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元方教授:深度解析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7月23日
来源:肿瘤资讯

kv16-9.jpg

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该疾病在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时机的选择、新辅助治疗的方案制定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优化等,始终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突飞猛进,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实体瘤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获益。这一治疗模式的突破性进展,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元方教授,就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话题进行学术分享,以飨读者。

李元方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诊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胃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CSCO胃癌诊治指南》执笔专家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胃肠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MDT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肿瘤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MDT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胃肠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Q1.胃癌具有较高的隐匿性,患者初诊时往往已为进展期。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局部进展期胃癌进入围手术期的治疗模式有哪些进展?

李元方教授:回顾胃癌的治疗史,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模式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重大演进。胃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因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进展期甚至晚期。最初单纯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进入21世纪,治疗策略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首先是术后辅助化疗模式,例如日本的研究证实替吉奥单药能提升生存期,而CLASSIC研究则确立了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的有效性。随后,围术期化疗成为新的标准,欧洲的MAGIC研究和中国的RESOLVE研究均证实,在术前术后进行化疗能比仅作术后辅助化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在晚期胃癌治疗中取得突破的免疫疗法被引入到可切除胃癌的围术期治疗中。大量研究表明,在围术期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整体生存和治疗反应。比如联合免疫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和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其中,代表性的研究包括MATTERHORN研究,其采用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此外,中国本土一项针对晚期胃癌人群的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也展现出良好的趋势。

总体来看,免疫治疗在可切除胃癌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前景。部分大型Ⅲ期研究的随访结果也已体现出,联合免疫治疗在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因此,基于其在提高病理缓解率和改善生存数据方面的多重证据,免疫联合化疗预计将在未来成为进展期胃癌围术期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案。

Q2.您作为在胃癌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专家,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术期治疗方案及其相关临床研究,有着怎样的期待和展望?

李元方教授:目前,胃癌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已有大量的Ⅱ期研究,但这些研究仅能提供关于安全性及获益人群筛选等初步依据。要回答“这个方案到底能为胃癌患者带来多少生存获益”这一核心问题,仍需大型Ⅲ期对照临床研究的最终生存结果来证实。尽管过去的Ⅱ期研究已显示,加入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pCR率和MPR率,但从生存角度看,目前唯一证实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研究是MATTERHORN研究。

在此背景下,一项备受期待的中国Ⅲ期研究是Astrum-006,这是中国首个针对胃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围术期注册性Ⅲ期临床研究,采用创新型药物斯鲁利单抗,入组CPS≥5的患者。除了有良好的病理缓解表现外,根据目前的数据分析,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无事件生存期(EFS)有望得到较大提升。业界非常期待该研究数据在未来会议上公布,并希望它能成为中国人群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标杆性研究,为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带来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ill




评论
07月27日
阚随随
安阳市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腺癌的围术期注册性Ⅲ期临床研究,采用创新型药物斯鲁利单抗,入组CPS≥5的患者
07月24日
邓志福
清远市中医院 | 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7月24日
郑小丽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 放射治疗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