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编写者说 |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规范化治疗的里程碑:2025版指南解读与展望

05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期已显著延长,逐步迈入"长病程、慢病管理"时代。2025版《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指南》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ALK靶向治疗领域规范化进程迈上新台阶。该指南从"专家建议"升级为正式"指南",采用更严格的证据分级和推荐分类系统,通过多学科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本文特邀三位指南的编写者解读2025版指南的核心内容,深入探讨ALK阳性NSCLC的全程用药策略、治疗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版指南,为ALK阳性NSCLC患者提供更加精准、规范的诊疗策略。

石远凯教授:2025版ALK-TKI指南的更新要点及意义

石远凯 教授
肿瘤学博士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主委

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主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第一届主委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

中国癌症基金会第八届理事长

雄安新区医学会第一届会长等职务

从"专家建议"升级为正式"指南",标志着我国ALK阳性NSCLC治疗领域的规范化进程迈上新台阶,这一转变具有多重临床意义:首先,"指南"较"专家建议"在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上更为严格,采用了更加规范的证据分级和推荐分类系统;其次,指南的制定过程更加系统化和标准化,组织了多学科的数十位专家参与,通过综合不同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使指南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最后,指南的内容更加全面,不仅涵盖了ALK融合基因检测、ALK-TKI治疗,还详细阐述了ALK-TKI不良反应管理以及治疗后患者随诊等全方位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系统的指导。

2025版指南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更新:第一,药物更新: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已有8种ALK-TKI获批上市,包括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伊鲁阿克和依奉阿克;第二,一线治疗推荐更新:基于最新临床研究证据,指南优先推荐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伊鲁阿克和依奉阿克作为ALK阳性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中,基于伊鲁阿克INSPIRE研究最新报道的数据显示,经中心实验室确认的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中位PFS为45.9个月;第三,辅助治疗更新:指南新增了ALK阳性早期NSCLC辅助靶向治疗的内容;第四,脑转移管理:指南更加强调新一代ALK-TKI在脑转移管理中的重要性,对于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优先推荐具有良好血脑屏障穿透能力的新一代ALK-TKI;第五,不良反应管理:指南详细阐述了ALK-TKI常见不良反应的管理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指导。

总之,2025版指南的发布,为我国ALK阳性NSCLC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的指导,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赵艳秋教授:综合指南建议,探讨ALK阳性NSCLC优化用药与全程管理策略

赵艳秋
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
河南省肿瘤医院肺癌首席专家组成员 
中国药促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 肺癌专委会主委            

作为PI参与肺癌相关临床试验100多项

随着我国8种ALK抑制剂获批上市,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选择日益多样化。2025版指南明确推荐新一代ALK抑制剂作为一线治疗,包括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和伊鲁阿克等,这些药物在头对头研究中显示较克唑替尼具有明显优势。

关于用药策略,一线治疗方面,首先药物选择应首先考虑临床疗效数据,新一代抑制剂在PFS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对于脑转移患者,应选择具有良好血脑屏障穿透能力的药物,多种新一代ALK抑制剂在颅内控制方面显示出优势 (HR最低0.21-0.3) 。此外,还应考虑药物安全性特征、患者基础疾病、经济因素及医保覆盖情况。

后线治疗应基于前线用药和耐药机制。一线克唑替尼耐药后,应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耐药机制;颅外寡进展可联合局部治疗或更换新一代抑制剂;脑内或广泛进展应更换新一代抑制剂。新一代ALK抑制剂耐药后,同样需基因检测确定耐药机制,根据进展情况选择联合局部治疗或化疗/临床试验。二代ALK-TKI发生常见的耐药突变后三代ALK-TKI可以很好地进行克服,而三代ALK-TKI耐药突变通常为复合突变较为复杂,因此,可以优先考虑二代ALK-TKI,耐药后可以考虑使用三代ALK-TKI进行后续治疗。

患者全程管理方面,由于ALK是"钻石突变",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不良反应管理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应做好患者教育,规范随访,定期评估不良反应。建议每月进行血液检查,每2-3个月进行影像评估,同时关注患者疼痛、营养和心理状况,并密切监测耐药迹象。

总之,ALK阳性NSCLC已进入长病程慢病管理时代,临床医生应在关注疗效的同时,更加重视不良反应的全程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长期获益。

王哲海教授:展望未来,ALK阳性NSCLC治疗的挑战与未来探索方向

王哲海
山东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肿瘤药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副主委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基层肿瘤防治专委会主委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肺癌专委会副主委
山东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癌症中心副主任
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主委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虽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面临多项挑战:基层医院和欠发达地区的ALK融合基因检测覆盖率不足,导致部分患者无法及时获得精准治疗;ALK耐药机制研究尚不全面,特别是新一代ALK抑制剂耐药后的治疗策略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虽然三代ALK抑制剂可克服早期抑制剂的耐药突变,但三代抑制剂耐药后的突变模式更为复杂;此外,脑转移管理仍具挑战性,长期安全性数据有限;而部分新药价格高昂、医保覆盖不全面也影响了患者用药可及性。

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几个关键领域:精准治疗策略需明确不同ALK融合变体和耐药突变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指导个体化治疗;ALK抑制剂与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等的联合模式值得探索;新型ALK抑制剂等在临床试验中对多种耐药突变显示活性。将ALK抑制剂用于早期NSCLC的辅助治疗;推广液体活检技术在耐药机制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也是重要研究方向。

2025版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流程规范化指导,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优化治疗决策。指南详述了不良反应管理策略,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并指明了研究方向。其中国产新一代ALK抑制剂伊鲁阿克在一线治疗中显示优异疗效,且不良反应主要为实验室指标异常,对生活质量影响小,长期用药安全性好。

总体而言,ALK阳性NSCLC治疗领域虽取得显著成绩,但仍有改进空间。本次指南将提供更规范、更科学的诊疗指导,推动ALK阳性NSCLC治疗的精准化、个体化和规范化,最终惠及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指南(2025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