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4.14 每日资讯:2025 EBMT中国之声 | 黄河教授vs Mohamad Mohty教授:借鉴国际经验,展望移植未来—发

04月13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2025 EBMT中国之声 | 黄河教授vs Mohamad Mohty教授:借鉴国际经验,展望移植未来—发展路径与趋势

2. 2025 EBMT中国之声 | 杨帆教授深入解析供者来源CD7 CAR-T治疗移植后复发T-ALL/LBL的临床突破与挑战

3. Nat Med | 中山大学方文峰/张力发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新策略

4. Nat Commun丨中山大学李凯/李孟鸿发现嗜酸乳杆菌通过调节肝细胞癌的肠道菌群稳态来增强溶瘤病毒疗法

5. Nat Commun|新发现!乳酸菌或能抑制女性宫颈癌发生!

1. 2025 EBMT中国之声 | 黄河教授vs Mohamad Mohty教授:借鉴国际经验,展望移植未来—发展路径与趋势

2025年3月30日至4月2日,第51届EBMT年会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盛大召开。在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和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EBMT)前主席、圣安东尼医院Mohamad Mohty教授围绕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现存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详情如下。

黄河教授与Mohty教授探讨了移植医学领域的挑战与进展,包括GvHD管理、供者选择优化及移植后复发防控。Mohty教授指出,中国在单倍体移植和CAR-T细胞治疗方面成果显著,而欧洲更倾向移植后环磷酰胺预防GvHD。双方通过EBMT等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与临床合作,未来需进一步联合多中心研究、优化治疗策略,并推动年轻医生交流,以整合全球经验提升疗效。

针对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的融合,Mohty教授强调异基因移植与CAR-T联合应用的潜力,尤其引用黄河教授团队在AML治疗中的突破性研究。他认为未来应打破疗法界限,构建综合治疗方案。此外,中欧合作需深化教育资源共享,如IACH推出中文项目,促进年轻医生培养,确保全球患者获益于循证医学进展,最终推动血液肿瘤治疗的全球化发展。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2025 EBMT中国之声 | 杨帆教授深入解析供者来源CD7 CAR-T治疗移植后复发T-ALL/LBL的临床突破与挑战

2025年3月30日至4月2日,第51届EBMT年会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盛大召开。在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北京高博医院杨帆教授就供者来源CD7 CAR-T细胞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ALL/LBL)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度解读,详情如下。

杨帆教授:T-ALL/LBL治疗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复发/难治性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实现长期生存的方案,但移植后复发患者仍面临治疗选择有限、生存率低的挑战。团队研究展示了供者来源CD7 CAR-T细胞治疗的突破性进展,短期完全缓解率达90%且安全性良好,但长期疗效受限于血细胞恢复延迟、病毒血症等并发症,提示治疗方案仍需优化。

对于CD7 CAR-T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桥接二次异基因移植是目前推荐策略,已有患者通过此方案获得长期无病生存。治疗关键期需重点关注免疫重建、感染防治和支持治疗,以保障患者顺利过渡到二次移植。这些发现既展现了CAR-T疗法的临床价值,也揭示了改善长期生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Nat Med | 中山大学方文峰/张力发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新策略

2025年4月10日,中山大学方文峰、张力共同通讯在Nature Medicine(IF=58.7)在线发表题为“Sacituzumab tirumotecan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or without EGFR mutations: phase 1/2 and phase 2 tria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sac-TMT在1/2期KL264-01和2期SKB264-II-08研究中,对先前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或没有激活EGFR突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TROP2作为跨膜糖蛋白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已成为抗体偶联药物(ADC)的重要靶点,但其在NSCLC的III期临床试验尚未成功,目前尚无TROP2-ADC获批用于肺癌治疗

Sac-TMT是一种新型TROP2靶向ADC,采用独特的连接子-载荷系统,兼具稳定性和抗肿瘤活性。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在多种肿瘤模型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III期乳腺癌研究已证实其显著的生存益处

总的来说,研究证明了sac-TMT在以前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令人鼓舞的活性和可管理的安全性,并确定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为可能优先受益于sac-TMT单药治疗的人群。(来源:iNature)

1.jpg


4. Nat Commun丨中山大学李凯/李孟鸿发现嗜酸乳杆菌通过调节肝细胞癌的肠道菌群稳态来增强溶瘤病毒疗法

2025年4月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凯、李孟鸿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potentiates oncolytic virotherapy through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homeosta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研究在雌性小鼠模型中表明,在缺乏微生物群的情况下,VSVΔ51对肝细胞癌具有更高的抗肿瘤疗效。VSVΔ51感染引起菌群失调,增加了大部分肠道细菌的丰度,同时减少了共生的乳杆菌

VSVΔ51通过IL6-JAK-STAT3信号传导降低与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CdpA细胞壁蛋白结合的SLC20A1的肠道表达,从而减弱嗜酸乳杆菌的附着和定植。嗜酸乳杆菌补充剂通过恢复肠道屏障完整性和被VSV51破坏的微生物群稳态来赋予对VSVΔ51的敏感性。总之,研究表明靶向微生物群同源在改善溶瘤病毒疗法的治疗结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来源:iNature)

2.jpg


5. Nat Commun|新发现!乳酸菌或能抑制女性宫颈癌发生!

近日,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突破性成果,首次揭示了宫颈干细胞的身份及其分化路径,并发现阴道中的“常驻居民”——乳酸菌,竟能通过分泌特殊代谢物阻止癌变启动。

宫颈干细胞如同宫颈组织的“种子工厂”,在分化为不同功能的成熟细胞后,维持宫颈组织的动态平衡。

同时实验显示,D型乳酸可使正常和癌前宫颈类器官的生长停滞,而L型乳酸毫无此效。这解释了为何维持阴道乳酸菌群平衡可能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

利用“将人类宫颈干细胞移植至小鼠舌部,成功再生出完整宫颈上皮”的这类创新器官模型,他们发现HPV(人乳头瘤病毒)并不直接攻击宫颈干细胞,而是“诱骗”已分化的祖细胞疯狂增殖。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提示阻断祖细胞异常活化或是预防新靶点。(来源:梅斯肿瘤新前沿)

3.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14日
贾原菊
宜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4月14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嗜酸乳杆菌通过调节肝细胞癌的肠道菌群稳态来增强溶瘤病毒疗法
04月13日
汤继英
十堰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国际移植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