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创新治疗,规范管理,2024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与研究进展研讨会成功举行

10月16日
来源:肿瘤资讯

又叹子安雄赋事,一江春水一城诗。2024年10月12日,为了进一步推动多发性骨髓瘤(MM)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临床实践的创新,由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联合主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24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与研究进展研讨会”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在南昌正式召开。在本次会议中,全国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共同探讨了MM规范化诊疗、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盛况空前,【肿瘤资讯】特此报道!

image001.png

开场致辞|秋实累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进展颇丰

会议伊始,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教授的主持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以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作为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进行了开幕致辞,三位专家均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同道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强调了MM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与本次会议开展的重要意义,期望在各位血液学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我国MM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image003.png

李菲教授

image005.png

马军教授

image007.png

邱录贵教授

image009.png

贡铁军教授

学术分享|精彩纷呈,多发性骨髓瘤诊疗的多维探索与临床启迪

多发性骨髓瘤治愈之路:现状与展望

主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刘竞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教授

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

讨论嘉宾: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汪清铭教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走方教授

邱录贵教授首先概述了MM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新药时代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再到后新药时代的CD38单抗等新型药物的应用,显著提升了MM患者的生存期。此外,他还分享了其团队在精确诊断、规范化治疗体系建立、遗传学研究和预后分层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MRD监测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关键作用。最后,邱教授提出了基于动态预后分层的整体治疗策略,并强调了免疫治疗在MM治疗中的潜力,展望了未来治疗方向,为与会者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希望。

image011.png

邱录贵教授分享讲题

高危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

主持: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懿建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程洪波教授

讲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

讨论嘉宾:赣州市人民医院钟明星教授、上饶市人民医院叶筱颖教授

蔡真教授首先强调了对高危MM患者进行精准诊断的重要性,包括遗传学和分子学水平的检测,以及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来评估预后。在治疗方面,蔡教授讨论了多种新药联合方案的应用,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CD38单抗以及CAR-T治疗等。随后,针对髓外病变和早期复发患者的治疗策略,蔡教授强调了早期监测和干预的重要性。她指出,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但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高危MM患者的治疗前景正在逐步改善。最后,蔡教授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基于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必要性。
 image013.png

蔡真教授

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估与MRD检测

主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余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徐燕教授

讲者: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靳凤艳教授

讨论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杜辰星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梅教授

靳凤艳教授指出,随着新药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目前MM已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自2016年以来,MRD检测已成为疗效评估的重要部分,尤其在预测高危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疗效评估方面,靳教授提到了多种方法,包括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和游离轻链检测,并讨论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最后,靳教授强调,尽管MRD检测在预测预后方面极具应用价值,但目前还不能直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来探索其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同时,降低肿瘤负荷和改善免疫功能对于MM患者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image015.png

靳凤艳教授

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问题探讨

主持: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张敬东教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章志学教授

讲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春蕊教授

讨论嘉宾:江西省肿瘤医院李午平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汤多壮教授

李春蕊教授提到CAR-T治疗在提高MM患者生存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两款国产CAR-T产品伊基奥伦赛和泽沃基奥伦赛均表现出色,CR率分别达到了77.7%和78.6%,但仍需注意CAR-T治疗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如CRS和ICANS。在疗效评估方面,李教授指出,目前除了传统的疗效评估标准,MRD检测已成为重要的评估手段。随后,李教授还讨论了CAR-T治疗的最佳桥接策略,以及在真实世界中的数据重现问题。最后,李教授对未来CAR-T治疗的发展方向表示乐观,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CAR-T治疗成本可能会降低,预处理可能不再是必需的,而且随着新的CAR-T产品问世,将为MM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image017.png

李春蕊教授

浆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主持: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海亮教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胡苏教授

讲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冯茹教授

讨论嘉宾:江西省肿瘤医院黄燕教授、高安市人民医院彭惠教授

冯茹教授深入剖析了浆细胞白血病(PCL)的诊治现状与研究新进展。她首先阐述了PCL作为一种罕见浆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并梳理了PCL诊断标准的历史变迁。在治疗策略上,冯茹教授强调了化疗在传统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但同时指出了其局限性。她提到,近年来,随着CD38单抗、BCL-2抑制剂等新药的不断涌现以及CAR-T疗法的应用,PCL患者的治疗选择得到了显著扩展,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最后,冯教授还讨论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PCL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image019.png

冯茹教授

原发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诊治

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隋伟薇教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曾俊权教授

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教授

讨论嘉宾:江西省人民医院丁伟荣教授、南昌市第一医院李萍教授

安刚教授详细介绍了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诊治进展。他详细阐述了淀粉样变性的诊断方法,包括与MM的鉴别诊断,以及风险分层的依据。在治疗方面,安教授强调了抗浆细胞治疗的核心地位,并介绍了不同治疗方案在不同分期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等。在疗效评估方面,需结合患者的心脏功能、肿瘤负荷和治疗后的快速缓解情况。最后,安教授强调了对于不同分期和风险分层的患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多药联合治疗和维持治疗是主要选择。
 image021.png

