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载脂蛋白C-II通过PI3K/AKT/mTOR通路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胃癌腹膜转移

07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全球致死率较高的癌症之一,特别是在东亚地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为严重。尽管近年来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但胃癌的转移,尤其是腹膜转移(Peritoneal Metastasis, PM),依然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腹膜转移在胃癌患者中的发生频率较高,且与较差的生存期相关,因此深入理解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尤其是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胃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脂质代谢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载脂蛋白C-II(Apolipoprotein C-II, APOC2)作为脂肪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APOC2如何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EMT,从而促进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并验证APOC2在胃癌转移中的潜在治疗靶点作用。

2.研究方法

2.1 临床样本收集

本研究使用了来自南京鼓楼医院的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样本,包括原发性胃癌组织和腹膜转移组织。研究通过质谱分析技术,比较了这两种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差异,从而筛选出可能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的标志物。

2.2 蛋白质组学分析

采用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胃癌和腹膜转移组织中的不同表达蛋白(DEPs)进行筛选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APOC2在腹膜转移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提示APOC2可能在胃癌腹膜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2.3 APOC2干扰实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APOC2在胃癌中的功能,研究者通过RNA干扰技术(siRNA)沉默APOC2基因表达,分析其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POC2沉默显著抑制了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2.4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析

为了探讨APOC2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使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了PI3K、AKT和mTO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的磷酸化状态。研究发现,APOC2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促进了胃癌细胞的EMT和转移。

2.5 动物实验

研究还通过建立小鼠腹膜转移模型,验证了APOC2在体内促进胃癌腹膜转移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APOC2过表达的小鼠模型显示出更多的腹膜转移结节,而APOC2敲除则显著抑制了腹膜转移的发生。

3.研究结果

3.1 APOC2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高表达

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LC-MS/MS)对胃癌(GC)和腹膜转移(PM)组织进行比较,研究者发现APOC2在腹膜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原发性胃癌组织。此外,APOC2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特别是在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这表明APOC2不仅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还可能作为胃癌腹膜转移的生物标志物。

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IHC)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研究者验证了APOC2在不同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POC2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且其在腹膜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原发性肿瘤组织。这些实验结果一致支持了APOC2在胃癌腹膜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APOC2促进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为进一步验证APOC2对胃癌细胞的影响,研究者通过RNA干扰技术(siRNA)沉默APOC2基因,在AGS和BGC-823细胞系中实现了APOC2的敲低。敲低APOC2后,细胞的迁移、侵袭、克隆形成和抗凋亡能力均显著降低。这表明APOC2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具有促进作用。

此外,通过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研究发现APOC2敲低显著减弱了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而APOC2过表达则显著增强了这些能力。这些结果表明,APOC2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EMT(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增强其迁移和侵袭能力。

3.3 APOC2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EMT

在机制研究方面,研究者发现APOC2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中调控EMT。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POC2过表达显著增强了PI3K、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同时上调了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等EMT相关标志物,抑制了E-cadherin的表达。相反,敲低APOC2则抑制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EMT的抑制。这一发现揭示了APOC2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胃癌细胞的EMT过程,从而促进胃癌的转移和侵袭。

3.4 APOC2与CD36的相互作用

进一步的实验通过共免疫沉淀(Co-IP)和生物层干涉(BLI)分析发现,APOC2与CD36直接相互作用,并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共同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CD36作为脂肪酸转运蛋白,在脂质代谢和EMT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研究者发现,APOC2通过与CD36的相互作用促进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增强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能力。

3.5 APOC2/CD36轴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

在体内小鼠模型中,研究者通过注射不同处理的胃癌细胞(如APOC2过表达组、CD36过表达组、APOC2/CD36双过表达组)到裸鼠腹膜中,进一步验证了APOC2/CD36轴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APOC2和CD36的联合过表达显著促进了小鼠腹膜转移结节的形成,而单独敲低APOC2或CD36则显著抑制了转移结节的形成。这表明,APOC2和CD36的相互作用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共同促进了胃癌的腹膜转移。

4.研究结论与临床意义

本研究通过综合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分析及细胞和动物实验,揭示了APOC2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POC2通过与CD36相互作用,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胃癌细胞的EMT过程,促进胃癌的腹膜转移。这一发现不仅为胃癌的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靶点。

具体而言,APOC2的高表达不仅是胃癌腹膜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还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通过靶向APOC2或CD36,有望抑制胃癌的腹膜转移,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此外,APOC2作为一种脂质代谢相关的分子,其在胃癌中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特别是在调节肿瘤细胞代谢与转移的关系上。

在临床实践中,APOC2可能成为胃癌腹膜转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的预后和转移风险。而针对APOC2/CD36轴的靶向治疗,可能为胃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尤其是对于腹膜转移的治疗,将有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尽管本研究揭示了APOC2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关键作用,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APOC2在其他类型癌症中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此外,开发针对APOC2/CD36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将有助于推动这一领域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Wang, C., Yang, Z., Xu, E., Shen, X., Wang, X., Li, Z., Yu, H., Chen, K., Hu, Q., Xia, X., Liu, S., & Guan, W. (2021). Apolipoprotein C-II induces EMT to promote gastric cancer peritoneal metastasis via PI3K/AKT/mTOR pathway.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1(8), e522. https://doi.org/10.1002/ctm2.522

审批编号:CN-160533 有效期:2026-05-31

声明: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