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陈颖教授:兼具高效性与安全性,戈舍瑞林微球切实引领HR+乳腺癌OFS 治疗升级

08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女性乳腺癌近十年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都是呈上升的趋势[1],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人数稳居第一位[2]。与欧美相比,我国乳腺癌存在特殊的流行病学特征,患者整体发病年龄更低,因而年轻乳腺癌比例明显更高[3]。而年龄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的独立的因素之一[4],年轻乳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使其预后更差[5]


此外,我国乳腺癌患者整体发病年龄低也就意味着大量患者处于绝经前状态,给临床诊疗带来了独特的挑战。据悉,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中,高达70%为激素受体阳性(HR+),由于年轻患者的卵巢功能比较活跃,刺激HR+乳腺癌细胞增长[6-7]。因此,对于这部分肿瘤生物学行为独特的年轻HR+患者,亟需探讨更为升级的临床管理策略。


基于此,【肿瘤资讯】在此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陈颖教授,立足于我国临床需求,探讨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优化升级之道。

本期特邀专家——陈  颖 教授

陈  颖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肿瘤学博士
福建省人民政府引进高层次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青年专家
福建省乳腺癌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秘书
福建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癌MDT小组成员兼秘书
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Q1.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比例更高,且复发转移风险较高、总体生存预后更差。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和面临的临床问题?

陈颖教授:乳腺癌是我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2022年新发病例约35.7万人。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特点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与全球乳腺癌患者相比,我国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早,发病高峰在45-49岁,大多处于绝经前期;而美国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2~64岁,<40岁的乳腺癌仅占所有乳腺癌的4.9%。

与年长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风险较高、总体生存较差。中国<40岁的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5.0%,而40~49岁患者分别为88.1%和88.7%。这种差异可能与年轻乳腺癌较强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相关,研究显示,年轻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更高,Ki-67高表达比例更高,脉管浸润的比例更高,三阴性乳腺癌比例更高。因此年轻乳腺癌倾向于具有更高复发风险的特征。此外,约70%的乳腺癌患者为HR阳性,年轻患者由于卵巢功能活跃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可能刺激H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生长,从而与年长患者相比有更高的复发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乳腺癌患者不仅在治疗和预后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在康复后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也有独特的需求。由于发病时年龄尚轻,治愈后有更多参与职场的机会和需求,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功能更多更复杂,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

总结来说,我国HR+乳腺癌基数庞大,发病更年轻,大多数患者处于未绝经状态,复发风险更大,预后相对更差,但对治愈的要求和生活质量要求更高,临床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Q2. 在绝经前HR+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中,OFS的地位举足轻重。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经验谈谈OFS对于绝经前HR+早期乳腺癌患者(特别年轻患者)的意义和价值?

陈颖教授:OFS在绝经前HR+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OFS能够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并改善长期生存率。研究显示,绝经前HR+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呈现“双峰分布”,约50%的复发事件发生在术后5年后。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表明,OFS联合TAM或AI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绝对获益幅度随风险分层递增。例如,SOFT&TEXT研究的12年随访结果显示,OFS联合AI的无病生存率(DFS)较单药TAM提高4.6%。ASTRRA研究的8年随访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于亚洲、ER+、年龄≤45岁且未绝经或后续恢复卵巢功能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TAM治疗基础上联合戈舍瑞林,可显著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DFS)率。此外,CDK4/6抑制剂时代,OFS联合传统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同样可进一步降低HR+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monarchE研究中,绝经前患者占比43.5%,入组患者中大约22%给予OFS治疗,结果证实了CDK4/6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AI)/他莫昔芬(TAM)±OFS在HR+/HER2-高复发风险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获益。继monarchE之后,NATALEE研究探索了瑞波西利+非甾体类AI±戈舍瑞林对于存在复发风险的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23年ESMO大会更新结果显示,绝经前亚组分析与主要结果一致,相比对照组,瑞波西利联合方案使疾病进展风险降低27.8%。最新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瑞波西利+非甾体类AI±戈舍瑞林作为Ⅱ期或Ⅲ期HR+/HER2-早期乳腺癌复发风险患者(包括淋巴结阴性患者)的新治疗选择。

其次,OFS在生育保护与生活质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GnRHa能够迅速降低女性血清雌激素水平,达到绝经后状态,停药后这一作用可逆。因此,GnRHa 能够降低卵巢功能早衰的发生风险,减少生育能力损害,从而为患者保留了潜在的生育机会。STO-5研究的20年随访数据显示,绝经前的ER+乳腺癌患者接受2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带来长达20年的长期获益,同时尽可能避免了化疗对卵巢的不可逆损伤。

最后,基于OFS治疗为绝经前、围绝经期HR+患者带来的全程获益。2024 CSCO指南、2024 CACA指南和2022卫健委指南均一致推荐OFS治疗用于早期HR+、中、高危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同时,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进一步明确了年轻患者OFS治疗的适用人群,YBCC专家组建议中高复发风险的绝经前 ER 阳性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年轻、需要接受化疗的患者)接受包含 OFS 的内分泌治疗。

Q3. GnRha作为绝经前HR+乳腺癌患者进行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已历经几十年的临床验证并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临床常见的 GnRHa 类药物包括哪些?在其数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基础上,当下药物研发领域还有哪些创新突破,我们又可对其临床应用前景抱有哪些新期待?

陈颖教授:在绝经前HR+乳腺癌OFS领域GnRHa的选择中,目前我国常见药物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和曲普瑞林。而在创新突破方面,主要来自于长效制剂和剂型改良方面的升级。超长效的设计可以通过延长给药间隔,显著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尤其适合长期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而微球技术的优化则实现了药物高包封率,它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基质制成的骨架型球形或类球形实体,载体材料逐渐降解,可实现药物缓慢平稳释放,而且可多部位肌肉注射,降低注射疼痛和焦虑感。

头对头比较戈舍瑞林微球 vs 戈舍瑞林植入剂在乳腺癌领域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戈舍瑞林微球相比传统植入剂去势失败率更低,具有更强去势效果。也正是基于它明显的临床优势能够以国家2.2类新药的身份获批。戈舍瑞林微球制剂成功打破了海外微球技术的长时间垄断,同时,随着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大大提高了戈舍瑞林微球制剂的可及性,让更多有治疗升级需求的患者能够负担得起并从中获益,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效性与安全性的 OFS 治疗的升级新选择。
 

参考文献

[1] Huang J, Chan PS, Lok V, et al. Global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breast cancer: a trend analysis. Aging (Albany NY). 2021;13(4):5748-5803.
[2]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1;71(3):209-249.
[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J].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6):387-403.
[4] Ribnikar D, Ribeiro JM, Pinto D, et al. Breast cancer under age 40: a different approach. Curr Treat Options Oncol. 2015;16(4):16.
[5] Eiriz IF, Vaz Batista M, Cruz Tomás T, Neves MT, Guerra-Pereira N, Braga S. Breast cancer in very young women-a multicenter 10-year experience. ESMO Open. 2021;6(1):100029.
[6] Xue C, Wang X, Peng R, et al. Distribution,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survival of breast cancer subtypes in Southern China. Cancer Sci. 2012;103(9):1679-1687.
[7] 吕爱红. 浅谈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J]. 世界复合医学,2018,4(3):5-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王俊澔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29日
陈俊红
磁县肿瘤医院 | 肿瘤外科
戈舍瑞林治疗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