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5.8每日资讯:入选ASCO Oral:GSK-3β抑制剂elraglusi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癌显著改善生存;顶刊重磅!ADC联合双抗解锁Burkitt 淋巴瘤患者治疗新方式

05月07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入选ASCO Oral:GSK-3β抑制剂elraglusi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癌显著改善生存

2. 顶刊重磅!ADC联合双抗解锁Burkitt 淋巴瘤患者治疗新方式,完全代谢缓解率达 100%

3.【中国好声音】天肿郝继辉教授团队揭示胰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新亚型

4. 基石药业公布PD-1/VEGF/CTLA-4三抗最新临床前结果

5.【Clin Transl Med.】中国科学家团队整合空间多组学分析揭示具核梭杆菌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1. 入选ASCO Oral:GSK-3β抑制剂elraglusi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癌显著改善生存

近日,一项关于GSK-3β抑制剂elraglusib(亦称9-ING-41)的Ⅱ期临床试验Actuate-1801(NCT03678883)第3B部分的数据显示,elraglusib联合吉西他滨和白蛋白紫杉醇用于转移性PDAC患者的一线治疗,相较于单纯化疗,在OS方面取得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改善。该研究的完整数据将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进行公布(研究已入选oral,摘要号:4006)。

此Ⅱ期研究结果显示,elraglusib联合方案不仅在统计学上显著提升了中位OS和1年OS率,而且具有良好的风险效益特征,这进一步印证了elraglusib改变转移性PDAC治疗模式的巨大潜力。

基于令人鼓舞的试验结果,相关方正计划推进关于elraglusib药物批准的监管讨论。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顶刊重磅!ADC联合双抗解锁Burkitt 淋巴瘤患者治疗新方式,完全代谢缓解率达 100%

近期,顶刊NEJM发表了一篇病例报告研究,来自美国的Anca Prica教授团队本研究报告了3例化疗难治性 Burkitt 淋巴瘤患者,通过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CD3/CD20 双特异性抗体)联合维泊妥珠单抗(Polatuzumab Vedotin,抗 CD79b 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后,均达到完全代谢缓解。

本研究结果表明,格菲妥单抗联合维泊妥珠单抗方案在化疗难治性 Burkitt 淋巴瘤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诱导深度缓解,为后续的巩固治疗(如干细胞移植)创造机会。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中国好声音】天肿郝继辉教授团队揭示胰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新亚型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教授课题组在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 “Endothelial-like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facilitate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 via vasculogenic mimicry and paracrine signalling” 的论文,于2025年3月2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胃肠病学期刊GUT(五年影响因子24.5)。

机制研究表明,endoCAFs中CD144-β-catenin-STAT3信号通路被持续激活,CD144及其下游分泌因子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共同维持了endoCAFs的双重促肿瘤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开发了基于CAFs靶向的小干扰RNA(siRNA)纳米递送系统,能够精准递送siCD144至CAFs,显著抑制了endoCAFs的促转移功能,延缓了胰腺肿瘤的进展。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胰腺癌中CAF异质性与血管拟态之间的重要关联,还提出了针对特定CAF亚型的精准干预策略,为开发新型抗转移治疗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基石药业公布PD-1/VEGF/CTLA-4三抗最新临床前结果

5月6日,基石药业宣布,该公司在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以壁报形式公布研发管线2.0产品CS2009(PD-1/VEGF/CTLA-4三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前研究结果。目前,CS2009全球多中心1期临床研究正在澳大利亚进行中,并已于今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后续将扩展至中国和美国。

根据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CS2009是一款靶向PD-1、VEGFA及CTLA-4的三特异性分子。CS2009具备差异化的分子设计,结合了3个经临床验证的靶点,能够重新启动接近耗竭状态的肿瘤浸润T细胞,并具备与原抗VEGF抗体相当的VEGF中和能力。(来源:抗体圈)


5.【Clin Transl Med.】中国科学家团队整合空间多组学分析揭示具核梭杆菌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近期,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综合使用GeoMx空间多组学、RNAScope等技术解析了乳腺癌瘤内微生物群,尤其是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局部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发现了具核梭杆菌促进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和关键介导因子,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潜在治疗靶点。该研究成果于2025年3月发表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研究结果表明,GeoMx DSP技术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高分辨率的空间分子数据,支持了对F. nucleatum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的深入分析。F. nucleatum改变和调节了关键的分子通路,促进了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破坏了细胞周期控制,增强了对细胞凋亡的抵抗力,从而导致了乳腺癌的侵袭行为和进展。(来源:NanoString生物技术)

840.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5月08日
高阳阳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
05月08日
郭东良
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放疗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5月08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ADC联合双抗解锁Burkitt 淋巴瘤患者治疗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