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寻根溯源】Asciminib治疗停药后,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或可实现持久缓解:两例案例报告揭示潜在治疗新策略

02月2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需要长期用药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案通常需要患者终身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还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近期,一项案例研究显示,对于对传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使用新型TKI——Asciminib治疗达到深度缓解后,即使停止用药,也有可能维持病情缓解。研究报告了两例患者在停用Asciminib后,分子水平缓解持续至少8个月,为CML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尤其为那些因副作用而无法继续使用传统TKI的患者带来了希望[1]该研究强调了Asciminib独特的机制,并呼吁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停药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截屏2025-02-23 22.13.05.png

病例介绍:Asciminib治疗后持续缓解的两例CML病例

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髓系肿瘤,以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的存在为特征,该染色体是由于9号和22号染色体之间的相互易位而形成的。这种易位导致BCR-ABL1融合基因的产生,该基因编码具有组成型活性的酪氨酸激酶,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失控。TKIs的出现彻底改变了CML的治疗,使得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耐受第一代和第二代TKIs,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

本研究涉及两例慢性期CML患者,均对多种传统ATP竞争性TKI药物不耐受。患者一为75岁男性,患者二为68岁女性。两例患者在接受Asciminib治疗期间均达到了深度分子缓解,并在停用Asciminib后,经过至少8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分子复发的迹象。

病例1

患者为75岁男性,诊断为CML,初始表现为白细胞增多(158×10⁹/L)、脾肿大(1cm),骨髓检查结果显示为慢性期CML,细胞遗传学分析确认存在费城染色体。患者最初接受伊马替尼400mgQD治疗6个月,但因出现2级肌痛和震颤而停药。随后,患者改用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但均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最终,患者开始接受Asciminib40mgBID治疗,治疗3个月后达到了分子缓解(MR)4.5,15个月后BCR::ABL1未检测到。经过2年的Asciminib治疗后,患者决定停药。停药后两周,患者出现了TKI撤药综合征,表现为全身性肌痛和关节痛,但在8个月的随访中,BCR::ABL1仍未检测到。

病例2

患者为68岁女性,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为311×10⁹/L,脾肿大(5cm)。骨髓检查结果与慢性期CML相符,检测到e14a2BCR::ABL1转录类型。患者最初接受伊马替尼治疗9个月,因不良反应停药,随后改用尼洛替尼,因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再次停药。患者最终参加了ASCEMBL试验,接受Asciminib治疗。经过3年的Asciminib治疗,患者达到了MR4.0,并在停药后8个月内,BCR::ABL1仍未量化。

诊疗经过:Asciminib 治疗后的停药管理与监测

在Asciminib治疗期间,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分子学指标显示缓解深度良好。这意味着Asciminib不仅能够有效抑制BCR-ABL1的活性,还能使患者的分子学指标达到非常低的水平,从而降低了疾病复发的风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Asciminib治疗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分子学缓解深度、治疗持续时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在满足特定条件后,医生决定尝试停止使用Asciminib。这些条件通常包括:

  • 深度分子缓解(DMR):患者的BCR-ABL1转录本水平必须达到MR4或更深,即BCR-ABL1/ABL1比率低于0.01%(国际标准)。

  • 缓解持续时间:患者必须在DMR状态下维持至少2年以上。

  • 无既往耐药史:患者既往未对TKI产生耐药性。

  • 知情同意:患者充分了解停药的风险和获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停药后,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密切监测,以评估病情是否复发。监测频率通常为每月一次,持续至少6个月,之后逐渐减少监测频率。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实时定量PCR(RT-qPCR),用于检测BCR-ABL1转录本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例患者在停药后出现了短暂的肌肉和关节疼痛,这与TKI停药综合征的症状相似。TKI停药综合征是一种在停止TKI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表现为肌肉骨骼疼痛、疲劳、情绪波动等。虽然TKI停药综合征通常是自限性的,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寻根溯源:Asciminib 作用机制的独特之处及其在 CML 治疗中的作用

Asciminib是一种新型TKI,其作用机制与传统TKI不同。传统TKI与癌细胞中的特定蛋白(即BCR-ABL1激酶的ATP结合位点)结合以抑制其活性,而Asciminib则通过与蛋白的不同部位(即ABL1激酶的肉豆蔻酰口袋)结合来发挥作用。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Asciminib具有以下优势:

  1. 克服耐药性:由于Asciminib的作用位点与传统TKI不同,因此即使癌细胞对传统TKI产生耐药性,Asciminib仍然可能有效。

  2. 减少脱靶效应:Asciminib对其他激酶的抑制作用较弱,因此可能减少脱靶效应,从而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既往研究多集中于传统TKI停药后的缓解情况,而针对Asciminib停药后的数据相对匮乏,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传统的ATP竞争性TKI停药后的TFR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停药标准和监测策略。然而,由于Asciminib的作用机制独特,其停药后的缓解情况可能与传统TKI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开展专门针对Asciminib停药后的研究,以制定更合理的停药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0月2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Asciminib用于治疗新诊断的Ph+CML慢性期(CP)成人患者。

小结

本研究首次报告了两例CML患者在停用Asciminib后实现持续的无治疗缓解。这为CM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那些对传统TKI不耐受的患者。尽管目前的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验证asciminib停药后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asciminib停药后TFR的长期稳定性;2)分子复发的动力学;3)最佳的患者选择标准。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asciminib在CML治疗中的潜力,并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考一考你


以下哪项是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A)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在停用传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更容易实现持续的无治疗缓解(TFR)。
B) 新型TKIasciminib对所有CML患者都比传统TKI更有效。
C) 对传统TKI不耐受的CML患者,在asciminib治疗期间达到深度分子缓解(DMR)后,停用asciminib可能实现持续的TFR。
D) TKI撤药综合征只发生在停用传统TKI的患者中,不会发生在停用asciminib的患者中。

上期《【寻根溯源】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到AML伴T细胞分化:一例罕见且致命的转化病例》答案为B

参考文献

[1]             YOUSEFI A, LEVIN M D, CORNELISSEN J J, et al. Sustained treatment-free remission in two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after asciminib discontinuation: a report of two cases [J]. Ann Hematol, 2025.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02日
卢俞廷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值得学习,受益匪浅。
02月28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BCR-ABL1融合基因具有组成型活性的酪氨酸激酶,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02月28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BCR-ABL1融合基因具有组成型活性的酪氨酸激酶,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