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 指南会┃赵东陆教授:权威发声,规范先行——聚焦B细胞淋巴瘤,擘画诊疗新蓝图

04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为加速推进我国临床肿瘤学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肿瘤诊疗规范化水平,2025年4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 CSCO指南大会"于泉城济南隆重召开。
作为我国肿瘤学界年度风向标,本届大会以"引领肿瘤诊疗新征程,共筑生命健康防线"为宗旨,汇聚千余名顶尖专家展开深度学术碰撞,通过主旨报告、病例研讨、圆桌对话等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肿瘤防治体系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并正式发布涵盖各系统肿瘤的最新版CSCO诊疗指南。
值此盛会启幕之际,【肿瘤资讯】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就“新版指南对于推动B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化的意义”议题进行专访。采访精要整体如下,以飨读者。

赵东陆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血液科二病房(淋巴系统疾病) 主任、所长助理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淋巴瘤分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内科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 骨髓瘤委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淋巴瘤及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2014年-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学习

淋巴瘤攻坚战:聚焦B细胞亚型,提升诊疗水平

赵东陆教授:B细胞淋巴瘤在所有淋巴瘤中占比较高,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因此,提升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始终是淋巴瘤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核心议题和重点攻关方向。

首先,在诊断层面,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医疗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淋巴瘤诊断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欠发达地区的诊断水平亟待提高;即便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对于某些疑难复杂病例的精确诊断仍面临挑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全国范围内的淋巴瘤诊断准确性与同质化水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其次,在治疗方面,B细胞淋巴瘤可大致分为侵袭性和惰性两大类。虽然大部分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治愈,但在我国的实际临床实践中,一线治疗方案的应用仍存在不规范现象。这直接导致我国此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为此,大力推广B细胞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策略,是我们必须加强的工作重点。

再者,对于惰性B细胞淋巴瘤,其特点是通常无法彻底治愈,病程迁延。同时,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一旦复发或变为难治性,以及惰性淋巴瘤多次复发后,治疗难度显著增加,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既往普遍不佳。

近年来,随着各类新药的不断涌现与临床应用,这些难治性或复发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创新药物进入临床,为这部分患者群体带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最后,面对日益增多的新型治疗药物,如何进行科学选择、合理“排兵布阵”(即制定最优的治疗序列和联合方案),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分子分型、身体状况及治疗意愿等个体化因素,选择适宜的治疗策略,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效果和更长的生存期,这始终是我们临床工作的核心目标与不懈追求。 

权威指南护佑生命: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年度更新惠及万千中国患者

赵东陆教授:我国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每年都会进行相应更新。一方面,我们会将全球范围内新公布的研究成果纳入指南;另一方面,也积极将我国新研发上市的药物纳入其中,以推动新药的不断发展,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此外,我们还结合我国国情,将符合国情的治疗方案纳入指南,以为更多中国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

我们期望借助指南巡讲推广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的理念,促进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进而提高B细胞肿瘤以及整体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与此同时,我们希望临床医生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我国淋巴瘤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生存效果。

科技驱动精准医疗:人工智能或能谱写中国淋巴瘤诊疗新篇章

赵东陆教授: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临床医生与研究者能够深入剖析中国淋巴瘤患者的疾病特征。借助AI的分析能力,有望基于大数据制定更符合中国患者特点的精准治疗方案,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国淋巴瘤患者,改善其治疗效果并提高长期生存率。

鉴于这些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如何有效整合临床医生、患者及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力量,将大数据和AI分析结果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将是我们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Cherr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28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学界年度风向标,本届大会
04月28日
韩素梅
安达市医院 | 内科
B细胞淋巴瘤诊治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