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Hi Strong-消化道病例精粹丨MSS型乙状结肠腺癌伴多发肝、肺、淋巴结转移病例经斯鲁利单抗联合方案治疗,8周期接近CR!且耐受性良好

07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版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CRC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和第4位,其中2022年新发病例51.7万,死亡病例24万。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转移,导致预后不佳。近年来,免疫疗法的深入研究为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dMMR/MSI-H)晚期CRC患者带来了显著生存获益。目前,多项免疫联合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旨在进一步实现疗效升级,并改善占比95%的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pMMR/MSS)型转移性CRC(mCRC)患者的预后,这些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支持。


《Hi Strong-消化道病例精粹》系列专栏深入剖析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优秀临床病例,分享宝贵临床经验,以期共同推动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何凯翔 教授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
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肿瘤免疫分会委员
四川省老年学学会智慧成果产业化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二届肿瘤支持治疗及全程管理专委会委员
第一作者或共一作者发表SCI 5篇
擅长:腹部肿瘤、头颈肿瘤等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

病史简介

基本情况

患者,女,62岁。

主诉

腹痛1月余。

既往史

4+年前行胆囊切除术,“焦虑症”2年余,2+年前行腰椎手术。

个人史

无特殊。

现病史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上腹隐痛,未予以重视。2024年4月于单位体检时发现肿瘤标志物CEA升高,因工作原因,未及时治疗。2024年5月29日于我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全腹部增强CT示:乙状结肠壁不均匀增厚伴管腔变窄,结肠Ca?腹主动脉及双侧髂血管旁、肠系膜区淋巴结转移;肝内多发转移;双肺多发转移。

1.jpg

图1. 2024年5月29日全腹部增强CT

2024年6月6日肠镜及活检提示:乙状结肠CA,腺癌。

2.jpg

图2. 2024年6月6日肠镜及活检

临床分期及诊断

乙状结肠腺癌伴多发肝、肺、淋巴结转移(cT4aN2bM1b IVB);焦虑症。

诊疗经过

经MDT讨论,患者目前肿瘤分期晚,暂无梗阻表现,治疗上以全身治疗为主,完善基因检测,指导后续治疗。同时心身医学科予以阿普唑仑改善焦虑与睡眠。

于2024年6月14日予以XELOX方案(奥沙利铂200mg+卡培他滨1.5g bid)化疗1周期。化疗间歇期完善基因检测:KRAS突变,微卫星稳定型(MSS型)。

于2024年7月5日至2024年11月28日予以XELOX+贝伐珠单抗+斯鲁利单抗方案累计治疗8周期。

疗效评估

2024年8月16日:复查CT示肝内、肺内病灶明显缩小。肿瘤标志物CEA由3458.20ng/ml降至1812.84ng/ml。总体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

3.jpg

4.jpg

5.jpg

图3. 2024年8月16日复查

2024年10月18日:复查CT示肝内、肺内病灶持续缩小,肿瘤标志物CEA持续下降。

6.jpg

7.jpg

8.jpg

图4. 2024年10月18日复查

2024年11月28日:复查CT示无新增病灶,肿瘤标志物继续进行性下降。总体疗效评估为接近完全缓解(CR)。

1.jpg

图5. 2024年11月28日复查

维持治疗

患者于2024年11月28日开始予以贝伐珠单抗+斯鲁利单抗+卡培他滨方案维持治疗。

疗效评估

维持治疗期间肿瘤标志物仍继续下降。期间于2025年1月9日、2025年3月18日两次复查胸腹部CT示,双肺部分结节均再次缩小。2025年3月19日,复查上腹部MRI示肝内未见明显病灶。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耐受性良好,仅出现较轻的手足综合征,并未出现高血压、蛋白尿,以及免疫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

2.jpg

3.jpg

4.jpg

5.jpg

图6. 2025年3月复查

病例小结

该患者初诊为乙状结肠腺癌伴多发肝、肺、淋巴结转移(cT4aN2bM1b IVB),且伴有焦虑症,经MDT讨论后于2024年6月行XELOX方案化疗1周期,并完善基因检测(KRAS突变,MSS型);于2024年7月至2024年11月28日接受斯鲁利单抗+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治疗8周期,疗效评估接近CR;2024年11月28日至今予以斯鲁利单抗+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期间两次复查,肺、肝病灶基本消失,后续拟继续维持治疗。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耐受性良好,仅出现较轻的手足综合征,未出现其他显著毒副反应。

6.jpg

图7. 治疗汇总

专家点评

范 娟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
华人肿瘤放疗协作组脑转移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消化道肿瘤分会常委

四川省肺癌联盟常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分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泸州市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范娟教授:该病例初诊为乙状结肠腺癌伴多发肝、肺、淋巴结转移(cT4aN2bM1b IVB),基因检测提示存在KRAS突变及MSS型。这一分型在传统认知中属于预后较差的类型,且通常对PD-1/PD-L1单药免疫治疗不敏感,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在明确分型后,予以XELOX+贝伐珠单抗+斯鲁利单抗方案治疗,2周期便达PR,肿瘤标志物CEA明显下降,肝内、肺内病灶缩小,8周期后疗效评估接近CR,肺、肝病灶基本消失,且耐受性良好,证实了这一化靶免联合治疗方案的高效协同作用。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斯鲁利单抗作为一种具有差异化特性的抗PD-1单克隆抗体,其高效的PD-1阻断机制和免疫激活优势,为联合治疗协同增效奠定了基础,这种化靶免联合治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MSS型患者对单一免疫治疗不敏感的难题。

这一方案主要基于ASTRUM-015研究,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的II/III期研究,旨在评估斯鲁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XELOX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方案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一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这项研究为本病例这样传统免疫治疗的“冷肿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治疗方向。

在今年ASCO GI上公布了该研究的最新随访数据,在中位随访31.0个月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MSS患者,斯鲁利单抗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16.8个月,对照组为10.1个月(分层HR=0.65);中位总生存期(OS)也观察到数值上的优势(23.5个月 vs 20.2个月,分层HR=0.79)。这一结果为MSS型mCRC患者的免疫联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该病例的治疗效果与ASTRUM-015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在真实世界中验证了斯鲁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在MSS型晚期肠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此外,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焦虑状态的关注及处理也值得肯定,通过心身医学科的干预,保障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理念。

该病例的诊疗体现了对晚期肠癌患者的精准诊断、规范化治疗以及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为MSS型晚期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结合ASTRUM-015研究的最新数据,证实了“免疫+抗血管+化疗”联合策略在MSS型晚期肠癌一线治疗中的巨大潜力。这为临床医生面对此类棘手病例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范例,相信随着该研究III期阶段的持续进行,其临床价值将得到更全面的评估与确认。

参考文献

Xu Rui-Hua, Wang Feng, Wang Zi-Xian, et al. Updated efficacy and subgroup analysis of first-line serplulimab plus bevacizumab and XELOX versus placebo plus bevacizumab and XELOX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phase 2/3 study. ASCO GI, 2025. Abs170.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Sky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Y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11日
戴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肿瘤科
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证明其有效性
07月11日
孙玺媛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学习
07月11日
白文秀
平遥兴康医院 | 中医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