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指南会 | 淋巴瘤诊疗指南重磅更新:循证护航,智启新程

04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2025年4月18日~19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CSCO指南会在泉城济南召开。此次盛会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袂主办,汇聚了国内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襄学术盛举。
4月18日,血液肿瘤专场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在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深入剖析《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更新要点,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肿瘤资讯】特别整理更新要点,以供学习与参考。


(本文图片均源自CSCO官方直播)

淋巴瘤专场大会主席

图片12.png

图1. 大会主席(由左至右:马军教授、朱军教授)

2025淋巴瘤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分享《2025CSCO淋巴瘤指南更新解读(一)》

图片13.png

图2. 宋玉琴教授

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CHOP+X再添新选项

  • DEB研究纳入了423例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随机接受R-CHOP+西达本胺(CR-CHOP)/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R-CHOP+安慰剂组相比,CR-CHOP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2年PFS率由57.0%提升至67.3%。基于此,《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中,对于低危或中低危、中高危或高危双表达DLBCL,6周期CR-CHOP均作为I级(1A类)推荐。

图片14.png

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双抗联合化疗优势明显

  • 对于复发难治DLBCL患者,指南根据是否适合移植进行了分层。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基于当前的国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可选择维泊妥珠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Pola-BR)方案、传统免疫化疗或参与临床试验。

  • III期STARGLO研究表明,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格菲妥单抗+GemOx方案的疗效显著优于R-GemOx,中位PFS延长至12.1个月(对照组为3.3个月)。基于这一循证证据,《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将格菲妥单抗+GemOx方案列为不适合移植的初次复发/进展DLBCL治疗的II级推荐。

微信图片_20250419100012.jpg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ola-R-CHP生存获益更优

  • POLARIX研究的亚组分析数据表明,采用Pola-R-CHP方案治疗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可获得显著的PFS和总生存期(OS)获益。基于这一循证医学证据,《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Pola-R-CHP方案列为IPI评分≥2分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的II级推荐治疗方案。

图片16.png

复发难治滤泡性淋巴瘤:G+BTKi临床获益明显

  • 近年来,多款新药的获批上市改变了滤泡淋巴瘤(FL)的治疗格局,使得FL患者的PFS不断延长。ROSEWOOD研究显示,复发难治FL接受奥妥珠单抗+泽布替尼治疗,较奥妥珠单抗单药治疗可显著延长PFS(28.0个月 vs 10.4个月)。基于此,该方案被纳入《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中复发难治FL的I级推荐(≥3线;2A类)。 

图片17.png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分享《2025CSCO淋巴瘤指南更新解读(二)》

图片18.png

图3. 赵东陆教授

套细胞淋巴瘤:BTK抑制剂实现从单药到联合治疗的跨越

  • 随着多项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研究数据的公布,BTK抑制剂的应用已从单药治疗拓展至联合治疗领域。TRIANGLE研究显示,与标准治疗(含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免疫化疗序贯ASCT,A 组)相比,标准治疗联合伊布替尼组(A+I 组)3 年无失败生存(FFS)率显著更优(88% vs. 72%,P=0.0008);不含ASCT的伊布替尼治疗组(I 组)与 A 组相比显示非劣效性(86% vs. 72%,P=0.9979)。该研究证实伊布替尼联合标准一线治疗可提升疗效,为年轻 初治MCL 患者提供了新治疗选择。此外,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年轻初治MCL患者的PFS。

微信图片_20250419101133.jpg

微信图片_20250418205634.jpg

  • 基于上述循证医学证据,《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中,对于适合移植MCL患者,将R-CHOP联合BTK抑制剂/DHAP或DHAOx作为诱导治疗的II级推荐之一(2A类)利妥昔单抗+BTK抑制剂(DHAP联合BTK抑制剂/R-DHAP或DHAOx后)作为维持治疗的II级推荐之一(2A类)

  • 对于不适合移植MCL患者,将RB+BTK抑制剂作为诱导治疗的II级推荐之一(2A类),利妥昔单抗+BTK抑制剂(RB+BTK抑制剂后)作为维持治疗的II级推荐之一(2A类)。

  • 对于伴有TP53突变的MCL,II期BOVEN研究显示泽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维奈克拉方案的最佳客观缓解率(ORR)达96%,2年PFS率达72%,有望改善TP53突变患者的不良预后,因此《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将该方案纳入伴TP53突变MCL患者(无论是否适合移植)的III级推荐治疗方案(2B类)。 

