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3.10 每日资讯:2025 JSMO | ENSEMBLE-2:ctDNA可有效预测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后的应答;第22届肺癌高峰论坛|杨帆教授

03月0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2025 JSMO | ENSEMBLE-2:ctDNA可有效预测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后的应答

2.第22届肺癌高峰论坛|杨帆教授:勇立潮头,双特异性抗体能否跻身肺癌新型治疗“豪强”之列?

3.FDA再批准两款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为骨转移患者提供新选择

4.一文通览TP53突变AML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挑战

5.Adv Sci:李杰/郭剑平/王坤团队提出基于铜死亡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1. 2025 JSMO | ENSEMBLE-2:ctDNA可有效预测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后的应答

2025年日本肿瘤内科学会(JSMO)年会于3月6~8日在日本神户召开,会上,日本学者Koji Ando教授口头报告了 ENSEMBLE-2研究结果,该研究探讨了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患者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后应答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研究共入组了28例患者。1例患者应自身要求终止治疗。21例患者接受了TME,6例患者接受了NOM。在基线时、LCCRT后、TNT后ctDNA阳性率分别为96.4%(27/28)、14.8%(4/27)、34.6%(9/26)。LCCRT后ctDNA状态(阴性/阳性)与iCR vs nCR/cCR或pCR vs non-pCR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065和0.399)。相比之下,TNT后ctDNA状态与iCR vs nCR/cCR(P=0.028)和pCR vs non-pCR(P=0.030)显著相关。这意味着:在LCCRT后检测ctDNA状态不足以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但在完成TNT后,ctDNA状态成为了一个有效的预测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肿瘤是否得到了良好控制。

本研究表明,TNT后ctDNA状态可能是预测LARC患者TNT应答情况的生物标志物。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后ctDNA阴性可能表明治疗反应良好。

点击查看研究详细内容


2.第22届肺癌高峰论坛|杨帆教授:勇立潮头,双特异性抗体能否跻身肺癌新型治疗“豪强”之列?

第22届肺癌高峰论坛于2025年2月28日-3月1日在广州盛大召开。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杨帆教授就“双特异性抗体的辉煌时代是否到来?”话题进行分享,分别从BsAbs的理论优势,开发考量,临床数据和研究布局四个视角,对BsAbs进行了深入剖析。

临床数据:双特异性抗体仍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驱动基因阴性NSCLC:聚焦于BsAbs的临床应用,在FDA和NMPA的指导下,BsAbs的发开原则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解决单抗无法解决的临床问题。基于此,针对驱动基因阴性的肺癌患者,无论是一线还是后线治疗,其治疗核心都是克服PD-(L)1原发/获得性耐药。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3.FDA再批准两款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为骨转移患者提供新选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正式批准两款地舒单抗(denosumab)生物类似药Stobloco和Osenvelt,这两款生物类似药由Celltrion研发,其获批不仅拓展了骨质疏松症及癌症相关骨转移的治疗选择,也有望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提高药物可及性。

结果显示,Stobloco组与原研药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及曲线下面积(AUC)等PK参数均处于90%置信区间(CI)内,其中AUC0-inf的90%CI为100.4%-114.7%,AUC0-last为99.9%-114.3%,Cmax为95.2%-107.3%。这些数据表明,Stobloco与原研药在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支持了其临床等效性。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4.一文通览TP53突变AML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挑战

近期,Shahzad教授等人在Blood Cancer Journal发表了一篇综述,系统总结了TP53突变AML的分子机制、治疗现状及未来方向,结合最新临床试验数据与转化研究成果,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TP53突变AML代表一类高度异质性且难治的疾病实体,传统治疗反应有限,allo-HCT是潜在治愈手段但受限于患者状态。未来需整合分子分型、动态监测及创新疗法(如免疫微环境调控、联合靶向),同时推动跨学科协作与精准临床试验设计,以改善这一群体的长期生存。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5.Adv Sci:李杰/郭剑平/王坤团队提出基于铜死亡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李杰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剑平研究员、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Advanced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AKT1 Phosphorylates FDX1 to Promote Cuproptosis Resistanc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AKT1 通过磷酸化修饰 FDX1,促进了三阴性乳腺癌对铜死亡的抵抗,而AKT1 抑制剂和铜离子载体联合使用,能够协同缓解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发生,这些发现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有前景的新策略。

这项研究揭示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抵抗铜死亡耐药的关键机制,并为 TNBC 提出了潜在的治疗策略。(来源:Brainology)

140.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10日
蒋从飞
响水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内容精彩,收获满满。
03月09日
周捷波
海安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ctDNA可有效预测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后的应答
03月09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盐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盐城市职业病防治院) | 肿瘤内科
TNT后ctDNA状态可能是预测LARC患者TNT应答情况的生物标志物。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后ctDNA阴性可能表明治疗反应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