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丽证一线 | 早期乳腺癌4年内发生转移,CDK4/6抑制剂破局HR+年轻乳腺癌治疗难题

09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约70%的乳腺癌患者被确诊为激素受体阳性(HR+)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1]。此外,与欧美相比,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占比更高[2]。而年轻乳腺癌较老年乳腺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如组织学分级更高,Ki67高表达比例更高,脉管浸润的比例更高等,这使得年轻乳腺癌患者疾病复发转移至晚期阶段的风险更高,预后更差[2],为临床管理带来了更多挑战。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的出现,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目前,其已被包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诊疗指南(2025版)》[3]、《NCCN乳腺癌指南(2025 v4版)》[4]在内的等多项权威指南推荐作为晚期HR+乳腺癌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本期由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曦医师分享一例34岁I期术后HR+/HER2-乳腺癌患者的诊疗经过,该患者在进行常规辅助治疗的4年内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进入不可治愈的晚期疾病阶段,接受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后2个月内实现PR,达到预期疗效,特邀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冀学宁教授对该病例的诊疗进行专业点评。

冀学宁
博士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一科副主任
CSCO 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脊柱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常委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陈曦
博士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一科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脊柱肿瘤热疗委员
大连现代健康服务产业协会肿瘤康复健康分会委员

病例资料

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患者女,34岁。

现病史:

患者于2021年09月02日在全麻下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期重建术”。术后病理提示:右侧乳腺区段浸润性癌,非特殊型,中分化(Nottingham评分: 7分),未见脉管内癌栓。前哨淋巴结(0/6)未见转移癌。免疫组织化学(IHC)结果:ER(90%强+)、PR(90%中-强+)、Her-2(1+)、Ki-67index 20% 。

术后辅助治疗:予以AC方案化疗4周期,后序贯戈舍瑞林+枸橼酸托瑞米芬片内分泌治疗。

2025年3月,患者因纵隔淋巴结肿大入院。于2025年3月12日行EBUS-TBNA,病理回报示7组淋巴结穿刺活检见肿瘤细胞,结合IHC结果,符合乳腺来源。转移灶IHC示:CK(+)、ER(90%强+)、PR(5%中+)、HER-2(1+)、GATA-3(+)、TRPS1(+)、Ki-67(20%)。

既往史:2型糖尿病。

辅助检查:
CT影像 (2025年): 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见红圈处,如下)。

图片1.png

图1 CT影像 (2025年3月)

诊断:
1. 右侧乳腺浸润性癌术后I期(T1cN0M0)
2. 纵隔淋巴结转移(IV期)
3. 2型糖尿病 

诊疗方案

患者明确诊断为HR+/HER2-晚期乳腺癌,于2025年4月开始接受一线治疗,方案为:戈舍瑞林(卵巢功能抑制)+瑞波西利(CDK4/6抑制剂)+阿那曲唑(芳香化酶抑制剂)。

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

wechat_2025-09-28_142613_865.png

图2 疗效评价:PR
(左:2025年3月;右:2025年6月)

专家点评

HR+/HER2-为临床最为常见的乳腺癌分子分型[1]。我国多数乳腺癌患者初诊即为早期,具备治愈机会。对于HR+/HER2-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方式为局部手术切除与辅助系统治疗,同时,对于绝经前HR+早期乳腺癌患者,需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卵巢功能抑制,该患者初次就诊时的治疗情况与目前指南推荐策略相符合。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持续存在并逐年累积[5],在目前的标准治疗下仍有1/3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会复发[6]尽管该患者确诊时为I期乳腺癌,并不属于指南所划分的高复发风险人群[3-4]。然而,由于患者同样存在高危因素,如年轻[7],且Ki高表达[8],在4年之内,遗憾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至晚期阶段。

患者疾病出现进展后,尽管转移灶基因表型仍为HR+/HER2-。但值得注意的是,PR表达从90%下降至5% ,这提示可能出现了内分泌抵抗的趋势。CDK4/6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的活性,阻断细胞分裂进入S期,从而助于延缓或逆转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局面。目前,根据国内外权威指南,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同时,鉴于该患者在相对短期内出现转移,推测其与年轻乳腺癌较强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9]不无关系。因此,亟需一种对“绝经前乳腺癌”针对性更强的晚期一线治疗策略,以期为患者谋求晚期阶段的相对更优预后。

