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重磅综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疗新策略:基于基因分型和风险分层的个体化管理

02月1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临床管理面临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的挑战。近期,有学者在JAMA杂志上发布了一篇综述,深入探讨了ET的诊断标准、基因突变与疾病表型的关联,以及基于血栓风险因素的治疗策略[1]。强调了JAK-STAT信号通路在ET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基因分型和风险分层,优化阿司匹林和细胞减灭药物的应用。本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ET个体化管理的最新指导,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肿瘤资讯】将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截屏2025-02-16 22.40.38.png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以血小板过度生成为特征的克隆性骨髓增生性肿瘤,尽管发病率较低,但其带来的血栓和出血风险不容忽视。本篇综述对ET的诊断、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策略进行了全面梳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精准诊断:从排除法到基因分型

ET的诊断并非易事,需要首先排除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传统诊断主要依赖于血小板计数(≥450×10⁹/L)和骨髓形态学检查。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检测在ET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约90%的ET患者携带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导致JAK-STA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进而促进血小板生成。因此,基因检测不仅有助于确诊ET,还能为风险评估和治疗选择提供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极端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1000×10⁹/L)并不一定意味着更高的血栓风险,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因素综合判断。

jrv240032f1_1737496770.0341.png

图1. 当前治疗流程

风险分层:个体化治疗的基石

E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存在显著异质性,因此,风险分层至关重要。修订后的IPSET-血栓模型(IPSET-Thrombosi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风险评估工具,它综合考虑了年龄、既往血栓史和JAK2基因突变等因素,将患者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

  • 极低危患者:年龄≤60岁,无血栓史,JAK2野生型,通常无需阿司匹林治疗。

  • 低危患者:年龄≤60岁,无血栓史,但携带JAK2基因突变,可考虑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 中危患者:年龄>60岁,无血栓史,JAK2野生型,也应考虑低剂量阿司匹林。

  • 高危患者:既往有血栓史或年龄>60岁且携带JAK2基因突变,需要积极的细胞减灭治疗,如羟基脲。

治疗策略:阿司匹林与细胞减灭药物的平衡

阿司匹林是ET治疗的基石,可有效降低血栓风险。对于大多数ET患者,推荐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81-100mg/d)。然而,对于CALR突变患者,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因此需要谨慎评估。细胞减灭药物,如羟基脲,可降低血小板计数,适用于高危患者。新型JAK抑制剂和干扰素等靶向药物也为ET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对于阿司匹林治疗下仍有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添加羟基脲或其他减细胞药物,并调整剂量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标血小板计数。

特殊情况:妊娠、围手术期管理与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

妊娠期ET患者面临胎儿丢失和母体并发症的风险。低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妊娠丢失率,但需权衡出血风险。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羟基脲或anagrelide。围手术期管理也需多学科协作,平衡血栓和出血风险,尽可能维持细胞减灭药物和阿司匹林治疗。有专家建议,在高危患者中,术前血小板计数目标应低于450×10⁹/L,而在低危患者中应低于600×10⁹/L。
 
值得关注的是,ET患者可能由于vonWillebrand因子(VWF)降解加速而发展为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AvWS)。对于极端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1000×109/L)患者,AvWS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出血易感性增加相关。

预后评估:风险模型指导长期管理

ET患者的预后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骨髓纤维化或急性髓系白血病。IPSET模型、TripleA(AAA)模型和MIPSS-ET模型可用于评估生存风险,这些模型考虑了年龄、白细胞计数、血栓史和基因变异等因素。

编者按

本篇综述全面总结了ET的最新诊疗进展,强调了基因分型和风险分层在个体化管理中的重要性。近年来,ET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如CALR突变亚型的精准分层、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等。

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ET的治疗将更加精细化和有效。此外,液体活检技术在ET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也值得期待。针对ET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指导临床实践,平衡血栓和出血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TEFFERI A, GANGAT N, LOSCOCCO G G, et al.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 Review [J]. JAMA, 2025.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17日
陈俊红
磁县肿瘤医院 | 肿瘤外科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疗策略
02月17日
钟海英
粤北人民医院(含市区分院) | 肿瘤内科
基因分型和风险分层的个体化管理运用可做进临床路径
02月17日
张婉君
蒙城县中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临床管理面临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