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急性白血病诊疗能力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会(武汉站)”在武汉协和医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于急性B淋巴瘤细胞白血病(B-ALL)的诊疗能力发展,汇聚了国内外血液肿瘤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该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实践转化。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邀请了来自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的Robin Foà教授作主题报告,以及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带来精彩的经验分享。中外专家之间的深入交流和讨论,为精准把握科研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与规范性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加速了科研数据发表和临床实践转化。【肿瘤资讯】现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详情如下。
会议伊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他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国际著名血液学专家Robin Foà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Foà教授与中国血液学界长达40年的深厚渊源。梅教授指出,Foà教授作为GIMEMA协作组的领军人物,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及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丰富的经验和前沿的见解对我国血液学发展影响深远。此次交流会,正是为了汇聚中外智慧,共同探讨急性白血病诊疗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学科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学术盛宴:融合国际视野,聚焦诊疗挑战
国际视角:B-ALL诊疗新进展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Robin Foà教授以“How I Treat 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为题分享了B-ALL治疗的前沿策略。他指出,儿童B-ALL的治愈率已超过80%,但成人患者的预后仍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Ph+、Ph-like等亚型。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进展,B-ALL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特别是MRD监测的广泛应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Ph+ ALL曾是预后最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其治疗格局。GIMEMA系列研究显示,采用基于TKI的诱导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可达94%~100%,且诱导期死亡率极低。
D-ALBA(GIMEMA LAL2116)研究采用无化疗诱导/巩固治疗方案(在达沙替尼联合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增加2~5个周期的贝林妥欧单抗),5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无病生存(DFS)、总生存(OS)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75.8%、80.7%和74.6%,60%的患者经2个周期贝林妥欧单抗巩固治疗后实现分子学缓解。后续GIMEMA ALL2820试验探索了泊那替尼联合贝林妥欧单抗的疗效,12个月OS率和DFS率分别达到94.9%和95.6%,同时安全性良好。
MRD监测对预后判断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贝林妥欧单抗可显著提高MRD阴性率,如GIMEMA LAL2317研究显示,贝林妥欧单抗作为成人Ph- B-ALL患者一线治疗,MRD阴性率可从70%提高至93%,3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71%和65%。
总体而言,贝林妥欧单抗的应用显著改善了Ph+和Ph- B-ALL的疗效。但需要强调的是,Ph-like ALL和老年患者的治疗仍需突破。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探索无化疗策略、优化免疫疗法组合,以及解决全球范围内的治疗不平等问题。
大咖论道:B-ALL临床实践关键问题探讨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黎纬明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围绕B-ALL的诊疗进展及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问题一:对于Ph+ ALL患者,何时及哪些患者应推荐进行移植?特别是MRD阳性患者的移植时机如何把握?
Robin Foà教授:MRD阳性且为IKZF1plus表型的患者建议尽早移植;而MRD阴性患者可考虑暂缓移植;复发患者需先诱导缓解,再考虑移植。MRD阳性患者复发风险高,是移植的主要推荐人群。
问题二:对于MRD阴性的患者,我们应如何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机,以便在MRD转阳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obin Foà教授:MRD监测需采用高灵敏度技术(如ddPCR或NGS),在治疗初期每月进行一次监测,此后可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反应适当调整频率,如每2~3个月1次。
问题三:对无化疗治疗方案无效(或未能实现CR)的Ph+ ALL患者,后续应如何调整治疗策略?是否会考虑化疗或CAR-T治疗?
Robin Foà教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早期停药患者可考虑化疗或移植;对TKI不耐受的患者可更换TKI种类或调整药物剂量;晚期疾病患者可考虑贝林妥欧单抗,而CAR-T细胞治疗受限于医疗中心条件,并非首选。
问题四:对于Ph+ ALL患者,维持治疗阶段出现BCR-ABL基因转阳但MRD仍为阴性,应如何处理?
Robin Foà教授:需检测是否存在BCR-ABL激酶区突变,若存在突变可能需更换TKI种类;同时持续监测MRD,若MRD为阴性则暂不干预,但若后续MRD转阳,需换用其他TKI或其他治疗方案。
问题五:达沙替尼联合贝林妥欧单抗与泊那替尼联合贝林妥欧单抗,哪种方案更优?
Robin Foà教授:无法直接比较,因为长期数据不足,但早期数据显示接受泊那替尼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更低,达沙替尼联合方案的免疫调节作用更强(如激活NK细胞、降低Treg水平)。
问题六:对于伴有TP53突变或del(7)的高危患者,是否应尝试无移植治疗方案?
