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血液MRD全洞悉】万人研究FORUM队列更新:移植前MRD阴性,儿童ALL患者3年无事件生存率达73%

08月13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复发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主要困境。微小残留病(MRD)作为一项关键预后指标,其在移植领域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在重要的FORUM随机研究初期报告中未能明确,一度为临床决策带来挑战。近期,基于FORUM试验扩展队列(N=1014)的最新分析为此提供了决定性证据,明确了移植前MRD状态是影响预后的核心因素。研究显示,MRD阴性(<10⁻⁴)患者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显著高于阳性患者(73% vs 59%),这一结论为优化儿童ALL移植前后的风险分层与干预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循证基础。

截屏2025-08-13 12.46.05.png

更大样本、更长随访的国际多中心数据,证实MRD状态是强有力的独立预后因素

对于部分高危或复发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提供了治愈的可能。然而,移植后复发仍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因此,如何精准识别高复发风险患儿,并施以有效干预,是血液科医生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微小残留病(MRD)检测能够精确量化体内极低水平的肿瘤负荷,其在指导化疗、预测预后中的价值已获公认。但在HSCT领域,特别是移植前MRD的临床意义,长期存在一定争议。国际III期临床试验——FORUM研究,在其2021年发表的随机队列分析中,未发现移植前MRD状态与预后存在显著关联,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与多数回顾性研究相悖,引发了广泛讨论。为了最终澄清这一关键问题,研究者对FORUM试验的扩展队列进行了更大规模、更长随访时间的深入分析。

该分析基于FORUM试验的扩展队列,共纳入1014名年龄在4至21岁的ALL患儿。所有患儿均在完全缓解(CR)期接受了来自HLA相合供者(同胞或无关供者)的首次HSCT(图1)。研究在移植前45天内、移植后100天及1年三个时间点,采用实时定量PCR或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MRD检测。研究将MRD检测水平≥10⁻⁴(或流式细胞术≥0.01%)定义为MRD阳性,低于该阈值的则定义为MRD阴性。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FS)、累积复发率(CIR)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

MRD1.jpeg

图1. 预处理方案

中位随访3.0年后,这项大规模研究得出了清晰且有力的结论,证实了MRD在儿童ALL移植中的关键预后价值。

移植前MRD状态显著影响预后:在852名有移植前MRD数据的患者中,MRD阴性组的3年EFS(73% vs 59%)和OS(82% vs 71%)均显著优于阳性组。同时,阳性组的3年CIR(33% vs 20%)显著更高。多变量分析证实,移植前MRD阳性是导致治疗失败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B-ALL与T-ALL中MRD预测价值存在巨大差异:在B-ALL患儿中,移植前MRD阳性的负面影响非常显著(3年EFS:54% vs 73%)。然而,在T-ALL患儿中,移植前MRD状态与预后几乎没有关联,其EFS和CIR在MRD阴性与阳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移植后MRD状态同样关键:在移植后第100天,8%的患者为MRD阳性,这部分患者预后不佳,3年CIR高达51%(vs 阴性组的17%)。但值得注意的是,移植后MRD阳性并不等同于必然复发,仍有约半数的阳性患者并未发生事件,这提示了抢先干预的可行性。

这项迄今为止在该领域规模最大的前瞻性研究,最终澄清了FORUM试验初期报告带来的困惑。研究强有力地证明,对于接受HSCT的儿童ALL患者,移植前和移植后100天的MRD状态是预测复发和生存的、至关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该研究对临床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对于B-ALL患儿,移植前达到MRD阴性(<10⁻⁴)应成为核心治疗目标。而对于T-ALL患儿,移植前MRD的预测价值有限,或许不应仅仅为了转阴而推迟移植。此外,移植后密切的MRD监测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阳性,应考虑启动抢先干预策略。

编者按

FORUM研究的这项重磅更新,以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终结了关于儿童ALL移植前MRD价值的长期争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指导,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首先,对于B-ALL患儿,移植前达到MRD阴性(<10⁻⁴)应成为核心治疗目标。 这要求临床医生在移植前对MRD状态进行精确评估,并对阳性患者采取更有效的桥接治疗策略,如CAR-T细胞疗法或双特异性抗体,以最大程度地清除肿瘤细胞,从而改善移植预后。

其次,T-ALL的独特生物学行为值得深入探索。 MRD在其移植预后中价值有限的现象,提示其与B-ALL在GVL效应的敏感性上可能存在本质区别。未来的研究需阐明其背后的免疫学机制,并可能催生出针对不同免疫分型的、更为个体化的移植治疗路径。

最后,移植后的MRD动态监测是提升疗效的关键环节。 如何更好地利用MRD阳性所提供的干预窗口,优化抢先治疗的策略、时机和手段,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随着更多新型免疫疗法进入临床,一个以MRD为核心导航,结合免疫分型、预处理方案和移植后干预的“精准移植”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 Balduzzi A, Glogova E, Peters C, et al. Impact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on the outcome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within the FORUM Trial. Haematologica. 2025 Aug 7. doi: 10.3324/haematol.2025.287456. [Epub ahead of print]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13日
陈清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