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HER2前沿突破赋能胃癌精准诊疗——【G+Talk】胃部肿瘤中外学术交流会圆满举办

05月1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 年 5 月 6 日,G+Talk胃部肿瘤中外学术交流会议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和Sloan Kettering纪念癌症中心Yelena Y. Janjigian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邀请国内领域大咖,聚焦胃癌精准治疗与创新药物进展,通过主题讲座、病例分享与高端对话形式,深入探讨了胃癌精准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展望未来方向,为推动胃癌诊疗水平提升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微信图片_20250513150144.jpg

开场致辞:擘画学术新篇,点燃交流热情

会议伊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及 Sloan Kettering纪念癌症中心Yelena Y. Janjigian教授作为大会主席依次致辞。三位主席一致指出,精准医学和免疫治疗的不断进步,尤其是HER2靶向治疗的发展,正深刻改变着胃癌的治疗格局。近年来,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中外临床研究中成果显著,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三位主席均表示,期待中美专家加强合作,持续推动胃癌治疗不断向前发展。

Part1 主题讲座:ADC引领HER2阳性胃癌治疗新浪潮

从后线到一线,ADC开启HER2阳性胃癌治疗新纪元 

Janjigian教授在主题讲座中系统阐述了HER2靶点在胃癌治疗中的关键地位及ADC的研究进展。她指出,HER2是胃癌中最早被证实的有效靶点,阳性率约15%,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可高达30%。当前,HER2靶向治疗手段日益丰富,药物类型涉及单抗、双抗和ADC等,代表性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德曲妥珠单抗和泽尼达妥单抗等。
尽管靶向治疗手段不断丰富,但临床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基于TOGA研究的结果,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HER2阳性胃癌一线标准治疗。然而,由于HER2表达的异质性、部分患者缺乏ERBB2扩增,以及RTK/RAS/PI3K信号通路共突变的影响,单纯抑制HER2仍难以克服原发耐药,在曲妥珠单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是应对耐药的重要策略之一,比如KEYNOTE-811研究的“靶免化”三联较“靶化”方案改善生存,但该方案并不能为PD-L1阴性患者带来获益。
此外,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可能会出现ERBB2扩增丢失及KRAS、PIK3CA等新发突变,导致获得性耐药。此类患者中,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展现出良好疗效。DESTINY-Gastric01研究(亚洲人群)显示,其较化疗显著延长中位总生存期(OS;12.5个月 vs 8.4个月,HR=0.59,P=0.01)及无进展生存期(PFS;5.6个月 vs 3.5个月,HR=0.47)(图1)。DESTINY-Gastric02研究(欧美人群)中,德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8.1个月(图1)。

1.png

图1. DESTINY-Gastric01和02研究的结果

在一线治疗中,基于ADC的联合治疗也展现出了有希望的前景。DESTINY-Gastric03是一项多队列研究,正在评估德曲妥珠单抗单药或与化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用于HER2阳性胃食管癌的疗效,初步结果显示出积极信号(图2)。

2.png

图2. DESTINY-Gastric03研究的初步结果

最后,Janjigian教授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创新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转化,为HER2阳性胃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希望。

生物标志物引领晚期胃癌精准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张剑威教授系统梳理了生物标志物在晚期胃癌诊疗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享了精准治疗的理念。
张教授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标志物在晚期胃癌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HER2、PD-L1、MSI、Claudin18.2等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胃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中,HER2是胃癌治疗中的经典靶点。ToGA研究开启了胃癌靶向治疗的时代,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KEYNOTE-811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帕博利珠单抗,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OS,但获益仅限于CPS≥1的人群。而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ADC药物则实现了后线治疗的破局,引领HER2阳性胃癌进入全程抗HER2时代。DESTINY-Gastric01研究中,德曲妥珠单抗三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较化疗显著改善ORR(51% vs 14%)和OS(12.5个月 vs 8.4个月),且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结果更好(ORR 65.9% vs 25%;中位OS 16.6个月 vs 8.6个月)(图3),提示前期的免疫治疗似乎对后续的ADC疗效有正面的影响。针对中国人群的桥接研究DESTINY-Gastric06取得了与DESTINY-Gastric01相一致的生存获益结果,中位OS为11.1个月;删除因新冠而死亡的病例后,中位OS达12.4个月(图4)。当前,德曲妥珠单抗靶向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已有多项在开展,且目标人群不再局限于HER2阳性,低表达和HER2突变也成为重要的新人群。新型抗HER2药物如HER2双抗KN026和泽尼达妥单抗的初步研究结果也显示未来可期。