Robin Foà教授:目前对于高危患者的无移植治疗方案数据有限,临床实践中,若患者为MRD阴性也仍建议移植;需要强调的是,此类患者的治疗需个体化,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其生物学机制(如亚克隆演化),以优化靶向治疗策略。
本土实践:B-ALL免疫治疗的创新与探索
梅恒教授在“B-ALL免疫治疗进展”专题报告中指出,B-ALL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尽管整体预后有所改善,但复发/难治性(R/R)B-ALL患者预后仍较差,尤其是早期复发患者。在成人B-ALL治疗中,MRD阳性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和诱导治疗阶段的不良事件(AE)是主要挑战。
当前免疫治疗已从复发难治领域向一线治疗拓展。对于初治Ph- B-ALL,一项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显示,贝林妥欧单抗联合减量化疗作为诱导治疗,CR率达94%,MRD阴性率为86%;Ⅲ期E1910试验证实贝林妥欧单抗联合化疗作为巩固治疗可提升MRD阴性患者的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MD安德森中心的全程管理方案中,Hyper-CVAD联合贝林妥欧单抗±奥加伊妥珠单抗,CR率达100%,MRD阴性率97%。对于初治Ph+ B-ALL,GIMEMA LAL2116试验显示达沙替尼联合贝林妥欧单抗方案可提升分子学缓解率,4年DFS率达75.8%;一项在中国开展的研究中,奥雷巴替尼联合贝林妥欧单抗治疗Ph+/Ph-like患者,CR率达100%,18个月OS率和EFS率分别为100%和91.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研究显示,初治Ph+/Ph- B-ALL患者采用贝林妥欧单抗联合第三代TKI方案。诱导治疗中,所有患者首周期达CR,91.4%实现MRD阴性,1年OS率为92%,且安全性良好。巩固治疗阶段,1~4周期贝林妥欧单抗联合Hyper-CVAD方案的1年RFS率和1年OS率分别为89.2%和97%。根据本院的临床诊疗经验,中危Ph-、高危Ph-及Ph+患者需分层施治,并基于MRD状态调整治疗方案。CAR-T桥接治疗中,贝林妥欧单抗不影响CAR-T细胞扩增,奥加伊妥珠单抗桥接伴髓外浸润的R/R B-ALL,ORR达100%。
展望未来,尽管免疫治疗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对高危患者和复发难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巅峰对话:B-ALL免疫治疗热点问题深度解析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李登举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围绕B-ALL免疫治疗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问题一:对于复发B-ALL患者采用奥加伊妥珠单抗或CAR-T再诱导后桥接移植的临床实践中,是否可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梅恒教授:目前CAR-T治疗后约80%患者需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仅20%无需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因白血病细胞残留风险高,更多用于淋巴瘤,白血病中较少采用,因此更强调CAR-T治疗前的强化预处理以支持治疗效果。
问题二:免疫治疗应用增多导致化疗强度减弱,是否使髓外侵犯发生率上升?如何平衡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
梅恒教授:目前无明确数据表明免疫治疗增加髓外侵犯,但巩固阶段仍需保留强化疗。
Robin Foà教授:欧洲多中心研究正探索“增加免疫治疗、减少化疗”的非劣效性,结果待出,暂不建议盲目减少化疗。
问题三:多次化疗后采集的T细胞状态较差,若患者可能接受CAR-T治疗,是否应在治疗早期采集T细胞以提升效果?
梅恒教授:早期提取T细胞确实质量更佳,然而,即使在多次化疗后,仍可获取有效的T细胞用于CAR-T治疗。不过,单纯依靠CAR-T治疗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复发,联合治疗模式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问题四:流式检测MRD深度不足,ddPCR是否更适合监测TCR/IGH重排?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
Robin Foà教授:欧洲标准仍为qPCR,但ddPCR灵敏度更高,未来可能成为推荐。BCR-ABL检测中,RT-PCR和ddPCR可能更具优势,因此需根据基因靶点选择技术。
问题五:临床试验中贝林妥欧疗程设计(2~5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Robin Foà教授:贝林妥欧疗程设计基于临床数据,欧洲因药物获批限制,需按适应症给药,无法随意调整剂量或疗程。
总结展望:协作与创新并进
本次会议通过深入研讨,为急性白血病诊疗领域注入新动能。Robin Foà教授从1985年首次访华到如今,中国在白血病诊疗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CAR-T治疗、免疫治疗药物可及性等方面的进步令国际瞩目,而中外在诊疗经验与资源上的互补,为深度协作奠定基础。未来,需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尤其鼓励年轻一代传承创新精神,在AI辅助诊疗等前沿领域深化合作,持续探索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