 在乳腺癌患者骨健康全周期管理过程中,您认为针对骨转移患者的诊疗有哪些环节存在挑战?

马飞教授:乳腺癌患者相较于其他瘤种更容易发生骨骼相关的问题,包括绝经后或者经过AI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骨折的风险相对比较高。另外,骨骼作为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骨转移风险高达75%以上,如果干预不及时,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不仅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对患者的整体生存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全周期的骨健康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需求,今年1月份国内第一个针对乳腺癌患者的骨健康全周期管理指南正式发布,为我们临床医生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针对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筛查诊断和疗效评估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首先,在新诊断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约有50%发生骨转移,甚至很大一部分患者已经出现了骨相关事件,这表明还有很多晚期患者存在骨转移风险;同时,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2~3年是复发的高峰期。如何尽早发现骨转移,将防治的工作重点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从而减少因为未发现或者晚发现导致骨转移干预的延迟,对于避免引发骨相关事件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都至关重要,所以临床上骨转移的筛查诊断是极具挑战的问题之一。

其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对于整体治疗方案的调整也非常关键。目前根据RECIST标准,骨转移病灶被视为非靶病灶,难以进行评估。因此,针对骨转移病灶治疗后的评估手段、评估标准,临床上都一些困惑和不足。

今年发布的《乳腺癌骨健康全周期管理规范》中,针对骨转移病灶的疗效评估也专门花大篇幅进行了介绍。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医生的重视,无论是骨转移的筛查诊断还是疗效评估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也必不可少。

跨学科协作:构筑乳腺癌骨转移综合诊疗的坚实防线

Q3. 为更好地应对骨转移诊疗过程存在的挑战,主要涉及哪些学科的参与?如何加强这些相关学科之间的协作?

马飞教授: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术业有专攻。随着疾病领域的不断细分,临床诊疗也日益精准化,然而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往往难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建议,因此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DT诊疗模式)尤为重要。

针对骨转移的患者,不仅仅涉及到系统治疗,局部治疗也同样重要,这就需要乳腺内科、外科,甚至骨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医生共同参与;前面也提到了对于骨转移的诊断要关口前移,早发现、早干预,预防严重骨相关事件的发生,这也需要影像科医生的专业加持;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还需要病理科医生参与,进行明确诊断以防误诊;综合治疗效果评估也需要各个学科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情况等多种因素共同进行,以期尽早的为患者进行客观评价,调整更合适的方案。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组织多学科的MDT专家团队,定期对一些比较棘手的骨转移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同时我们通过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交流,全方位提升骨转移的诊疗能力,确保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乳腺癌骨转移诊疗能力建设:创新策略与合作发展

Q4.针对乳腺癌骨转移诊疗能力建设,未来有何计划?

马飞教授:针对骨转移患者临床诊疗的两大挑战——骨转移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评估,我们计划采取以下的措施:首先,可以建立基于临床大数据的骨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旨在形成乳腺癌骨转移筛查专家共识,将工具与理论相结合,使临床医生乃至患者本人都能够对乳腺癌骨转移风险进行预测,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诊检查。其次,鉴于乳腺癌骨转移诊疗特别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可以定期进行院内甚至跨院区的多学科MDT疑难病例的学术交流,对于骨转移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估进行全面会诊,提升整体诊疗能力。依托于乳腺癌质控全国专家委员会定期开展的骨转移单项诊疗能力建设项目会在全国全力推进,期待项目的顺利开展为我们整体的诊疗能力建设提供帮助,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专家、更多的中心共同参与进来,为乳腺癌患者的骨健康做出服务。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高惠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14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形成乳腺癌骨转移筛查专家共识,将工具与理论相结合
10月13日
魏永强
龙口市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10月13日
李云龙
磐石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前沿知识,获益良多,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