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4.7每日资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阿美替尼新辅助治疗不可切除III期EGFR突变NSCLC重要进展;JCO | 沈琳教授、鲁智豪教授团队揭示NOTCH1突变

04月0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阿美替尼新辅助治疗不可切除III期EGFR突变NSCLC重要进展

2. JCO | 沈琳教授、鲁智豪教授团队揭示NOTCH1突变对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及分子机制

3. EBMT 2025海报精选:这些研究可能改变临床实践——骨髓瘤篇

4. Cell:单细胞图谱揭示NSCLC免疫异质性,抗PD-1治疗的新突破

5. 肿瘤晚报 | PRMT1抑制剂与HIF1α抑制剂联手,乳腺癌治疗迎来新曙光

1. 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阿美替尼新辅助治疗不可切除III期EGFR突变NSCLC重要进展

2025年4月2日,上海市肺科医院姜格宁、张鹏教授团队的临床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论文题为“Neoadjuvant Aumolertinib for unresectable stage III EGFR-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single-arm phase II trial”。该II期单臂试验针对不可切除的III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阿美替尼(Aumolertinib)进行新辅助治疗。

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70.6%,45.1%患者转化为可切除并接受根治手术(R0切除率100%)。新辅助安罗替尼治疗为不可切除III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带来了手术转化率的显著提升和良好的安全性表现,其对Ex19-Del突变患者的疗效优势可能与免疫微环境激活及DNA修复通路的差异有关,而Ex21-L858R患者的耐药性则提示需联合靶向策略。

点击查看完整研究内容

2. JCO | 沈琳教授、鲁智豪教授团队揭示NOTCH1突变对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及分子机制

2025年4月3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鲁智豪教授团队联合百济神州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临床肿瘤学杂志》,影响因子: 42.1)上发表了题为“NOTCH1 mutation and survival analysis of tislelizumab in advanced or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biomarker analysis from the randomized, phase 3, RATIONALE-302 trial”的研究论文

研究发现,携带NOTCH1突变的患者在接受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后,中位总生存期(mOS)达18.4个月,显著高于化疗组的5.3个月。其生存获益(HR=0.35, 95%CI 0.17~0.71)明显优于野生型患者(HR=0.81, 95%CI 0.57~1.14;P=0.0372)。

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确认了NOTCH1基因突变作为预测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优于化疗的重要标志物,同时揭示了其重塑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为ESCC患者的精准分层筛选和联合治疗策略指明了新方向。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EBMT 2025海报精选:这些研究可能改变临床实践——骨髓瘤篇

第51届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将于2025年3月30日-4月2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值得关注的是,Cilta-cel(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这一新型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多线耐药的复发难治MM(RRMM)患者中的有效性,特别是其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显示出了重要潜力。

Cilta-cel延长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死亡风险降低45%(摘要号:OS14-02)

结果显示,OS率:Cilta-cel组的中位OS未达到,而标准治疗组的中立OS为37.75个月,Cilta-cel组相比标准治疗组降低了死亡风险(HR 0.55;P=0.0009)。Cilta-cel组30个月OS率为76%,标准治疗组为64%。

Cilta-cel在来那度胺难治性MM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生存获益,相比标准治疗降低了高达45%的死亡风险,且改善了生活质量。这一结果支持Cilta-cel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

点击查看全部精选内容


4. Cell:单细胞图谱揭示NSCLC免疫异质性,抗PD-1治疗的新突破

近期,Cell上发表一项由我国多位顶级院校专家联合开展的最新研究,研究利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T细胞受体(TCR)测序技术,对234例接受抗PD-1治疗的NSCLC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异质性及其与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五种TIME亚型与治疗反应及预后相关联

  1.  TIME亚型与治疗反应:五种TIME亚型与不同MPR率相关。TIME-NK和TIME-BE亚型MPR率最高(75.9%和68.6%),而TIME-Treg亚型最低(6.5%)。LUAD患者MPR率低于LUSC患者,可能因PD-L1表达较低。

本研究通过单细胞图谱分析,揭示了NSCLC患者接受抗PD-1治疗时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识别出与治疗反应和无复发生存相关的免疫特征,为理解免疫治疗反应机制及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视角和潜在生物标志物。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5. 肿瘤晚报 | PRMT1抑制剂与HIF1α抑制剂联手,乳腺癌治疗迎来新曙光

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合作共同在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Hypoxia-induced PRMT1 methylates HIF2β to promote breast tumorigenesis via enhancing glycolytic gene transcription”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中,通过转录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PRMT1是乳腺癌细胞在低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直接靶点。反过来,PRMT1增强了HIF1α驱动的糖酵解基因的表达。遗传和药理学抑制 PRMT1 可抑制HIF2β甲基化、HIF1α/HIF2β异二聚体形成、染色质结合、糖酵解基因表达、乳酸生成以及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行为。此外,用PRMT1抑制剂iPRMT1与HIF1α/P300相互作用抑制剂甲萘醌联合治疗,在抑制乳腺肿瘤生长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在临床上,与相邻正常组织相比,乳腺肿瘤中PRMT1及其介导的HIF2β甲基化显著升高。

总之,本研究结果揭示了PRMT1介导的精氨酸甲基化在糖酵解基因表达、代谢重编程和乳腺肿瘤生长中的关键作用。(来源:聚焦CA)

6840.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07日
杨雪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 | 放疗科
PRMT1是乳腺癌细胞在低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直接靶点
04月07日
李刚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肿瘤内科
揭示了NSCLC患者接受抗PD-1治疗时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
04月07日
黄丽琼
泉州德诚医院 | 肿瘤科
确认了NOTCH1基因突变作为预测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优于化疗的重要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