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年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年会|应红梅教授专访:以精准诊断为基,开辟“增效减毒”新径

08月19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8月9-10日,2025年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年会暨鼻咽癌治疗规范与进展论坛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鼻咽癌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大家共同探讨了鼻咽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为便于广大读者迅速掌握会议精髓,【肿瘤资讯】特邀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红梅教授,就本次年会的学术亮点与行业热点议题进行深度解读。

应红梅
副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
复旦大学鼻咽癌中心副主任
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鼻咽癌学组委员
一直致力于鼻咽癌及其他头颈部肿瘤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曾负责多项上海市科委课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40余篇
获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聚焦精准诊断与减毒治疗,推动鼻咽癌诊疗规范化新高度

应红梅教授:本届年会在推动我国鼻咽癌规范化诊疗方面,主要呈现两大亮点与成果。首先是在诊断层面的深化。新发布的鼻咽癌第九版TNM分期,在N分期中对N3期新增了对严重包膜外侵犯的考量,对影像学读片提出了更高要求。诊断是整个诊疗流程的基石,其精准性直接影响后续所有治疗决策,包括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靶区的勾画。为此,本届年会特邀影像科专家深度参与,不仅就原发灶及淋巴结的磁共振精准判读进行专题讲座,还共同参与相关环节的讨论,旨在从源头提升诊断的精确度,这是今年年会的一大亮点。

其次是在治疗策略层面的探索。当前鼻咽癌治疗的大趋势是“增效”与“减毒”并重:对疗效不佳的患者需强化治疗,而对预后较好的患者则应致力于降低毒副反应。围绕这一核心,年会将“减毒治疗”作为规范化诊疗的重要内容。本次会议邀请林少俊教授详细解读了最新的国际靶区勾画指南,在精准影像引导下,无论在照射剂量还是靶区范围上均实现了适度缩减。同时,本次会议还邀请了麦海强教授分享了鼻咽癌减毒治疗的综合策略,涵盖药物应用、靶区缩小及放疗剂量降低等多个维度,并特别强调减毒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精准的患者筛选是保障疗效与安全的前提。

放疗联合免疫,精准施策改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预后

应红梅教授:放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患者采取差异化策略。对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免疫治疗已是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实践表明,部分转移患者通过免疫治疗联合局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可获得相当理想的疗效;而部分复发患者,在免疫治疗基础上适当加用放疗,有可能进一步提升疗效。对于局部晚期初治鼻咽癌,放疗与免疫的联合模式仍在积极探索中,相关临床研究涵盖了放疗前诱导、同步及辅助等全程或阶段性应用。在此背景下,应明确联合免疫治疗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增效”,还是为了“减毒”。

我们中心开展的部分临床研究侧重于“增效”。例如,通过监测EBV DNA动态变化,筛选出对诱导化疗不敏感、预后可能不佳的患者。针对这部分人群,在第二、三程诱导化疗中即加入免疫治疗,继以标准同步放化疗,并辅以8个疗程的免疫维持治疗,期望以此来提升这部分患者的总体疗效。另一项在研的临床研究则关注治疗结束后EBV DNA未清零的患者,特别是对于III-IV期患者,会在放疗结束后约4周,结合影像学评估,予以免疫治疗联合卡培他滨的维持治疗,旨在改善这部分高危患者的长期预后。

夯实诊断根基,完善质控体系,弥合区域诊疗水平差距

应红梅教授:鼻咽癌作为中国特色肿瘤,其诊疗水平在不同地区、城乡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各大肿瘤中心报道的五年生存率已超过80%,但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数据显示,总体五年生存率仅约56%,有的近30%的差距凸显了规范化诊疗与质控体系建设的紧迫性。

在质控体系中,诊断分期的精准性最容易被忽视,但对疗效影响至深。临床医生遵循指南,根据不同分期采用相应治疗策略,这一点相对容易实现。然而,其根本前提是诊断分期的绝对准确。在部分基层单位,受限于硬件条件,磁共振图像质量欠佳,可能导致对肿瘤大体靶区的误判,尤其是对颅底等复杂结构的侵犯情况评估不准。例如,一个T3期的患者可能被误判为T1或T2,这将直接导致治疗策略的选择失误和后续治疗的失败。

此外,不精准的影像诊断必然导致靶区勾画的遗漏或偏差。在当前强调“增效减毒”的鼻咽癌治疗趋势下,若诊断根基不牢,任何缩小靶区或降低剂量的尝试都将伴随巨大风险。因此,提升以精准影像判读为核心的诊断能力,是实现治疗同质化的基础。为解决这一痛点,专委会在近年来的学术年会中,均持续邀请影像科专家就鼻咽癌分期的影像学解读进行系统性培训与授课,致力于帮助广大放疗科医生夯实诊断基本功,从根本上提升诊疗的规范化水平。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