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陈文明教授:精准布局BCMA靶向治疗,共塑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格局

07月13日
编译:
来源:肿瘤资讯

备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2025年7月11日~13日在哈尔滨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将汇聚海内外血液肿瘤领域的顶尖学者,旨在“立足临床,引领创新”。大会将搭建一个高水平、跨学科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以期促进前沿成果的交流与转化,从而推动我国血液肿瘤学科的整体发展。

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围绕多发性骨髓瘤(MM)领域BCMA靶向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未来发展进行深度分享,详情如下。

陈文明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
北京市卫生系统“215”人才学科带头人
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编辑部主任
北京市医管局登峰人才团队及多发性骨髓瘤重点专业带头人,朝阳学者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
亚洲骨髓瘤网(AMN)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联盟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血液肿瘤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成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京津冀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联盟副理事长
先后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组长、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资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主编专著3部、主译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参编专著2部


靶向决策:BCMA疗法的个体化选择

陈文明教授:当前,随着ADC、双特异性抗体(BsAb)和CAR-T细胞疗法等多种BCMA靶向药物的问世,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如何精准地为患者排兵布阵,实现个体化治疗,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核心课题。
 
这三类疗法的作用机制存在本质区别,决定了其差异化的临床定位。ADC药物本质上是携带细胞毒药物的“生物导弹”,通过BCMA靶点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杀伤,其作用更多依赖于药物本身的细胞毒性,因此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作为强化治疗的有力武器。
 
双特异性抗体则像一座桥梁,一端连接肿瘤细胞的BCMA靶点,另一端招募并激活患者体内的T细胞,从而实现免疫杀伤。这种“借力打力”的机制,高度依赖患者自身T细胞的“质”与“量”。对于经过多线治疗、体内T细胞数量耗竭或功能受损的晚期患者,其疗效可能打折扣。因此,我们主张将BCMA双抗的应用时机适当提前,在患者免疫功能尚佳的较早复发阶段使用,以求获得最佳疗效。
 
相比之下,CAR-T疗法是将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和扩增,使其成为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肿瘤的“超级战士”再回输体内。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T细胞的“赋能”和“扩军”,因此它对患者体内T细胞的即时状态依赖性较低,使其成为末线或难治性患者极具价值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双抗和CAR-T的获批适应症多集中在后线,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基于患者的个体特征和治疗史进行策略性排序:对于免疫功能相对完好的早线复发患者,可优先考虑双抗;而对于多线治疗失败、T细胞功能不佳的患者,CAR-T则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后盾。这种精准的排兵布阵,是实现治疗效果最大化的核心。

攻克耐药:下一代免疫疗法的探索

陈文明教授:BCMA靶向治疗后的复发与耐药,是当前我们必须攻克的核心挑战。其背后的机制极为复杂,远非单一的BCMA抗原丢失或基因突变所能完全解释。更深层次的原因,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例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动态演变、其他免疫抑制性信号通路的激活等,这些因素共同削弱了免疫治疗的长期控制能力。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的探索是多维度的。一方面,针对BCMA靶点本身出现异常(如丢失或内吞)导致的耐药,我们可以转换思路,选择靶向全新靶点的药物。如国内新近上市的靶向GPRC5D的CD3双特异性抗体,就为BCMA靶向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这证明,如果我们能明确耐药源于BCMA靶点本身,那么“换靶治疗”将是一条非常清晰且高效的策略。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探索如何更深度、更持久地激活免疫系统。这需要我们跳出单一靶点的思维,开发更智能、更强大的下一代免疫疗法,从根本上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

中国机遇:引领MM治疗新未来

陈文明教授:在BCMA及其他创新靶点的全球研发浪潮中,中国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国内众多优秀的生物医药公司正在该领域积极布局,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部分成果已进入收获期,即将获批上市。这首先意味着,这些前沿疗法的可及性将得到极大提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药物价格有望回归合理区间,从而让广大中国患者能真正从科技进步中获益。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跟跑”或“并跑”。中国拥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和日益完善的临床研究体系,这为我们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国内专家学者正致力于开发更前沿的治疗方案,例如双靶点CAR-T疗法(如同时靶向BCMA与GPRC5D),旨在通过多靶点攻击来预防免疫逃逸,提高疗效的深度与持久性。
 
展望未来,中国的原研力量不仅要为国内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更要抓住机遇,在探索耐药机制、优化治疗策略、制定全球标准等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真正在全球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领域中,实现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评论
07月13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对于多线治疗失败、T细胞功能不佳的患者,CAR-T则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后盾
07月13日
郭飞
丰城矿务局总医院 | 外科
展望未来,中国的原研力量不仅要为国内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更要抓住机遇,在探索耐药机制、优化治疗策略、制定全球标准等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真正在全球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领域中,实现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