MONALEESA-7研究是首项且唯一*一项完全针对绝经前/围绝经期 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使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并获得显著PFS和OS获益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为更多绝经前/围绝经期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曙光。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内分泌治疗相比,瑞波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使中位总生存期(OS)延长10.7个月(58.7个月 vs. 48.0个月)[10];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瑞波西利联合治疗组同样取得了卓越成果,中位PFS获益延长达10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5%[11]。MONALEESA-7研究因此成为该领域目前唯一证实CDK4/6抑制剂联合方案能在绝经前/围绝经期人群中同时带来PFS和OS双重显著获益的研究。此外,MONALEESA-7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瑞波西利联合AI可有效抑制绝经前 HR+/HER2- 晚期乳腺癌的雌二醇水平,降低卵巢逃逸概率,进而改善生存预后[12]。患者报告结局同样显示,瑞波西利能显著改善总体健康状态、身体功能、情感状态和工作效率[13]。且MONALEESA-7研究获评ESMO-MCBS评分中4分的高分(满分5分),提示具有实质性获益[14]

本例患者使用戈舍瑞林(卵巢功能抑制)+瑞波西利(CDK4/6抑制剂)+阿那曲唑(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方案后,2个月内实现PR,且整体安全性可控,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事件,患者主诉生活质量未受影响,治疗效果理想。

结语


OS是衡量肿瘤药物疗效的金标准,OS统计学显著改善视为具有临床意义[15];并非所有PFS的统计学显著改善都能转化为OS的统计学显著改善[15]瑞波西利是截至目前唯一*在HR+乳腺癌晚期一线治疗中获得OS显著获益的CDK4/6抑制剂(如下表所示)[16-19]

表 CDK4/6抑制剂于晚期HR+/HER2-乳腺癌相关研究部分循证证据

图片3.png


(文献源自[16-19];备注:非头对头对比,请谨慎解读)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目标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因此,肿瘤临床试验中重点关注的终点是OS和QoL[20]ESMO-MCBS评分通过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等标准全面评价治疗获益[21]瑞波西利是截至目前唯一*早晚期HR+/HER2-乳腺癌领域均获得ESMO-MCBS 较同类最高评分的CDK4/6抑制剂[14,22-24]

*唯一:截至2025年9月29日。
参考文献

[1] 黄庆佳, 杨辞秋, 王坤. 2024年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进展和展望. 循证医学. 2024;24(6):321-328.
[2] 韦应媛, 王淼舟. 我国年轻乳腺癌现状分析[J].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6): 10468-10475.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3.1361465.
[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诊疗指南(2025版).
[4] NCCN乳腺癌指南2025.v4.
[5] Pedersen RN,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22;114:391-399.
[6] Pan H, et al; EBCTCG.N EnglJ Med.2017;377(19):1836—1846.
[7] Szollár A et al. Eur J Surg Oncol. 2019 Nov;45(11):2009-2015.
[8] Fasching PA,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9; 175(3):617-625.
[9] 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
[10] Lu YS,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22;28(5):851-859.
[11] Debu Tripathy, et al. Lancet Oncol. 2018 Jul;19(7):904-915.
[12] Estradiol suppression in pre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MONALEESA-7 post-hoc analysis. 2024 ESMO ASIA P39.
[13] Harbeck N,et al.Ther Adv Med Oncol . 2020;12:1758835920943065.
[14] https://www.esmo.org/guidelines/esmo-mcbs/esmo-mcbs-scorecards/scorecard-158-1. [MONALEESA-7].
[15]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linical trial endpoints for the approval of cancer drugs and biologics. Available at: https://www.fda.gov/media/71195/download. Accessed December.
[16] Matthew P, Masakazu T, Jens H, et al. 2023 SABCS. GS01-12.
[17] Hortobagyi GN, et al. N Engl J Med. 2022;386(10):942-950.
[18] Richard S. Finn, et al.N Engl J Med 2016;375:1925-1936.
[19] Yen-Shen Lu, et al. 2022 Mar 1;28(5):851-859.
[20] Bishal Gyawali, et al. Nat Rev Clin Oncol. 2022 Oct;19(10):613-614.
[21] Oosting SF, et al. Ann Oncol. 2023 Apr;34(4):431-439.
[22] https:// www.esmo.org/guidelines/ esmo-mcbs/ esmo-mcbs-for-solid-tumours/ esmo - mcbs-scorecards/scorecard-338-1. [NATALEE]
[23] https:// www.esmo.org/ guidelines/ esmo-mcbs/ esmo- mcbs- scorecards/ scorecard- 7-1. [PALOMA-2]. 
[24] https://www.esmo.org/guidelines/esmo-mcbs/esmo-mcbs-for-solid-tumours/esmo-mcbs-scorecards?scorecard=159 .[MONARCH 3].

审批码KI20054817-114129,有效期为2025-09-11至2026-09-10,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YX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