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4.8 每日资讯:【2025 ELCC】EGFR-TKI耐药后如何治疗?; EGFR突变NSCLC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何去何从

04月07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2025 ELCC】EGFR-TKI耐药后如何治疗?

2. EGFR突变NSCLC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何去何从

3. Nat Commun丨中山大学潘超云/李洁/刘军秀合作研究发现SAT1的非经典作用使卵巢癌的锚定独立性和腹膜转移成为可能

4. 让肠癌无处遁形!苏大研究破译结直肠癌攻防双靶点

5. 中国医科大学王慧涵/张蕊/王晓天/王晓彬合作最新Nature子刊

1. 【2025 ELCC】EGFR-TKI耐药后如何治疗?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近日于法国巴黎落幕。本次会议上,有多项围绕EGFR-TKI耐药后患者的研究进展陆续公布,有望为临床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1O:  ORCHARD研究

ORCHARD研究是一项非随机、II期临床研究,纳入携带EGFR 19del或21L858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研究者分析了奥希替尼耐药后患者,继续接受奥希替尼联合TROP2抗体偶联药物Dato-DXd的疗效及安全性。

ORCHARD研究发现,奥希替尼联合6mg/kg Dato-DXd在既往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进展的患者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综合考虑总体获益/风险比,6 mg/kg Dato-DXd是与80mg奥希替尼联合的首选起始剂量。

如何克服靶向药物耐药是目前临床及转化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已有联合策略及新型疗法均获批相关适应症,但目前还缺乏基于机制的、高效低毒的治疗策略,曾被寄予厚望的四代靶向治疗药物,由于抗肿瘤活性并未达到预期,部分临床研究已经终止。因此,如何基于具体耐药机制给予更加精准,或给予更加高效的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EGFR突变NSCLC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何去何从

在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靶向药物的应用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新辅助治疗阶段,疗效尤其是病理学缓解并不令人满意,亟待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肿瘤资讯】总结了近年来EGFR-TKI在新辅助领域治疗的相关进展,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一代EGFR-TKI联合化疗:

既往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后,并未改善患者疗效。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IIIa-N2且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一代EGFR-TKI或联合化疗。最终,TKI联合化疗组和单纯TKI组分别有15例和38例患者,经过中位44.12个月的随访后,两组的ORR分别为50%和40.5%,P=0.495;病理学缓解同样不理想,联合治疗组的pCR和MPR分别为0%和20%,单药治疗组分别为7.9%和10.5%。两组患者N2淋巴结降期率方面无差异,P=0.459。

因此,从这项回顾性研究的数据看,联合化疗并不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在EGFR突变领域,无论是靶向为基础的治疗还是免疫为基础的治疗,疗效比较差,尤其是病理学缓解非常差。从上述汇总的数据分析可见,无论是一代/二代/三代TKI或者TKI联合化疗,患者的MPR率只有10%左右,pCR率只有3%左右。因此,这部分患者存在很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需要探索新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目前,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NSCLC患者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期待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Nat Commun丨中山大学潘超云/李洁/刘军秀合作研究发现SAT1的非经典作用使卵巢癌的锚定独立性和腹膜转移成为可能

2025年4月3日,中山大学潘超云、李洁及刘军秀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在线发表题为“A noncanonical role of SAT1 enables anchorage independence and peritoneal metastasis in ovarian cancer”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亚精胺/精胺N1-乙酰转移酶1(SAT1)的非经典作用决定了不依赖锚定的细胞存活并增强卵巢癌中的转移播散。

先前的研究表明,细胞存活的锚定独立性与代谢重编程有关。然而,实现锚定独立性和腹膜转移的代谢重编程的上游信号和下游靶标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在这项工作中,鉴于上述发现,研究最初试图研究代谢重编程的作用,这在卵巢癌的锚定非依赖性细胞存活和腹膜转移中起关键作用。

SAT1高癌细胞在腹水中普遍存在,原发性肿瘤中SAT1的高表达与卵巢癌患者腹膜转移率增加有关。从机制上讲,SAT1对多个有丝分裂调节基因的H3K27结构域进行非标准乙酰化,从而提高其转录水平,并保护播散细胞免受异常有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死亡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SAT1对H3K27的乙酰化依赖于谷氨酰胺的还原羧化来供应细胞核中的乙酰辅酶a。在小鼠模型中,使用小分子抑制剂银杏内酯B抑制SAT1可减轻转移性肿瘤负荷。研究得出结论,SAT1抑制是转移性卵巢癌有前景的治疗策。(来源:iNature)

3.jpg


4. 让肠癌无处遁形!苏大研究破译结直肠癌攻防双靶点

3月28日,苏州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FASN promotes lipid metabolism and prog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via the SP1/PLA2G4B axis”,本研究证实,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升高,并且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功能实验表明,FASN 可促进 CRC 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PC的生成。此外,体内实验显示,FASN 敲低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以及 CRC 细胞向肺部的转移。机制上,CRC 组织中上调的 FASN 通过 SP1/PLA2G4B 轴驱动癌细胞增殖、转移以及 PC 代谢,进而以 PC 依赖的方式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的抗肿瘤反应。这些发现为 CRC 的脂质代谢和免疫生物学提供了新的见解,为 CRC 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潜在靶点。

总之,本研究证明了在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增加的FASN通过 SP1/PLA2G4B 轴促进癌细胞增殖、转移和PC代谢,进而以 PC 依赖的方式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的抗肿瘤反应。本研究结果不仅为结直肠癌的脂质代谢和免疫生物学提供了新的见解,还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和预防指出了有前景的靶点。(来源:转化医学网)

1.jpg


5. 中国医科大学王慧涵/张蕊/王晓天/王晓彬合作最新Nature子刊

2025年3月24日,中国医科大学王慧涵、张蕊、王晓天、王晓彬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Microbiota-reprogrammed phosphatidylcholine inactivates cytotoxic CD8 T cells through UFMylation via exosomal SerpinB9 in multiple myeloma”的研究论文。通过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结合宏基因组学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发现MM患者的毛螺菌科水平高,磷脂酰胆碱(PC)水平低。

多发性骨髓瘤(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MM仍然无法治愈。因此,必须阐明调节MM发展和进展的机制,以制定有效的MM治疗策略。肠道微生物组通过调节新陈代谢和免疫来调节肿瘤微环境(TME),在各种肿瘤的肿瘤发生和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确定肠道菌群重编程的PC和LPA是否通过调节MM细胞来源的Sb9来抑制GZMB+CD8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研究进一步表明,毛螺菌科抑制MM细胞产生PC并增强细胞毒性CD8T细胞功能。机制上,PC通过溶血磷脂酸促进LIN28A/B成熟MM细胞中Sb9 mRNA,从而促进外泌体中Sb9的产生。然后,外泌体Sb9通过抑制肿瘤蛋白p53(TP53)与CD8 T细胞中的泛素折叠修饰酶1竞争性结合而降低GZMB的表达。因此,毛螺菌科和PC可能是MM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来源:iNature)

2.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09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NSCLC患者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期待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04月08日
张彦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 妇科
EGFR突变NSCLC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何去何从
04月08日
马坊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非经典作用使卵巢癌的锚定独立性和腹膜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