安刚教授

SAE促进多发性骨髓瘤增殖作用与机制研究——骨髓瘤发病机制与干预探索

主持:南昌市第一医院邬国和教授、萍乡市人民医院李文锦教授

讲者:南京中医药大学杨烨教授

讨论嘉宾: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胡飞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生平教授

杨烨教授首先概述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药物在MM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这类化合物能够显著影响MM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从而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进一步地,杨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对SAE1靶点的研究,发现SAE1在MM中的异常表达与疾病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通过筛选天然产物,杨教授团队发现了秋水仙碱能够显著抑制MM细胞的增殖,并且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到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尤其是与P27蛋白的相互作用。随后,杨烨教授进一步阐释了SAE1如何通过影响P27蛋白的功能,促进MM细胞的恶性增殖。而秋水仙碱能够阻断这一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MM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潜在的靶点和药物候选物。

image023.png

杨烨教授

化疗:骨髓瘤免疫逃逸的帮凶

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钟巧玉教授、新余市人民医院罗旭华教授

讲者:厦门大学医学院刘欢教授

讨论嘉宾:宜丰县中医院鲁强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玉兰教授

刘欢教授探讨了化疗如何促进骨髓瘤的免疫逃逸。研究发现,化疗后骨髓瘤患者的免疫微环境会发生改变,T细胞激活或分化的通路被抑制,导致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刘教授详细解释了化疗药物如何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和下游转录因子,促进PDL-1的表达,从而抑制T细胞活性。研究还发现了化疗药物引起的DNA损伤反应和PDL-1表达上调之间的联系,并揭示了新的转录因子SERPINB5在化疗诱导的PD-L1表达中的作用。此外,刘欢教授团队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了化疗药物和PD-L1抗体联合治疗的疗效,表明先使用化疗药物预处理可以增强PD-L1抗体的疗效。
 image025.png

刘欢教授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发现及转化

主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丁江华教授、宜春市人民医院赖若梅教授

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郝牧教授

讨论嘉宾: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李玲教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黄芳媚教授

郝牧教授团队通过单细胞多组测序技术,深入分析了高危MM患者的肿瘤微环境,发现了与免疫细胞功能异常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标志物。他们特别关注了Sub-C4亚群细胞及其相关基因,如LILRB4和CRABP1,这些基因在骨髓瘤的发生、发展、耐药和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郝教授还介绍了LILRB4作为新的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力。研究发现,LILRB4在骨髓瘤细胞上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耐药性。基于这些发现,郝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靶向LILRB4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并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最后,郝教授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进一步探索Sub-C4亚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开发新的免疫治疗策略,以改善高危MM患者的治疗效果。
 image027.png

郝牧教授

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

主持:高安市中医院王刚教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郑文宏教授

讲者: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周文教授

讨论嘉宾:湘潭市中心医院罗自勉教授、南华大学附一医院文锋教授

周文教授指出,耐药是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也是基础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生物学问题。研究发现,MM细胞的遗传学改变,如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变化,以及与染色体不稳定相关的基因,都与耐药性有关。特别是NEK2基因的高表达与多种耐药相关,且在复发难治的MM患者中尤为明显。此外,TP53缺失与NEK2的扩增共同构成了耐药的一个重要遗传学事件。周教授还探讨了肿瘤微环境中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发现氨基酸水平的增加可能与耐药性有关。通过干预这些代谢途径,如使用甜菜碱可以缓解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此外,周教授团队还发现肠道微生物的失衡可能与耐药性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如使用抗生素或益生菌,可以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缓解肿瘤的耐药性。
 image029.png

周文教授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新进展

主持:南昌市人民医院(南昌市第三医院)沈玲华教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春华教授

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邓书会教授

讨论嘉宾:长沙市第一医院曹永清教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文德顺教授

通过分析梅奥诊所既往研究数据,邓书会教授发现,年轻患者、初治低危患者以及初次缓解时间长的患者,复发后的生存期更长。针对首次复发患者,年龄、危险度分层、既往缓解持续时间、挽救治疗时间等具有独立预后意义。邓教授指出,MM治疗领域进步巨大,但R/R MM,尤其是PI、IMiD、CD38单抗三重暴露/耐药患者仍面临很大挑战。未来随着CD38单抗前线使用的普及,这部分患者复发进展后治疗难度增加。未来的治疗策略需要更优地组合现有药物,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CAR-T疗法等细胞免疫治疗。
 image031.png

邓书会教授

大会总结|交流碰撞,共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发展

本次会议在两位大会主席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教授的总结中圆满结束。他们对所有参与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了感谢,并对未来MM的研究和治疗充满了期待。本次会议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MM的诊治和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向。通过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们对MM的诊治和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相信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MM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观看二维码.png

扫码观看回放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28日
梁留峰
叶县人民医院 | 消化内科
高危MM患者的治疗前景正在逐步改善。
10月26日
雷红艳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科
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科研创新和临床实践,能够为更多的NSCLC患者带来希望,实现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10月25日
雷红艳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科
未来的治疗策略需要更优地组合现有药物,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CAR-T疗法等细胞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