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周芳教授:新一代 BTK 抑制剂在 CLL/SLL 患者中表现优异,良好安全性再获真实世界数据力证

03月0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是一种常见的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随着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其治疗模式已从化疗转向靶向治疗。一代BTK抑制剂虽具显著疗效,但可能存在心血管毒性等脱靶相关不良反应。新一代BTK抑制剂(如泽布替尼和阿可替尼)通过分子结构优化,显著提高了靶点选择性,在保持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脱靶效应。然而,目前关于阿可替尼与泽布替尼在心血管结局方面的直接比较数据仍缺乏。为此,一项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研究评估了这两种药物在CLL/SLL患者中的心血管风险差异,以期填补该领域的证据空白【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整理如下,并邀请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芳教授对该研究结果进行点评。

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安全性良好,

有望帮助CLL/SLL患者实现长期高质量生存

本研究为一项基于TriNetX数据库的回顾性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共纳入907例接受泽布替尼和907例接受阿可替尼治疗的CLL/SLL患者。主要终点为治疗18个月内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心脏骤停)发生情况,次要终点涵盖新发高血压、房颤/房扑、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传导阻滞及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经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在人口学特征、合并症、疾病状态、既往治疗及心血管药物使用等方面达到均衡。

结果显示,泽布替尼组在18个月时出现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人数显著更低(106例 vs 144例;RR=0.73,p=0.009),相对风险降低27%。在新发房颤/房扑方面,泽布替尼组不良风险降低51%(15例 vs 30例;RR=0.49,p=0.020)。两组间新发高血压(RR=1.14,p=0.579)、室性心律失常(RR=1.44,p=0.402)、心肌梗死(RR=0.72,p=0.286)、新发心力衰竭(RR=0.82,p=0.385)、传导阻滞(RR=0.90,p=0.593)及卒中(RR=1.05,p=0.873)等次要终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CLL/SLL患者中,泽布替尼可显著降低CLL/SLL患者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新发房颤/房扑风险,这对心血管高危患者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其他心血管事件风险组间相似,仍需长期随访以全面评估新一代BTK抑制剂的安全性特征。

专家点评
周芳 教授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中国边缘区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学组副组长
湖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

周芳教授:这项真实世界研究证实,在CLL/SLL患者中,泽布替尼可显著降低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脏骤停)风险及新发房颤/房扑风险。尽管两种新一代BTK抑制剂在其他心血管事件(如高血压、卒中)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但泽布替尼在心血管高危患者(如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或房颤病史者)中更具治疗优势,可能通过降低停药风险改善长期治疗依从性。然而,研究受限于回顾性设计和18个月的随访时长,未来需结合前瞻性研究及长期数据验证。临床实践中,对于需平衡肿瘤控制与心血管风险的CLL/SLL患者,泽布替尼的良好安全性特征可作为优先选择依据,但仍需综合考虑患者基因特征、合并症及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方案。

参考文献

Zhiting Tang, Mahmood B Aldapt, Cho-Han Chiang, Zimu Gong; The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Difference between Acalabrutinib and Zanubrutinib: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Real-World Data.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783.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4-21160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邓文普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15日
韩朝
黑山仁和医院 | 肿瘤内科
在CLL/SLL患者中,泽布替尼可显著降低CLL/SLL患者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新发房颤/房扑风险
03月07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表现优异,良好安全性再获真实世界数据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