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年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年会|向作林教授专访:以精准为尺、个体为纲、多学科为脉,直面鼻咽癌治疗挑战

08月20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8月9-10日,2025年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年会暨鼻咽癌治疗规范与进展论坛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鼻咽癌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大家共同探讨了鼻咽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为帮助广大同行深入了解当前的诊疗策略与前沿进展,【肿瘤资讯】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向作林教授,就鼻咽癌的治疗现状、个体化治疗决策及多学科诊疗(MDT)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

向作林
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2010年-2012年)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放疗专科分会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肿瘤放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临床转化专委会常委
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心身专委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审专家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及领军人才项目,以通讯和第一(含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 42.1)、Molecular cancer(IF: 41.4)、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 13.8)等。在ASTRO做大会学术报告2次。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

鼻咽癌治疗成效与挑战并存

向作林教授:鼻咽癌是中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广东等地区高发。目前,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并结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这种综合治疗方案效果出色。然而,当前鼻咽癌的治疗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主要复发模式是远处转移,而非局部复发。如何进行有效干预以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亟待通过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探索更优的药物治疗方案。其次,在治疗模式层面,作为核心治疗手段的放射治疗,其技术发展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质子重离子等先进放疗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以及针对复发性或较大体积肿瘤的空间分割放疗等创新模式的探索,均有助于在未来攻克治疗难点。此外,患者的个体化因素,如治疗依从性差异,同样对疗效提出挑战。

精准放疗与创新药物引领未来趋势

向作林教授:在治疗进展方面,鼻咽癌的疗效提升得益于技术的不断革新。从二维放疗到三维适形放疗,再到调强放射治疗的应用,新技术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毒副反应。柳叶刀报道了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显著提高了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率。此前,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成果发表于高分期刊,对鼻咽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有明显提升。目前根据患者的不同分期,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其他治疗策略,能进一步提升疗效。与此同时,放射治疗不同物理特性的粒子射线(如质子、重离子),也为特定患者群体带来了更优的治疗选择。

展望未来,鼻咽癌的治疗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放射治疗将更趋于精准化,例如从目前的调强放疗迈向自适应放疗,从而能够实时、精准地捕捉肿瘤的动态变化,实现精确照射。第二,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第三,新型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将是重要突破口,包括新型免疫治疗药物、靶向药物和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等,无论与放疗联合亦或应用于复发转移领域,都有望取得长足进步。

分期与分子表型驱动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向作林教授:制定鼻咽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首先需依据患者的临床分期,早期、局部晚期和晚期患者的治疗决策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仅需放射治疗或放化疗同步进行,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需要先接受诱导化疗或诱导免疫治疗,再进行后续放射治疗。对于初诊即为晚期的患者,药物治疗占据核心地位。得益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等技术的进步,对于寡转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可在有效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SBRT进行根治性而非单纯姑息性的治疗。此外,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也为治疗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PD-L1的表达水平可以指导免疫治疗药物的选择;EGFR的表型也对靶向药物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MDT模式最大化患者获益

向作林教授:MDT模式目前已成为众多瘤种的标准治疗决策流程。MDT团队涵盖了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外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检验科、营养科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大家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为患者定制最优的治疗方案。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经由MDT讨论制定的治疗方案,其最终疗效优于未经MDT的患者,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均有明显改善。

在临床实践中,MDT团队会系统评估患者的病史资料,并结合最新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为患者规划完整的治疗路径。这包括讨论治疗的先后顺序、放疗期间的联合策略、放疗后的辅助治疗选择等。其中,影像科医生对影像资料的精准解读对于靶区勾画至关重要;检验科医生对于预后标志物的检测,也为评估预后提供了宝贵依据。MDT模式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治疗带来的毒副反应和经济负担,最终帮助患者战胜疾病,重返正常生活,这正是每一位肿瘤专科医生的初心所在。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20日
徐同庆
双鸭山双矿医院 | 普通外科
学习肿瘤新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