3.png

图3. DESTINY-Gastric01研究中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的ORR和OS结果

4.png

图4. DESTINY-Gastric06研究的OS结果

张教授进一步介绍了MSI和PD-L1这两个靶点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指出MSI-H/dMMR患者对化疗不敏感,而接受免疫治疗获益明显;PD-L1高表达患者免疫治疗获益显著,但低表达者获益受限,PD-1/CTLA-4双抗填补了PD-L1低表达患者免疫治疗的空白。Claudin18.2已成为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新靶点。以该靶点为靶向的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已在两项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GLOW和SPOTLIGHT中显示出显著疗效,现已确立为HER2阴性、Claudin18.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围绕Claudin18.2靶点,双抗与ADC等创新疗法也正积极研发中。
此外,针对其他分子靶点如MET、FGFR2和NTRK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进展,为胃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更多可能。
未来,胃癌精准治疗将呈现基于多个靶点的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也会有更多的问题引发思考,比如,部分患者可能多个靶点阳性同时存在,目前尚不清楚应优先选择哪一种靶向药物或采用联合还是序贯治疗策略,亟需更多研究加以明确。张教授强调,随着分子检测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的发展,胃癌临床应在一线治疗阶段就进行多靶点检测和分子分型,依据生物标志物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实现更大的患者生存获益。

G Talk之巅峰论道:思想碰撞,启迪未来

巅峰论道环节,专家们围绕胃癌的靶向治疗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展开了深入讨论。邓艳红教授主持会议,并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志伟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孙婧华教授以及张剑威教授就HER2阳性胃癌的诊疗策略与Janjigian教授展开交流。
李志伟教授提出,HER2阳性患者中RAS等共突变可能引发耐药,呼吁基于共突变背景优化临床研究设计。Janjigian教授认为,新型ADC在这类患者中非常有前景。
孙婧华教授指出,DESTINY-Gastric03多队列研究评估了德曲妥珠单抗与不同方案联用的疗效,未来若在一线治疗中使用ADC,化疗配伍是否仍应参考标准的含铂双药方案。Janjigian教授回应称,未来一线治疗将更加复杂,她强调免疫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胃癌中的成熟应用,同时指出药物的可及性、耐受性及医生经验是选择方案的关键。她认为HER2靶向治疗仍是主流,并看好德曲妥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等策略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张剑威教授指出,在一些免疫治疗研究中,联用含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未能改善生存,Janjigian教授明确表示,其团队倾向于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认为较氟尿嘧啶更具临床获益。

Part2病例分享:实战案例赋能临床创新

会议还特别设置了病例分享环节,山东省肿瘤医院的徐敏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的赵文淘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在ADC药物治疗胃癌中的典型病例。
第一个病例为一例HER2 3+晚期贲门癌患者,既往经多线治疗后,使用德曲妥珠单抗联合放疗显著控制脑转移,病情稳定超1年,展现了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体现了该药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中持久缓解的效力。
第二个病例则是一例HER2 3+、MSS型胃癌患者,初诊为4B期,伴腹膜及双侧附件转移。历经SOX化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维迪西妥单抗+阿帕替尼、伊立替康+信迪利单抗等多线治疗失败后,德曲妥珠单抗联合卡度尼利单抗治疗持续获益超过1年,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显示了ADC联合免疫治疗策略在晚期HER2阳性胃癌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随后,在毕锋教授的主持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明教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茆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颖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徐慧婷教授与Janjigian教授针对上述病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分析。专家们指出,这两个病例的治疗过程反映了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变迁史,也体现了基于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的长生存获益,新型ADC的出现确实为胃癌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指出,随着DESTINY-Gastric系列研究结果的推动,德曲妥珠单抗有望前移至一线,未来的一线策略中,德曲妥珠单抗的剂量、以及其所联用的化疗方案选择和强度,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会议总结:共绘胃癌诊疗美好蓝图

在热烈的讨论中,会议接近尾声,毕锋教授发表总结致辞,对各位讲者和讨论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认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外胃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契机,促进了各方在胃癌精准治疗、新型药物应用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深入沟通与合作。同时,他也指出,胃癌诊疗领域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胃癌诊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最终造福更多患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 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5月15日
苗军程
金乡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可能会出现ERBB2扩增丢失及KRAS、PIK3CA等新发突变,导致获得性耐药。此类患者中,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展现出良好疗效。
05月14日
雷昕奕
永州市中心医院 | 胃肠外科
突破赋能胃癌精准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