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4.4 每日资讯:深度缓解!KROCUS研究重磅数据:氟泽雷塞+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KRAS G12C NSCLC ORR达80%

04月03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深度缓解!KROCUS研究重磅数据:氟泽雷塞+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KRAS G12C NSCLC ORR达80%

2. 2025 SGBCC | 王殊教授:圣加伦乳腺癌大会为中国临床诊疗点亮前行之路

3. 2025 ELCC丨Misako Nagasaka教授现场揭秘他雷替尼与克唑替尼对比研究,为ROS1阳性NSCLC治疗带来新突破!

4. Immunity | IL-17RA信号在结直肠癌晚期具有双重抗癌功能

5. Cell Rep Med | 施均/袁卫平/初雅婧团队揭示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新标志物,提出靶向治疗新策略

1. 深度缓解!KROCUS研究重磅数据:氟泽雷塞+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KRAS G12C NSCLC ORR达80%

2025年KROCUS研究(NCT05756153)更新数据,首次探索了KRAS G12C抑制剂氟泽雷塞(Fulzerasib)联合靶向EGFR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在初治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疗效性:

客观缓解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研究显示出该联合方案在控制疾病进展方面的显著优势。此外,14例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中,71.4%患者达到系统性ORR。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与生存数据:在20例可随访至少12个月的患者中,DoR尚未达到。中位PFS为12.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

安全性:47例患者中有87.2%(41例)至少发生一次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3级TRAE发生率为14.9%(7例),未发生4级或5级TRAE。

该联合方案在脑转移患者中显示出初步疗效,且未发现与PD-L1或EGFR表达水平相关的疗效差异,携带STK11或KEAP1共突变的患者同样能从中获益。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2025 SGBCC | 王殊教授:圣加伦乳腺癌大会为中国临床诊疗点亮前行之路

2025年3月12日至15日,第十九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进行专访,就圣加仑共识对于中国临床诊疗的意义进行分享。

王殊教授:随着临床试验数据、药物进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的进展,如何将这些成果整合到临床实践中,让患者更早获益,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需要寻找更好的预测和监测手段,以实现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此外,在老年或低危患者中,哪些人群能获益更多,也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在缺乏大规模的循证学随机对照数据情况下,国内外临床医生是否会倾向于激进的降阶,期待St.Gallen 大会能给到答案。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如何更好的平衡,是临床医生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2025 ELCC丨Misako Nagasaka教授现场揭秘他雷替尼与克唑替尼对比研究,为ROS1阳性NSCLC治疗带来新突破!

在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一项以 LBA(Late-Breaking Abstract)形式汇报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题为“Taletrectinib vs crizotinib in ROS1-positive (ROS1+)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 matching-adjusted indirect comparison (MAIC)”,旨在通过匹配调整间接比较(MAIC)的方法,对比了新一代ROS1抑制剂他雷替尼(Taletrectinib)与第一代ROS1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的疗效与安全性,期待为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Misako Nagasaka 教授:克唑替尼是第一代ROS1抑制剂;他雷替尼是新一代ROS1抑制剂,目前尚缺乏两者之间的头对头比较研究数据。因此,我们采用了匹配调整间接比较(MAIC)的方法来进行这项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克唑替尼,他雷替尼用于ROS1阳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在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等方面显示出获益优势。因此,该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提示他雷替尼可能是ROS1阳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更优选择。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Immunity | IL-17RA信号在结直肠癌晚期具有双重抗癌功能

近日,来自德国Georg-Speyer-Haus的Florian R. Greten研究团队在Immunity上发表题为IL-17RA signaling provides dual tumor-suppressor function during late-stage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的文章,发现在结直肠癌中,IL-17RA的作用从早期肿瘤发生阶段的促肿瘤作用转变为肿瘤侵袭和转移阶段的抑肿瘤作用IL-17RA限制了上皮-间质转化(EMT),并且在髓系细胞中,IL-17RA促进IL-18的分泌以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

分析发现在真菌抗原刺激后,IL-17RA参与dectin-1信号传导调控炎症小体激活和IL-18释放,极性化髓系细胞来维持T细胞功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同时发现单独使用HKCA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并且HKCA和IL-17a联用可以使得APTK肿瘤对PD-1抑制剂敏感,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IL-17RA信号传导在CRC晚期的双重肿瘤抑制功能,为未来治疗CRC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来源:BioArt)

1.jpg


5. Cell Rep Med | 施均/袁卫平/初雅婧团队揭示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新标志物,提出靶向治疗新策略

2025年3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施均/袁卫平/初雅婧团队在T-LGLL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KLRG1 re-define a leukemic clone of CD8 effector T cells sensitive to PI3K inhibitor in 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IF=11.7)。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该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及核心致病机制,更成功完成了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转化验证,为这一难治性血液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研究发现KLRG1阴性大颗粒淋巴细胞群具有显著克隆性优势、强细胞毒性及异常增殖能力,可作为区别于反应性/克隆性T细胞的核心标志物。机制研究揭示PI3K-AKT信号通路的持续性活化是驱动疾病进展的关键分子事件。

该项研究完成了“临床问题识别-分子机制解析-靶向药物验证”的转化医学研究完整模式,KLRG1标志物的确立为T-LGLL的精准分型提供了可靠工具,PI3K-AKT通路抑制策略的临床验证标志着该疾病治疗从经验性用药向靶向治疗的里程碑式跨越。(来源: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2.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05日
万志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黄州医院 | 肿瘤内科
氟泽雷塞+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KRAS G12C NSCLC ORR达80%
04月05日
于永江
荣成市人民医院 | 放射治疗科
谢谢分享为患者益
04月04日
张宇
盘锦市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