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马力教授:OFS进化纪实,戈舍瑞林微球引领乳腺癌OFS迈向历史新高

08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回溯历史,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经历了从早期简陋的“非药物治疗”(“外科切除”、到“放疗抑制”),再到后来逐渐成熟、获益日趋明确的“药物治疗”的演变历程。此后,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层层深入探索,更是推动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演变与创新,为HR+乳腺癌不断迎来治疗的“升级”,点亮了治愈的希望。


近年来问世的戈舍瑞林微球,相较于传统的戈舍瑞林植入剂在多个方面实现了革新,其不仅使药物能实现平稳缓释,还延长了给药周期,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1-2]。可以说,它在 “疗效” 与 “患者体验” 之间找到了更优的平衡点,直接推动乳腺癌 OFS 治疗进入了全新的升级阶段。


在此,【肿瘤资讯】荣幸邀请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马力教授,就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迭代与“升级”展开深度对话,邀请其品鉴经典戈舍瑞林药物通过剂型创新所带来的崭新希望与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马力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病区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专家团副召集人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学组组长
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北省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河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手术-放疗-药物治疗”
回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拾级而上”

马力教授:OFS,也就是卵巢功能抑制,作为绝经前HR+乳腺癌治疗的核心策略,其发展历程其实是医学进步与患者需求共同驱动的结果。早年间,临床上主要通过 “外科切除”或 放疗抑制”来实现卵巢功能抑制。外科切除虽然能快速阻断卵巢激素分泌,但手术创伤大,而且是不可逆的[3],对年轻患者来说,意味着永久失去生育能力和内分泌平衡,术后还可能出现潮热、骨质疏松等一系列更年期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放疗抑制则存在辐射损伤风险,不仅可能影响卵巢周围组织,还可能带来全身副作用,并且疗效的稳定性也不及预期[3]

随着药物研发的推进,药物OFS逐渐登上舞台,这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药物OFS通过可逆性抑制卵巢功能,既能达到与手术、放疗相当的治疗效果,又避免了不可逆的创伤——停药后,患者的卵巢功能还能恢复,这对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尤为重要[4]。也正因为这些优势,目前药物 OFS 已成为国内外各大指南共识的一致首选推荐。

回顾这一历程,背后的深层逻辑其实是学术界对治疗目标的不断升级:从单纯追求 “治愈肿瘤”,到兼顾 “改善预后”和 “提升生活质量”,而药物 OFS 正是顺应这种理念的最佳实践。

“源于经典,胜于经典”
戈舍瑞林微球重新定义疗效”、
“患者体验”平衡点。

马力教授:近年来,药物 OFS 领域最令人振奋的突破,无疑是戈舍瑞林微球的出现,它直接推动乳腺癌 OFS 治疗进入了全新的升级阶段。相较于传统的戈舍瑞林植入剂,微球制剂在多个方面实现了革新。

在给药方式上,传统植入剂需要皮下注射,可能带来局部疼痛或硬结,而戈舍瑞林微球采用肌肉注射,患者的疼痛感更轻,耐受性更好。更重要的是药物释放的稳定性 —— 传统植入剂特有的崩解过程可能导致药物缓释波动较大,其持续性面临多重挑战,比如可能存在初期释放过高、后期释放不足的问题[5-7]。而微球技术能让药物在体内实现更平稳、持久的释放,从而保证激素抑制效果的一致性,减少因药物浓度波动带来的治疗风险[1-2]

从技术本身来看,戈舍瑞林微球也超越了传统微球的局限,它采用了更先进的缓释载体材料。药物载体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得到显著增强,为戈舍瑞林药物的精准、高效传递提供了保障。同时,基于微球2.0技术平台的水包油包固(S/O/W)乳化挥发法大幅提升了药物的包封率和批次间稳定性,确保了戈舍瑞林能够以恒定、均匀的速率长期释放。

基于这一技术突破,从电镜下对比图来看,亮丙瑞林微球和曲普瑞林微球相较而言粒径不均、表面粗糙,多孔的结构导致粘连率高,而戈舍瑞林微球粒径均匀、结构致密、表面光滑且饱满。这样的特点使得戈舍瑞林微球在单次给药后,初期血药浓度不会急剧升高,相关不良反应更低[5-7],相较于亮丙瑞林微球、曲普瑞林微球,戈舍瑞林微球的给药后血药浓度更加平稳。

总的来说,这样的改良不仅使药物能实现平稳缓释,还延长了给药周期,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5-7]。可以说,它在 “疗效” 与 “患者体验” 之间找到了更优的平衡点。

“青出于蓝胜于蓝”
戈舍瑞林微球多维赋能治疗“升级”

马力教授:戈舍瑞林微球的临床价值,其实是 OFS 治疗历史沉淀后的必然升级。从 “外科切除” 到 “放疗抑制”,再到早期药物治疗,每一步都在朝着 “更精准、更安全、更人性化” 的方向前进,而戈舍瑞林微球正是这一进程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的代表。

临床研究也验证了其相对于传统戈舍瑞林的优势。一项在中国绝经前HR+乳腺癌患者中进行的III期随机、对照、开放、非劣效临床研究303研究将戈舍瑞林植入剂与戈舍瑞林微球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提示,戈舍瑞林微球组的去势失败比例显著更低,且两组的整体不良反应相似[8]

从实际应用来看,它目前已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大大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让更多绝经前HR+乳腺癌患者能用上这款先进药物。同时,它还受到国内外多种权威指南的推荐,比如,目前,该产品已被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的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推荐为常用内分泌治疗方案[9],这意味着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将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

长远来看,戈舍瑞林微球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乳腺癌的 “慢病化管理”。通过稳定的卵巢功能抑制、良好的患者耐受性,以及便捷的给药方式,患者能更规律地接受治疗,减少因依从性问题导致的治疗中断,这无疑会改善患者长期预后,让患者在控制肿瘤的同时,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可以说,戈舍瑞林微球为绝经前 HR + 乳腺癌患者的 OFS 治疗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希望这些分享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乳腺癌治疗的进展,也祝愿更多患者能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Yutong, Mao, et al.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studies of a novel goserelin acetate extended-release microspheres in rat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14 (2023): 1125255.
[2]Yao, Shenglian, et al. "Drug-nanoencapsulated PLGA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emulsion electrospray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behavior." Regenerative biomaterials 3.5 (2016): 309-317.
[3]张彦收, 刘运江等.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简史[J]. 中华医史杂志, 2015, 45(1):28-32.
[4]陈道宝,杨红健. 药物去势在绝经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肿瘤. 2015;24(5):413-420.
[5]Li, Xuebing, et al. Materials Horizons 11.12 (2024): 2820-2855.
[6]Qi, Pan, et al.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16.8 (2019): 3502-3513.
[7]Wang, **aoyi, and Diane J. Burgess.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78 (2021): 113912.
[8]邵喜英, 张清媛, 牛钊峰, 等 . LY01005 和诺雷得®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 2025, 47(4): 335-344.
[9]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25日
马建增
阳光融和医院 | 肿瘤内科
戈舍瑞林微球引进乳腺癌 OFS 迈向新高
08月21日
王郭虹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前沿知识,获益良多,谢谢分享。
08月21日
李云龙
磐石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前沿知识,获益良多,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