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十邑论坛第294期 | 胃食管癌靶向与免疫治疗系统性策略新进展

05月13日
来源:肿瘤资讯

福建省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办的【十邑论坛】开播啦!论坛于每周四推出,带您用中文听原汁原味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研究。本期十邑论坛带来在2025 ASCO GI年会上德国美因茨大学医学中心Marcus Moehler教授分享的胃食管癌靶向及免疫系统治疗的最新进展。【肿瘤资讯】特邀三明市第二医院杨兰芳教授进行相关研究解读。

杨兰芳解读
|
00:00
00:00
杨兰芳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三明市第二医院 肿瘤科 主治医师

免疫联合化疗:奠定晚期胃食管癌治疗新基石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化疗显著改变了晚期胃食管癌的治疗格局。对于HER2阳性患者,KEYNOTE-811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及化疗方案取得了74.4%的客观缓解率(ORR)和11.0%的完全缓解率(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10个月,约1/4的患者实现2年PFS,该方案已获欧美批准(图1,2)。

图1. KEYNOTE-811研究结果

图2. KEYNOTE-811研究结果

对于PD-L1阳性的微卫星稳定(MSS)患者,CheckMate 649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表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使得CPS≥10、CPS≥5及CPS≥1亚组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达到17%、16%和13%,近20%患者生存超过4年,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接近9个月(图3)。此外研究证实,疗效深度与OS改善密切相关,获得CR/部分缓解(PR)的患者3年OS率可达50%。

图片3.jpg

图3. CheckMate 649研究结果

在KEYNOTE-859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展现了相似疗效,中位DoR约为8个月。RATIONALE-305研究则支持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其在美国的批准基于PD-L1 TAP评分而非CPS/TPS评分。

基于上述证据,NCCN指南已推荐CPS≥5的患者一线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化疗。ESMO指南亦推荐,对于HER2阴性患者,在铂类联合氟尿嘧啶类双药化疗的基础上,PD-L1阳性者可加用ICI,而Claudin 18.2阳性者可考虑佐妥昔单抗。对于三阴性患者,则可能需要探索更强的联合方案,以期达到更深缓解,为后续的局部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寡转移性胃食管癌的治疗策略:免疫联合局部治疗的思考

寡转移性疾病(OMD):定义、挑战与治疗机遇

寡转移性疾病(OMD)的概念及其治疗策略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欧洲寡转移性食管癌胃癌联盟(OMEC)——一个由16个国家的47个专家中心(包括肿瘤内科、放疗科及外科医生)组成的协作组,正致力于明确OMD的定义和治疗路径。

根据文献及欧洲专家共识,OMD通常定义为:转移灶局限于 1 个器官且≤3 个转移灶或转移至 1 个区域外淋巴结站。在治疗上,推荐先行全身治疗(通常3个月,鉴于免疫联合化疗起效可能较慢,也可延长至6~8个月后评估),之后根据疗效再分期,并考虑对残留病灶进行局部治疗。针对转移灶的局部治疗这一策略适用于同时性OMD,或异时性OMD,只要患者在全身治疗后达到疾病部分缓解或稳定。

对于孤立性转移,尤其需要组织学证据和分子谱分析的患者,也应积极考虑局部治疗。在评估全身治疗后的疾病进展时,需区分是病灶数量的增加还是仅仅是病灶大小的进展。专家共识认为,若仅为病灶大小的进展,仍可界定为OMD,并可在多学科团队(MDT)讨论下考虑局部治疗;但若出现新病灶或病灶数量增多,则不再符合OMD的范畴。

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迈向治愈的探索

在标准全身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治疗以期改善OMD患者预后的证据正在不断积累,但目前大型前瞻性研究仍相对有限。ASCO GI一项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8%,R0切除率75%,3年OS率63%,这显示了强效全身治疗后转化治疗的巨大潜力。

另外一项Meta分析回顾了多项对比全身联合局部治疗与单纯全身治疗的研究后指出,无论对于何种类型的OMD或特定的肝寡转移,联合局部治疗均能带来中位OS的潜在获益。

然而,RENAISSANCE /FLOT5 研究的结果则更为复杂。该研究比较了围手术期治疗(A组,即全身化疗后对寡转移灶进行手术干预,术后再行辅助化疗)与仅化疗的疗效。在主要终点(总生存期)方面,两组的KM曲线在2年时交叉,即A组在前2年生存结果甚至劣于对照组。深入分析提示,仅在曲线末端,部分患者(主要是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可能从手术联合化疗中获益,而肝转移、腹膜转移患者则未见明显生存改善(图4)。这一结果引发了对A组围手术期方案仅采用化疗是否不足,以及联合免疫和靶向治疗或延长治疗时间能否改变结局的深入思考。

图片4.jpg

图4. RENAISSANCE /FLOT5 研究结果

另一方面,针对局部晚期或寡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ESO-Shanghai 13研究则为联合策略带来启示。该研究中,患者接受了放疗、手术或消融等局部治疗,联合或序贯全身治疗。结果显示,实施局部治疗的患者组中位PFS显著延长(15.3个月 vs 6.4个月,图5),并且无论是否接受免疫治疗,均观察到了此获益趋势,但免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带来的PFS更长。该研究的结果不仅凸显了局部治疗在特定晚期ESCC患者中的重要价值,也提示当免疫治疗作为全身治疗的组成部分时,能与局部治疗共同协作,为实现更优的肿瘤控制和生存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和积极信号。

图片5.jpg

图5. ESO-Shanghai 13研究结果

新兴联合疗法与未来展望

在现有治疗进展的基础上,胃食管癌领域正积极探索更多新型联合治疗策略。其中包括一些新的联合研究,比如针对特定分子靶点设计的双特异性抗体等创新疗法。此外,其他靶向药物、其他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联合应用,以及双联免疫疗法和吉西他滨与化疗的联合等,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旨在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此外,Bemarituzumab(一种FGFR2b抑制剂)在FORTITUDE-102研究中,针对FGFR2b阳性患者,Bemarituzumab与化疗联合的方案显示出积极的治疗前景。这些数据不仅为晚期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未来将此类有效全身治疗方案应用于局部治疗的转化策略提供了潜在依据。

责任编辑:Kingsley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5月16日
阚随随
安阳市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OMD通常定义为:转移灶局限于 1 个器官且≤3 个转移灶或转移至 1 个区域外淋巴结站。在治疗上,推荐先行全身治疗(通常3个月,鉴于免疫联合化疗起效可能较慢,也可延长至6~8个月后评估),之后根据疗效再分期,并考虑对残留病灶进行局部治疗。针对转移灶的局部治疗这一策略适用于同时性OMD,或异时性OMD,只要患者在全身治疗后达到疾病部分缓解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