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十八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学术大会|周蓉蓉:肺癌脑转移放疗在时机、剂量以及技术上的精准策略

04月30日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之一,放疗在其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随着肺癌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兴起,放疗的介入时机、剂量调整以及技术优化等问题亟待深入探讨。【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周蓉蓉教授分享其团队在肺癌脑转移放疗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前沿思考,为临床实践提供宝贵的参考。

周蓉蓉
医学博士,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医学博士,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兼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
中国毒理学会特种医学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湖南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精准放疗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姑息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食管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脑转移癌学组委员

肺癌脑转移放疗介入时机与剂量策略的个体化探索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又包括鳞癌和腺癌等多种类型。此外,肺癌患者还存在驱动基因阳性和阴性之分。在脑转移的治疗中,放疗的介入时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考量。

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靶向治疗的发展为其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三代靶向药物,其入脑率高,在控制脑转移病灶方面表现出色。对于这类患者,如果脑转移为单发且无症状,或者为寡转移,在靶向治疗使肿块明显缩小后,可考虑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进行局部放疗,以进一步巩固疗效。而对于弥漫性脑转移患者,由于SRS难以覆盖所有病灶,全脑放疗(WBRT)可能仍需考虑。但全脑放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治疗策略上需要权衡利弊。有研究建议先让患者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SRS,这种策略可能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目前针对驱动基因阴性脑转移患者的前瞻性大规模临床试验较少,且多数试验将脑转移患者排除在外,这使得临床实践中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策略仍在探索之中。尽管如此,我们团队通过Meta分析发现,在免疫治疗时代,放疗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脑转移患者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我们还发现放疗与免疫治疗的时间间隔越短,疗效可能越好。但同时,免疫治疗对脑部皮质有一定影响,免疫联合放疗可能会增加放射性坏死的风险。因此,在免疫治疗时代,放疗剂量的调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美国的一些回顾性研究发现,单纯放疗导致放射性损伤和坏死的比例为8.7%,而免疫联合放疗时该比例上升至20%。在去年的ASCO年会上,有研究提出在免疫治疗时代,放疗剂量可减少至标准剂量的3/4,这样既能达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又能降低放射性损伤和坏死的风险。我们团队也在探索如何在适当降低放疗剂量的同时,维持局部控制率(LC)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多发脑转移中WBRT与SRS的平衡

在小细胞肺癌中,预防性脑照射(PCI)曾被广泛应用,但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全脑放疗的定位并不明确。对于寡转移灶,SRS是首选治疗方式;而对于弥漫性脑转移,如果药物无法控制,且缺乏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的有效药物,全脑放疗仍具有一定地位。在全脑放疗中,海马保护至关重要,这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对于年轻且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主要目标是控制肿瘤;而对于PS评分较差、生存期预期较短的患者放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减轻局部病灶对生活质量和生存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30日
赵学红
临汾市中心医院 | 肿瘤科
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04月30日
李晓红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之一,放疗在其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