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学术年会 暨第十一届 KEEP-G 肿瘤学术会议 暨 CACA 肿瘤运动康复学习班 在宁成功召开

07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江苏省人民医院

2025年7月4-5日,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 KEEP-G 肿瘤学术会议在美丽的南京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合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免疫学组、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临床试验与转化分会、江苏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承办。会议以“知行探索” 为精神内核,共设一个主会场和十个分会场,内容涵盖常见肿瘤前沿进展、临床研究探索及肿瘤运动康复诊疗三大维度,全面践行知行合一理念,在知识传递与实践转化、思想碰撞与协同奋进中推动肿瘤学科发展。

2025年通稿2(1)439.png

主会场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顾艳宏教授作为东道主介绍了科室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成果,强调了线下会议的交流价值。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刘云热情洋溢地致辞,向大会的召开致以衷心祝贺,并高度评价其作为前沿交流与成果转化重要平台的意义。她强调需秉持务实、创新、合作、共享的精神,对肿瘤科未来发展提出高瞻远瞩的期望。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秘书长马悦致辞,强调肿瘤防治需多学科协作,整合医学研究会将深化平台建设,加速医工融合成果转化。

学术环节有6位专家进行了不同方向的主题演讲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强教授开展主题报告《智能生物信号及其靶向》,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正东教授主持。在报告中,徐强教授指出,肿瘤与炎症均是具有高度智能性的动态系统,肿瘤通过异质性和演化可塑性持续适应治疗压力,导致精准治疗失效及获得性耐药,传统治疗易失效。他提出“智能靶向”新范式,超越单一靶点,解析系统逻辑,动态调控因子并设计用药时序,重构“精准调控”。

2025年通稿2(1)886.png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肿瘤科主任朱波教授开展专题报告《肿瘤学研究困境与思考》,顾艳宏教授主持。朱波教授深入剖析了当前肿瘤治疗面临的五大核心困境:精准治疗因肿瘤异质性难以实现;肿瘤演化性导致获得性耐药不可避免;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化及用药时序受制于肿瘤可塑性;需从系统性角度加强肿瘤治疗管理;疗效评估及后续治疗抉择因缺乏可视性而存在困难。他强调破解困境需聚焦这些关键科学问题,以推动精准化、个体化治疗。

2025年通稿2(1)1094.pn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张小田开展专题报告《胃癌靶向治疗的新方向》,顾艳宏教授主持。她指出中国胃癌负担沉重,高度异质性是主要挑战。目前,HER2靶向治疗持续优化,ADC类药物显著推进至前线治疗,CSCO指南更新HER2四分类标准助力精准分群。新兴靶点CLDN18.2取得突破,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CLDN18.2阳性且HER2阴性患者显著延长生存期,多项相关靶向药物临床研究正在进行。FGFR2b成为重要新靶点,贝玛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FGFR2b过表达患者展现出生存获益,其全球三期研究及联合免疫治疗研究也已开展。此外,TROP2、EGFR/HER3等靶点药物及新型免疫检查点也展现出潜力,推动胃癌精准治疗深入发展。

2025年通稿2(1)1410.png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院长李进教授开展专题报告《结直肠癌治疗的困境与未来发展方向》,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束永前教授主持。李进教授深刻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他进一步指出未来发展关键方向:在靶向治疗领域,针对BRAF V600E及KRAS G12C等驱动突变的新型联合方案正显著改善患者生存;免疫治疗方面,双免疫疗法等策略正不断提升MSI-H人群的疗效深度;同时治疗策略持续创新,化疗序贯优化及国产创新药物组合展现出挑战传统方案的潜力。

2025年通稿2(1)1639.png

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彩存教授开展主题报告《肺癌靶向治疗最新进展—2025ASCO》,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国仁教授主持。周彩存教授系统梳理了2025年肺癌治疗三大突破:围术期方面,免疫联合化疗或靶向新辅助治疗显著提升可手术患者生存率并缩小肿瘤;晚期精准治疗领域,针对MET扩增、KRAS突变、EGFR耐药等的新型靶向药及联合方案不断涌现,显著延长生存;免疫策略上,免疫药联合抗血管生成药一线治疗特定患者,效果优于单药。这些多维度进展共同推动肺癌精准治疗迈向新高度。

