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免疫助力肺癌新辅助治疗:真实世界数据揭示长期生存优势

07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治疗策略的创新始终备受关注。2025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发表于《Chin Med J》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新辅助治疗方案与传统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长期生存影响。这项覆盖308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接受免疫新辅助治疗的患者2年总生存率高达96.6%,显著优于化疗组的85.8%。本文不仅为临床选择新辅助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证据,更揭示了一个重要发现:即使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免疫治疗仍能带来显著生存获益。

研究背景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尽管手术切除是早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其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60%左右。近年来,新辅助治疗(NAT)因其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清除微转移灶的潜力,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策略。传统新辅助化疗(NACT)虽能提高手术切除率,但患者生存获益有限,II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
 
免疫治疗的突破为NSCLC治疗带来新希望。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抑制信号,激活T细胞抗肿瘤活性,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例如,Checkmate-816试验证实,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将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从传统化疗的2.2%提升至24%,无事件生存期(EFS)延长11个月。然而,现有证据多来自严格筛选的临床试验,且随访时间较短(中位随访时间普遍<2年)。真实世界中,不同免疫治疗方案(如单药、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长期疗效差异、手术安全性以及对非pCR患者的持续保护效应仍不明确。
 
此外,NSCLC的高度异质性导致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尽管pCR和主要病理缓解(MPR)被视为生存预测指标,但约70%的患者无法达到pCR,其后续生存差异尚未被充分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免疫治疗方案和化疗方案的长期数据,填补了这一空白。

研究方法

纳入2016年8月至2022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的308例NSCLC患者,其中175例接受含免疫治疗(NAIT组),包括PD-1/PD-L1单药(33例)、联合化疗(142例)或抗血管生成药物;133例接受单纯化疗(NACT组)。主要终点为无事件生存期(EFS),定义为从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的时间;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pCR(定义为术后无存活肿瘤细胞)和MPR(存活肿瘤细胞<10%)。
 
研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预后差异,中位随访时间27.5个月(NAIT组23.4个月,NACT组45.8个月)。为确保数据可比性,研究排除了30天内术后死亡病例,并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基线特征。

结果

1、患者特征

纳入308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NSCLC患者,其中NAIT组175例(56.8%),NACT组133例(43.2%)。全队列中位年龄60岁,男性占82.1%(253/308),吸烟史患者占70.5%(217/308)。NAIT组与NACT组基线特征对比显示:NAIT组III期患者比例显著低于NACT组(58.9% vs 72.9%),而I-II期患者比例更高(41.1% vs 27.1%,P=0.008);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饮酒史及家族史上无统计学差异(表1)。

图片4.png

表1. 入组患者基线特征

2、新辅助免疫治疗生存优势显著

NAIT组患者1年和2年OS率分别达到98.8%和96.6%,显著高于NACT组的96.2%和85.8%(风险比HR=0.339,95%CI 0.160–0.720,P=0.003)。EFS方面,NAIT组1年和2年生存率为96.0%和92.0%,较NACT组的88.0%和77.7%提升显著(HR=0.438,95%CI 0.276–0.846,P=0.010)(图1)。

图片5.png

图1. 对比新辅助单纯化疗和新辅助免疫治疗患者EFS(A)和OS(B)生存曲线

2、亚组分析揭示关键获益人群

性别差异:男性患者从NAIT中获益更显著(OS HR=0.37,P=0.016),而女性患者因样本量较小(新辅助免疫治疗27例)未达统计学差异。

年龄分层:≥65岁老年患者OS获益显著(HR=0.24,P=0.039),可能与该群体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相关。

吸烟史:非吸烟者EFS改善最明显(HR=0.25,P=0.012),提示吸烟可能削弱免疫治疗效果。

疾病分期:II期患者生存提升最显著(OS HR=0.19,P=0.033),而III期患者虽趋势向好(HR=0.44),但差异未达显著(P=0.067)(图2)。

图片6.png

图2. OS(A)和EFS(B)亚组分析森林图

3、突破性发现:非pCR患者仍获益

NAIT组pCR率达25.1%(44/175),显著高于NACT组的2.3%(3/133)。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未达到pCR的患者中,NAIT组OS和EFS仍显著优于NACT组(OS HR=0.41,P=0.012;EFS HR=0.49,P=0.019)。例如,NAIT组非pCR患者的2年OS率为93.8%,而NACT组仅为80.6%。这一发现提示,免疫治疗可能通过激活长期免疫记忆,持续抑制残留肿瘤细胞。然而,对于未达到MPR的患者,NAIT组和NACT组的EFS和OS无显著差异(图3)。

图片7.png

图3. 在未达到pCR(A-B)和未达到MPR(C-D)的患者中对比新辅助单纯化疗和新辅助免疫治疗患者OS(A、C)和EFS(B、D)生存曲线

4、手术安全性无差异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位137分钟)、术中出血量(20 mL)、术后住院时间(6天)和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天)均无统计学差异。NAIT组胸腔镜手术(VATS)比例更高(48.6% vs 36.8%),可能与免疫治疗诱导的肿瘤退缩相关。然而,NAIT组末次新辅助治疗至手术的时间间隔更长(71 vs 63天,P=0.001)(表2)。

图片8.png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数据

5、不同免疫方案比较

联合化疗(Comb-ICI):142例患者中,pCR率达28.2%(40例),显著高于免疫单药组(12.1%,4/33)。但两组长期生存无差异(EFS HR=1.12,P=0.320),提示联合方案可能通过快速缩瘤提高手术可行性,而单药免疫更适合特定人群(如PD-L1高表达者)。

复发模式:NAIT组19例复发患者中,肺内转移仅占15.8%(3例),显著低于NACT组的35.9%(14例),提示免疫治疗对微转移灶的潜在清除作用。

结论

这项迄今最大规模的NSCLC新辅助免疫治疗真实世界研究证实,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长期生存,2年总生存率较传统化疗提升10.8个百分点。研究突破性地揭示,即使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免疫治疗仍能通过持续免疫激活机制带来生存获益,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同时明确了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男性、65岁以上老年患者、非吸烟者及II期患者生存改善最显著。联合化疗方案虽提高pCR率,但与单药免疫的长期生存无差异,提示需根据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精准选择治疗方案。手术安全性数据的证实,进一步消除了临床对免疫治疗增加围术期风险的顾虑。未来需通过PD-L1检测、液体活检等技术筛选最佳获益人群,推动NSCLC新辅助治疗进入个体化时代。

参考文献

Zhou B, Li L, Zhang F, et al. Real-world long-term outcome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neoadjuvant treatment with or without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Chin Med J (Engl).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9, 2025. doi:10.1097/CM9.0000000000003551。

审批编号:CN-159166

过期日期:2025-08-16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