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剑教授:老年DEL不再“无计可施”——泽布替尼联合R-CHOP毒性可控,高龄亦可耐受

08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双表达淋巴瘤(DEL)占新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20%-30%。既往研究发现,传统R-CHOP方案治疗DEL的疗效欠佳,而强化疗或联合一代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虽在<60岁患者中显现获益,但≥60岁患者因毒性增加而提前停药,其生存并未改善。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选择性更高,脱靶效应更少,可兼顾疗效与安全性。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表明,在标准R-CHOP方案基础上加入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可显著提高初治DEL患者的缓解率并改善生存,且毒副反应可接受。【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整理如下,并邀请北京协和医院李剑教授进行点评,详情如下。

CRR与2年PFS率均超80%!ZR-CHOP方案治疗DEL的长期疾病控制潜力引关注

该研究共纳入48例初诊DEL患者。所有入组患者Ann Arbor分期≥Ⅱ期,经免疫组化证实MYC≥40%且BCL2≥50%,同时荧光原位杂交排除MYC和BCL2基因重排。

研究方案包括口服泽布替尼(160 mg每日2次持续6个月)联合标准R-CHOP方案(6-8周期)。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CRR)及安全性。

中位随访29.3个月,意向治疗人群的ORR达89.6%,CRR为83.3%;至末次随访,研究的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1.25%与93.75%。4周期后,研究经PET-CT评估的CRR已达77.1%,8周期后CR率进一步提升至83.3%。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中共有23例(47.9%)患者发生≥3级不良事件发生,以中性粒细胞减少(37.5%)、肺部感染(22.9%)、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6.3%)、贫血(8.3%)和血小板减少(8.3%)最为常见,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或因毒性减量/停药。

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33例接受二代测序(NGS)患者中,TP53突变率为36%,MYD88与PIM1突变率均为33%。多因素Cox回归提示BCL-6重排为DEL患者PFS(P=0.034)与OS(P=0.016)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2个结外部位受累亦显著影响患者的OS(P=0.044)。值得注意的是,尽管TP53突变患者预后呈不良趋势,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量有限有关。

此外,该研究在≥60岁DEL患者(占45.8%)中未观察到显著毒性积聚,提示该方案适合老年人群。该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单臂设计、样本量较小及NGS检测人群选择偏倚等。

综上,泽布替尼联合R-CHOP(ZR-CHOP)方案在初治DEL患者中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为DEL一线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专家点评
李剑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罕见病学组组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

李剑教授:从临床价值来看,这项Ⅱ期研究为长久以来缺乏循证依据的初治DEL提供了重要数据。首先,研究验证了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联合R-CHOP方案在DEL中的有效性,83.3%的CRR和81.25%的2年PFS率均优于历史R-CHOP数据,且随访近30个月仍未达到中位PFS和OS,提示其潜在的长期疾病控制优势。其次,研究人群年龄构成贴近临床实际(≥60岁占45.8%),而≥3级毒性发生率不足50%,无治疗相关死亡或剂量调整,明显优于多数联合方案在老年DEL患者中的既往安全性记录,有望打破“老年高危DEL无法耐受强化治疗”的传统观念。


再次,生物标志物分析揭示,BCL-6重排是初治DEL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为后续精准分层治疗提供了可操作指标;≥2个结外受累亦显著影响OS,提示临床需重视病灶负荷评估。虽然单臂设计和样本量限制仍需Ⅲ期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但现有证据支持将ZR-CHOP写入未来指南讨论,并作为DEL尤其老年患者的一线优选方案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Yin X, He Q, Liu D, et al. Zanubrutinib plus R-CHOP for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double-expressor lymphoma: a phase 2 clinical study. Cancer. 2025;e35697. doi:10.1002/cncr.3569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卢恬静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30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双表达淋巴瘤(DEL)占新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