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血液MRD全洞悉】ASCT巩固疗效再升级,NDMM患者ASCT后MRD<10⁻⁶率翻三倍,高危人群显著获益

05月0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一种顽固性恶性血液病,尽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长期作为标准巩固手段,但疗效与毒性间的平衡始终是临床困局。美国梅奥医学中心Susan Bal教授团队牵头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该研究借助新一代测序(NGS)技术,评估了330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动态轨迹。结果显示,ASCT能让接受四联诱导治疗(含抗CD38单抗)患者的MRD<10⁻⁵比例从29%提升至59%,使三药诱导患者的该比例从16%提升至4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有2个以上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的患者经ASCT后MRD降低幅度最大(81%患者实现≥1 log10下降)。此研究首次确立了四联诱导联合ASCT的MRD轨迹基准,为T细胞重定向疗法(TCRT)等新型治疗的临床评估提供了量化参照。【肿瘤资讯】将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截屏2025-05-08 23.38.06.png

高风险MM突破,ASCT使2+HRCA患者MRD降低≥1 log10比例达81%

MM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然而,疾病异质性强和不可避免的治疗耐药,使得完全治愈成为难点。ASCT作为巩固治疗手段,虽能加深缓解深度、延长无进展生存,但伴随的短/长期不良反应和治疗相关死亡率,也让部分患者错失获益。“疗效最大化、毒性最小化”成为治疗策略优化的核心诉求。
 
近年来,MRD水平已成为评估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黄金指标”。已有研究证实MRD阴性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MRD阳性,但关于ASCT对MRD动态改变的系统性数据稀缺,特别缺乏用于新疗法对照的真实世界基线数据。本研究针对上述空白,通过高灵敏度的NGS检测在诱导治疗后和ASCT后定量MRD轨迹,并分析不同诱导方案、高危患者及MRD不敏感人群的受益情况,旨在为后续包括T细胞重定向疗法(如CAR-T、双抗等)的疗效评估奠定参考标准。
 
本项研究回顾性纳入330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依据诱导方案分为四药组(n=279)和三药组(n=51)。全部患者均接受标准诱导治疗(四药含抗CD38单抗,三药为标准PI+IMiD+激素),联合ASCT巩固。研究采用高灵敏度NGS(clonoSEQ®)于诱导后和ASCT后进行MRD定量检测,阈值分别设定为10⁻⁵与10⁻⁶,并进一步分析诱导后MRD高于10^-5人群在ASCT后的MRD变化,以及不同危险分层(高危染色体异常)患者对ASCT的MRD下降反应。

主要终点为ASCT后MRD阴性率及≤10⁻⁵、10⁻⁶患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不同诱导方案下ASCT的MRD改善幅度,以及高危分层患者的MRD下降情况。所有MRD检测数据均由中央实验室统一复核,以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

ASCT后MRD阴性率大幅提升,效果在高风险人群更显著

四药诱导方案后,MRD<10⁻⁵的患者占29%,MRD<10⁻⁶占15%;但在经过ASCT巩固后,这一比例提升至59%(<10^-5)和45%(<10⁻⁶),实现了MRD阴性率的“翻倍”提高。

ASCT可使绝大多数MRD阳性患者实现1 log10以上下降

在诱导结束时,MRD>10⁻⁵的患者中,69%在ASCT后MRD负荷下降超过1 log10,极大提升了深缓解人群比例。

高危染色体异常患者,ASCT依然降MRD显著

亚组分析显示,带有高危染色体异常(如t(4;14)、del(17p)等)的患者,接受ASCT后MRD负荷下降幅度同样明显,为高风险患者巩固治疗选择提供有力数据依据。

诱导方案类型对ASCT降MRD无明显影响

无论接受四药还是三药诱导,ASCT的MRD清除能力基本一致,提示即使在高强度诱导条件下(如联合抗CD38单抗),ASCT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深度清除作用,不会因高效诱导而“稀释”ASCT价值。

研究者说

本研究以真实世界多中心临床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精准量化MRD动态变化,证实ASCT多层次“加深”应答作用。ASCT不仅能提升MRD转换率,更对诱导后残留负荷大的患者带来“补救性”深度缓解。此外,研究团队首次为T细胞新疗法(如CAR-T、双抗等)设定了ASCT这一历史最优参照,便于今后新型巩固疗法疗效结果的科学比较。
 
同时,基于MRD轨迹动态分析,有望将MRD定量纳入个体化分层决策体系,为部分MRD缓慢清除或始终MRD阳性患者及时引入新疗法或调整巩固维持策略。数据显示,ASCT不仅对标准风险患者有效,更对高危分层患者意义重大,为今后该人群的治疗漫长路径上增添一剂“强心针”。

编者按

随着细胞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CAR-T与双特异性抗体(BsAb)等T细胞重定向疗法(TCRT)已在复发/难治性骨髓瘤中崭露头角,部分产品获批一线应用正在快速推进。如何精准评价这些“突破性”技术与传统标准(如ASCT)之间的收益差异,成为一线诊疗选择变革的关键。

本项研究打破了既往ASCT疗效仅依赖传统应答分型的信息壁垒,以高灵敏度MRD数据为桥梁,为新一代创新巩固疗法置标定锚点。数据明确显示:即使在被称作“疗效瓶颈”的高风险分层中,ASCT依然表现出优秀的MRD清除效率,为后期同类或叠加型疗法设定了科学参照基线。
 
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也为“动态MRD监控”定制治疗路径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持。未来,进一步利用MRD定量和轨迹变化,结合分子遗传亚型,为每位患者制定“千人千面”的治疗路径,或将成为骨髓瘤领域的新常态。同时,为TCRT等新疗法如何递阶对标、序贯调配提出了数据化算法的可能。
 
当然,真实世界的长期随访、联合毒性管理、多组学协同监测等关键问题依然亟待突破。ASCT的作用边界和未来地位或将随着免疫药物成本下降及疗效升级而重新分配。届时,MRD数据将成为评估骨髓瘤深层缓解质量和个体化治疗全程管控的核心中枢。
 
本研究数据的“标杆”意义,远超于ASCT自身,亦是骨髓瘤创新疗法变革的起点。医学前沿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或许正站在全新个体化治疗新时代的门槛之上。

参考文献

Bal, S., Magnusson, T., Ravi, G. et al. Establishing 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 trajectories for patients on treatment for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as benchmark for deployment of T-cell redirection therapy. Blood Cancer J. 15, 73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08-025-01252-6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5月08日
余枫贤
桂平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一种顽固性恶性血液病,尽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长期作为标准巩固手段,但疗效与毒性间的平衡始终是临床困局。
05月08日
张彦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 妇科
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一种顽固性恶性血液病
05月08日
张帆
益阳市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ASCT作为巩固治疗手段,虽能加深缓解深度、延长无进展生存,但伴随的短/长期不良反应和治疗相关死亡率,也让部分患者错失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