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沈波教授:搭建学术平台、助力青年医师成长——第五届彭城肿瘤学术活动共话少见及罕见靶点研究发展方向

10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由江苏省免疫学会主办的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年会暨第五届彭城肿瘤学术活动于2024年9月27日-28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共聚彭城,聚焦肿瘤领域诊疗最新进展,共享恶性肿瘤诊治经验,共同推进肿瘤诊疗领域的发展。本期【肿瘤资讯】特邀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进行专访,就本届彭城肿瘤学术活动的意义及亮点,以及少见及罕见靶点研究意义和方向等话题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沈波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博士后导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内科行政主任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政协委员
农工党江苏省省委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候任主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副主委
江苏省免疫学会 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委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 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基层肿瘤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主委
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肺癌专委会主委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突变肿瘤专委会主委

本届彭城肿瘤学术活动致力于搭建学术平台、促进技术提升、助力青年医师成长

沈波教授:举办本次学术活动,对于江苏和徐州地区的肿瘤内科学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医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医学领域北上广位于第一梯队,而江苏省整个医学领域仍处于第二梯队,因此我们必须要迎头赶上,所以举办本次学术活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次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年会暨第五届彭城肿瘤学术活动邀请了来自徐州地区、江苏省内,乃至全国的许多知名专家,不仅有中青年肿瘤医师这些中坚骨干力量,也有老一辈肿瘤专家学者,甚至还邀请了许多跨学科的专家学者,如我们邀请了国家杰青上海复旦大学的高强教授介绍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进展。因此,可以说本次大会是一次学术交叉融合的会议。通过本次学术交流,我们把肿瘤领域国内、国际的一些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总结融合,方便大家进行临床经验讨论与分享交流。

近十年来,疾病领域,尤其是肿瘤领域的很多研究,具体涉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药物研发等,都与免疫机制和机体免疫微环境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本次大会还邀请到了很多基础免疫方面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也是免疫学会转化医学的一次学术分享与交流。由此可见,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本次会议的核心思想,“彭城肿瘤论坛、免疫转化”可以很好地体现本次大会的主旨。本次大会作为江苏地区肿瘤治疗领域临床与基础融合、医学转化分享的一次学术盛会,举办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会议亮点众多,肿瘤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等共同助力学术创新融合与临床实践

沈波教授:对于肿瘤治疗领域,普通大众所熟知的就是化疗,很多临床患者甚至一听到化疗二字就头疼,其实源于我们对于传统化疗的片面认知。目前,很多化疗药物非常先进,化疗药物副反应较小,对化疗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的对应处理手段也越来越多,这些可以说是肿瘤传统治疗领域的一个变革亮点。此外,新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包括肿瘤精准治疗中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生物治疗以及近几年非常热门的ADC治疗等,都是肿瘤治疗新手段与新方向。

虽然靶向治疗进入临床已经将近20年,但仍然是肿瘤(尤其是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出现了很多新药物、新方法、多种机制药物联合使用,中国乃至全球有很多新药研发和相关临床研究,这些新手段、新知识、新理论在临床的使用经验和教训都需要临床医师不断地去交流和学习。因此,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这里有基础方向的老师,也有临床医师,更有老一辈免疫研究相关专家,共同致力于为江苏的临床医师和学者们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也为日后科研临床交流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此外,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亮点在于学术融合。会议邀请到多领域的专家学者,讨论的问题不仅限于临床治疗及用药问题,还涉及基础研究,包括疾病发展机制、药物如何更有效发挥作用,只有让临床医师了解了疾病的底层逻辑,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诊疗思路。本次大会基础与临床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拓宽彼此的研究思路和治疗经验。对于基础研究而言,研究的问题要来自于临床,并要将研究结果重新回归到临床实践中去;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则要把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并将新的问题反馈给基础研究——这才是基础与临床的有效融合。

最后,通过本次学会活动,我们可以培养或者带动更多的年轻医生,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一个标杆,并提供一个不断向上进步、能够接触和请教顶级专家的机会和渠道。

罕见及少见靶点研究值得重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未来可期 

沈波教授:目前,在肿瘤诊疗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少见靶点或者罕见靶点患者。虽然罕见或少见靶点,其相应的驱动基因突变率一般不超过5%,有的甚至不到1%,从数字层面较低,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肿瘤患者总体基数庞大,因此遇到罕见或少见靶点患者的数量也较多。这些患者不限于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也包括其他实体瘤等。依照“异病同治”或“同病异治”的治疗理念,罕见靶点都是值得临床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三年来,罕见靶点药物如针对HER2、ROS1、MET、BRAF等,走进临床的进展迅速。尽管专科医院肿瘤临床医师接触这类患者机会相对较多,但与肿瘤总体人群相比仍然较少,由此推断,基层医院临床医师一年中能够接触罕见或少见突变患者可能仅限于1-3个,这就会严重影响他对于疾病的认识、药物的使用,以及副反应发生及相应处理。因此,在罕见位点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检出罕见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从而为他们的药物选用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需要广泛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目前罕见靶点的很多药物在上市前做的是桥接研究或2期临床研究,后期仍需要3期临床或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去进一步证实前期研究结果,才能最终获批上市。第三,对于罕见靶点,很多临床医师在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时缺乏相关经验,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和科普教育,不仅让肿瘤临床医师了解,更要让患者也提高认识程度。第四,需要探索和了解罕见靶点患者有无相应的生物标志物,即能否通过一些检查或检测筛选出使用罕见靶点药物后取得更好临床获益的患者群体。最后,临床医师需要与基础研究学者共同探索罕见靶点的相关分子机制,了解其发生发展过程,这些都将为创新药物的研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