2025年通稿2(1)1892.pn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病区主任沈琳教授开展主题报告《细胞治疗在消化肿瘤中的突破与挑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学科带头人华东教授主持。沈琳教授团队开展的全球首个胃癌CLDN18.2 CAR-T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三线治疗晚期胃癌可显著延长疾病控制时间、有生存改善趋势且安全可控,有望成为新标准。未来需聚焦生物标志物精准筛选人群、治疗时机前移、开发与免疫/靶向联合策略、拓展TIL/疫苗等新疗法应用,推动细胞治疗临床普及。

2025年通稿2(1)2119.png

会议最后环节,泰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泰州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黄俊星教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科副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任黄明德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科副主任刘凌翔教授,以及徐州市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州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赵鸿鹰教授围绕上述六位专家的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各位专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与研究经验,从不同角度对前沿进展进行了多维度解读与思辨,为主会场学术交流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5年通稿2(1)2327.png

分会场

本次大会精心设置了十个分会场内容精彩纷呈,全面覆盖肿瘤学各领域热点与前沿。

CACA肿瘤运动康复学习班暨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中国行聚焦肿瘤运动康复现状与未来,深入探讨围术期运动康复、化疗黏膜炎防治及胃癌整合康复,并创新性地引入医体太极教学和肿瘤运动/营养处方案例实践,如淋巴水肿、心肺功能管理,推动康复理念落地。

临床研究专场系统探讨了高质量临床研究体系构建与管理经验,并从早期临床研究洞察未来诊疗趋势,特别设置“我要发大刊”环节,对多项消化道肿瘤创新性基础与转化研究进行深度点评与打磨。

综合肿瘤专场集中呈现2025 ASCO在肝胆胰肿瘤领域的最新突破,深入探讨免疫联合时代下的治疗新思考、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内科视角与局部治疗进展、MSI/MMR规范化检测,以及HAIC联合靶免、介入联合TA等创新治疗模式的病例实践与MDT讨论。

非特异免疫治疗专场关注非特异免疫调节新机制探索,结合胃肠癌最新研究进展和晚期结肠癌、局部晚期胃癌免疫治疗的真实病例,展开圆桌话题探讨与实践经验交流。

表观免疫专场围绕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中的作用,速递消化肿瘤前沿进展,聚焦晚期MSS型结直肠癌的治疗困境与破局、晚期难治性结直肠癌治疗策略及免疫相关假性进展病例,通过“思维碰撞”、“知行融汇”、“肠所欲言”等环节激发深度思辨。

肠癌专场系统梳理2025 ASCO结直肠癌诊疗进展,从液体活检视角探讨mCRC靶向耐药机制,关注免疫治疗新动态、腹膜转移研究新视角以及罕见靶点与新药进展。

胃癌专场重点剖析晚期胃癌免疫治疗现状、困境未来方向,探讨IIT研究挑战、临床治疗进展、双特异性抗体及2025 ASCO靶向治疗新进展,并通过病例分享和专家讨论优化治疗策略。

整合照护视角下肿瘤内科护理新进展学习班致力于提升肿瘤护理专业水平,内容涵盖实施科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家庭访谈对晚期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抗肿瘤药物与护理、肿瘤营养支持实践、护理科研选题与SCI写作投稿经验分享,并探讨区域合作科普新模式。

胸部肿瘤专场则集中探讨了HER2阳性乳腺癌、早期三阴性乳腺癌及ASCO乳腺癌研究热点,并深入交流晚期肺癌诊治新格局、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进展及2025 ASCO肺癌研究亮点。

各分会场紧扣“知行探索”主题,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精准诊疗到整合康复与照护,全方位呈现了肿瘤防治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方向,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共同推动肿瘤学科向“长生存、高质量”的新纪元迈进。

本次盛会汇聚了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的主旨报告、前沿的专题研讨和热烈的分会场交流,不仅全景式呈现了当前肿瘤精准诊疗、临床研究探索及整合康复支持的最新进展与深刻思考,更凝聚了推动学科发展的广泛共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肿瘤异质性、耐药性等核心挑战,通过持续深化基础研究、加速创新疗法转化、优化全程管理策略,并依托多学科协作与整合医学理念,推动肿瘤诊疗目标从延长生存期迈向优质长生存的跨越。大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作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的学术引领作用,也为全国肿瘤防治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的“知行探索”平台。展望未来,全体肿瘤学同仁将继续秉持大会精神,携手并进,以更坚定的步伐、更创新的思维、更务实的行动,共同迎接肿瘤防治事业更加光明的新篇章,为提升中国乃至全球肿瘤患者的生存获益与生命质量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