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突破传统治疗局限!新型“aR2”方案为晚期高肿瘤负荷FL患者带来92%完全缓解率

08月1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滤泡性淋巴瘤(FL)是成人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之一,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0%。传统一线化学免疫疗法虽能缓解病情,但对老年、体弱患者耐受性差,且部分患者易早期进展,长期生存质量受影响。此前临床常用的R²方案(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虽比化疗更安全,却因完全缓解(CR)率不足、未获美国FDA批准一线应用,临床亟需更优方案打破僵局。
此外,FL的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与治疗耐药性密切相关。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如阿可替尼)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可能增强R²方案的抗肿瘤效果。基于此,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Paolo Strati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探索了在R2基础上加入BTK抑制剂阿可替尼的“aR2”方案作为晚期高肿瘤负荷FL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近期,该研究结果已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肿瘤资讯】现将该研究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图片8.png
这项单臂Ⅱ期试验(NCT04404088)纳入了24例未经治疗的晚期FL患者(Ann Arbor Ⅲ/Ⅳ期),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肿瘤负荷标准。

治疗方案:阿可替尼100 mg口服每日两次,第1周期单药导入;第2~13周期联合来那度胺20 mg(第1-21天)及利妥昔单抗375 mg/m²(每周一次×4周后改为每月一次)。

研究主要终点为最佳完全缓解(CR)率,次要终点包括总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24个月内疾病进展率(POD24)及安全性。此外,团队通过循环肿瘤DNA(ctDNA)和免疫细胞分析探索了微小残留病灶(MRD)和免疫微环境的变化。

治疗完成情况:耐受性良好,周期依从性高

患者中位完成治疗周期数为13个(计划周期),20例(83.3%)完成全部13个周期治疗,仅4例提前停药。周期延迟发生率为62.5%(15/24),其中46%(11/24)因新冠疫情期间感染导致;仅25%(6/24)患者需降低来那度胺剂量,8%(2/24)需降低阿可替尼剂量,无患者因毒性停用來那度胺,仅1例因既往疾病引发1级视网膜出血停用阿可替尼,提示方案耐受性良好。

安全性:不良反应可控,无新增毒性

所有级别最常见不良反应(AEs)为中性粒细胞减少(91%)、贫血(83%)、疲劳(79%)、血小板减少(67%)和头痛(58%),多数为1~2 级;3~4级AEs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58%),患者中位接受2次生长因子支持,无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案例。

第二常见3~4级AE为肝功能指标升高(ALT升高17%、AST升高12.5%),无胆红素升高,所有案例均在2周内缓解,仅2例因复发升高需降低来那度胺剂量。此外,45.5%患者发生感染(12.5% 为3~4级,多与新冠相关),50%出现皮疹(8%为3~4级,经局部用药缓解),仅1例出现房颤、1例确诊第二原发肿瘤(与治疗无关),无严重出血事件,整体安全性与R²方案单独使用相当。

表1.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

图片9.png

疗效:缓解率、生存期双高,早期进展率低

最佳ORR达100%,所有患者均至少达到PR;最佳CR率达92%(95%CI:73%-99%),且CR率随治疗周期提升——3个周期后CR率62.5%,6个周期后升至92%;若仅通过CT评估,CR率仍达83%(95%CI:65%-93%),所有基线骨髓侵犯患者均经活检确认CR。

中位随访43个月(95%CI:41-47 个月)时,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2年PFS率79%(95%CI:65%-97%),3年PFS率62%(95%CI:45%-85%);2年OS率92%(95%CI:81%-100%),3年OS率87%(95%CI:75%-100%)。

23例可评估早期进展的患者中,CR30率(30个月仍维持CR的比例)65%,POD24 率仅17%,显著低于R²方案历史数据(约25%~30%),提示方案能有效降低早期进展风险。
图片10.png

图1. 缓解率

图片11.png

图2. PFS和OS

MRD与免疫机制:超灵敏检测验证预后价值

采用PhasED-seq技术对22例患者(20例CR、2例PR)评估显示,6个周期治疗后73%(16/22)患者实现MRD清除,且PR患者均未达到MRD阴性;随访发现,MRD阳性患者复发/进展风险显著更高——6例MRD阳性者中5例(83%)复发,16例MRD阴性者中13例(81%)疾病稳定。
 图片12.png

图3. 根据基线ctDNA和6个周期后根除MRD的结果

界碑分析证实,6个周期后MRD清除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显著长于MRD阳性患者(未达到 vs 22 个月,P=0.0059);此外,阿可替尼单药治疗可增强单核细胞增殖、抗肿瘤活性相关基因表达,联合R²方案后可降低调节性NK细胞比例、提升CD4+T细胞数量,为疗效提供免疫学解释。
图片13.png

图4. 阿可替尼单药治疗对循环单核细胞的影响

结论

该Ⅱ期临床试验证实,aR²方案作为高肿瘤负荷晚期FL的一线治疗方案,兼具高疗效与良好安全性:92%的CR率、100%的ORR、17%的低POD24率,以及未达到的中位PFS和OS,均显著优于传统方案;超灵敏MRD检测进一步验证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为精准评估患者疗效提供新工具。
 

参考文献

Strati P, Feng L, Westin J R, et al. Frontline acalabrutinib, lenalidomide and rituximab for advanced stage follicular lymphoma with high tumor burden: phase II trial[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1): 7300.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15日
马利平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与治疗耐药性密切相关。
08月15日
戴明
厦门市中医院 | 肿瘤科
aR²方案作为高肿瘤负荷晚期FL的一线治疗方案,兼具高疗效与良好安全性
08月15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新型“aR2”方案为晚期高肿瘤负荷FL患者带来高CR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