微信图片_20250419102121.jpg

边缘区淋巴瘤:三代BTK抑制剂锋芒尽显

  • 边缘区淋巴瘤(MZL)目前仍不可治愈,既往MZL的三线治疗选择有限,尤其是BTK抑制剂耐药后的MZL。BRUIN研究显示,非共价三代BTK抑制剂匹妥布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MZL的ORR达50.0%,中位PFS达15.8个月;对共价BTK抑制剂经治患者的ORR达46.2%,中位PFS达9.2个月。基于上述研究结果,《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推荐匹妥布替尼用于Ⅲ/Ⅳ期有症状MZL患者的三线治疗方案II级推荐(2A类)

图片20.png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奥布替尼进一线,BTK抑制剂家族再添新成员

  • 基于奥布替尼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关键III期临床研究初步结果:中位PFS未达到,12个月PFS率达93%,24个月PFS率为83%,36个月PFS接近70%,ORR超过90%。《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奥布替尼列为CLL/SLL患者的一线治疗I级推荐之一(2B类)。

微信图片_20250418205914.jpg

  • 对于复发/难治CLL/SLL,基于维奈克拉+奥妥珠单抗的优异数据,将其纳入复发/难治CLL/SLL的I级推荐之一(2A类)

  • 此外,BRUIN研究显示,对于既往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的CLL/SLL患者,匹妥布替尼的ORR高达82%,中位PFS达19.4个月。基于上述研究结果,《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推荐匹妥布替尼用于既往共价结合BTK抑制剂耐药或不耐受的无或伴del(17p)/TP53基因突变复发/难治CLL/SLL患者的I级推荐(2B类)。 

图片21.png

复发难治T细胞淋巴瘤:JAK1抑制剂纳入I级推荐

  • 近年来,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研究和新药获批均较少。戈利昔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JAK1高选择性抑制剂,关键II期研究显示其单药治疗复发难治PTCL的ORR达44.3%,完全缓解(CR)率达23.9%,中位PFS和OS分别为5.6个月和19.4个月。基于此,《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4》首次将戈利昔替尼纳入指南,作为复发难治PTCL治疗的Ⅱ级推荐,《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将戈利昔替尼列为复发难治PTCL治疗的I级推荐(2A类)。同时,由于度维利塞在中国退市,删除III级推荐度维利塞

图片22.png

晚期NK/T细胞淋巴瘤:信迪利单抗联合培门冬酶方案纳入II级推荐

  • NK/T细胞淋巴瘤,与病理分型保持一致,命名中删除了“鼻型”。

  • 对于初治III-IV期NK/T细胞淋巴瘤,考虑到中国患者对SMILE方案有较重的毒副反应,将其在I级推荐中的推荐顺序后移。基于信迪利单抗联合P-GemOx以及信迪利单抗联合培门冬酶方案的优异数据,将其纳入II级推荐

  • 在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推荐中,将舒格利单抗列为II级推荐之一(2B类)戈利昔替尼和普拉曲沙列为III级推荐(2B类)

图片23.png

霍奇金淋巴瘤:靶向联合化疗纳入一线治疗

  • 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已进入免疫靶向新时代,治疗策略正逐步向"精准高效、毒性可控"的方向优化。HD21研究显示,维布妥昔单抗(BV)调整的eBEACOPP(BrECADD)方案较eBEACOPP方案在PFS方面表现为非劣效,同时疾病进展和早期复发减少,4年PFS率有所提升(94.3% vs 90.9%),因此《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将BrECADD方案列为I-II期预后不良和III-IV期HL的II级推荐之一(1B类)

  • 此外,研究显示A(维布妥昔单抗)+AVD以及纳武利尤单抗抗+AVD一线治疗HL均显示了突出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将上述靶向联合4周期化疗+放疗方案列为I-II期预后不良HL患者的II级推荐中(2B类);将A+AVD×6周期纳入III-IV期HL的I级推荐(1A类)中,纳武利尤单抗+AVD×6周期纳入III-IV期HL的II级推荐中(1B类)

图片24.png

专家讨论

随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对本次《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更新进行了热烈讨论。两位教授表示,今年的淋巴瘤诊疗指南更新落地性强,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除国际多中心研究数据外,还参考了许多中国研究者牵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研究,对中国淋巴瘤患者的诊疗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小结

《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体现了国际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引入,更充分结合了中国临床实践的特点,强调本土患者的治疗获益、风险管理与药物可及性,确保指南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同时,指南关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诊疗资源差异,兼顾实际应用场景,助力优质治疗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的规范落地。此外,指南强化了淋巴瘤全程管理理念,从诊断、治疗到复发监测和长期随访,构建起闭环式的诊疗路径,推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精准落地,并倡导多学科协作模式,提升患者全周期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通过与CSCO各癌种指南的联动,进一步促进了跨学科整合诊疗,为临床提供了系统、前沿的治疗决策支持。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