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医行人|徐近教授:“临床为本,科研为魂”构建胰腺癌个体化治疗特色,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

07月0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成立于2010年,是国际国内著名的胰腺肿瘤专科,教育部985肿瘤学重点建设学科。作为胰腺肿瘤的领军单位之一,胰腺外科形成了“以手术治疗为主的胰腺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学科特色”。同时,胰腺外科秉持“临床为本,科研为魂”的宗旨,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为目标,紧跟医学发展前沿,在探索胰腺癌新技术、新方案的征程中不断砥砺前行。在此,【肿瘤资讯】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近教授进行采访,请他分享一下胰腺外科学科建设、团队管理以及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经验。

疾病特点造就胰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学科特色

徐近教授:在探讨胰腺癌这一疾病时,我们不得不面对其复杂性和治疗上的挑战,目前根治性手术仍是胰腺癌的治愈手段。但遗憾的是,胰腺癌因其隐匿性而难以在早期被察觉,这使得根治性手术——目前公认的治愈手段,往往难以实施。据研究显示,仅有大约20%的患者能够在确诊时接受根治性手术,而超过70%的患者由于病情的进展,已经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然而,医学的进步并未停止。在十至十五年前,该类患者采取的是姑息治疗。那些最初被认为不适合手术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的介入,部分患者获得手术的机会。这种转化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转化成功者在手术切除后的生存率与直接手术切除的患者不相上下,这无疑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胰腺癌的治疗策略以外科治疗为主,但同时也需要内科治疗或者传统综合治疗手段的辅助,助力患者获得外科治疗的机会。此外,经外科治疗后的患者后续也需要进行化疗、靶免等综合治疗,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同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胰腺癌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不仅需要外科手术的精准操作,还需要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手段的协同,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一过程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患者的全面关怀。

内外科相互交流、融合和促进成为科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徐近教授:胰腺癌的治疗是一个跨学科的复杂过程,它要求外科和内科等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紧密的合作。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并非易事。传统上,外科和内科作为两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各自有着不同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发现,通过内科治疗为一些原本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创造手术机会,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科室管理方面。两个科室在面对同一患者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观点和建议,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上进行协调和整合。在融合过程中,我们强调以下几点:

  1. 严格的管理和原则性:在管理上,我们首先要坚持严格的标准和原则。

  2. 促进交流与合作:我们鼓励不同科室之间的医生进行开放和建设性的交流,以促进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深入讨论,并形成共识。我们中心在2010年成立胰腺外科,在2014年成立胰腺肿瘤内科。我们一直致力于将内科和外科更好地融合,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3. 统一治疗计划:我们强调通过多学科团队(MDT)的讨论,为患者制定统一的治疗计划。如果经过评估认为直接手术的效果可能不佳,患者还是接受内科治疗。

  4. 个体化治疗理念:虽然每位患者的疾病有其共性,但每位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和期望可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坚持治疗原则的同时,也提倡个体化治疗,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5. 保护医生积极性: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注重保护内科和外科医生的积极性。例如,如果患者最初由某位外科医生接诊,那么在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外科部分,一般我们还是让原外科医生参与讨论并治疗。

通过这些策略,我们希望能够克服跨学科合作中的难点和痛点,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以“临床为本,科研为魂”,真正实现临床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徐近教授:探讨临床与科研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临床是医生接诊,进行手术或化疗;科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细胞动物模型。两者是既分开又统一的关系,因为我们在临床上可能会发现不同患者使用同一治疗方案效果不同。临床会给我们一些提示,但我们并不能对患者进行多次抽血或做很多研究,有时这样做是违背伦理道德的。 

首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我们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索验证,可以从细胞或动物模型中去追寻答案。科研分为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通俗来讲,基础科研是在细胞中发现一条信号通路或在动物模型中发现一些现象。但我们是否可将其用到人体当中,还需一步步向前探索。我们要在临床前获得很多证据,申请Ⅰ、Ⅱ、Ⅲ期临床,直到最后获得临床验证后,我们才能应用。所以临床和科研密不可分,只有两者交替融合,才能不断地促进各自的发展。如果在临床中发现问题,但不从基础科研中解决问题,可能会永远停留在自我思考中,一直停留在现象层面;如果基础科研发现一个好现象,但没有向临床上进发,永远是“纸上谈兵”,不能转化;所以两者需联合起来。

再次,我想谈一下科室经验。我们胰腺外科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胰腺肿瘤中心之一。我们的临床有很多外科和内科医生,基础科研有很多科研助理。另外,我们每年还会招聘很多硕士、博士做各种各样的课题。我们如何对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管理,使他们有更多的发现,更高的产出,能够在临床上更多地服务患者,是值得思考的。我们在科研、临床上根据治疗分为四到五组;每组在临床上各有特色,同时科研上又相对独立,选择各自擅长的方向,但总体而言,又是一个整体。每个临床组配备基础科研PI或科研助理。医生在临床上发现问题,及时跟基础科研PI或助理交流,然后将一些想法转化成动物或细胞实验;如果细胞或动物实验有了成果,又能及时向临床转化;针对这几个临床组,我们可以称之为科研临床复合体。每个临床组又有自己的科研复合体,又有基础科研团队,这样既相互交叉学习、交流,又相互竞争,共同促进整个科室临床科研能力的发展。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需秉持原则性与个体化

徐近教授:在讲解新辅助治疗之前,先来看一下辅助治疗。通俗来说,辅助治疗是手术治疗后再给予化疗或放疗等,即肿瘤已被切除,达到肉眼看不到的程度,最后我们再去“打扫一下战场”。因为肿瘤不只是局部疾病,更多的是全身性疾病。例如肝癌患者血液中的甲胎蛋白AFP,胰腺癌患者血液中的CA19-9升高,这些循环肿瘤细胞或循环肿瘤DNA等会影响其他组织。针对这些残留的“垃圾”或“坏分子”,我们需要做辅助治疗。很多患者即使手术后又接受了辅助治疗,但其疗效仍然不佳。特别是像胰腺癌这种“癌中之王”,手术后患者没有像其他癌种一样能够存活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很可能一至三年复发。经临床学家思考得出,一部分患者可能不适合直接手术,例如肿瘤体积非常大,患者外周血里肿瘤指标非常高,恶性程度很高的患者。这时我们会探索在术前先给予药物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指标,然后再进行手术,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针对术前治疗,业界提出的新辅助治疗概念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但现在才被重点提及。二十年前胰腺癌的药物治疗效果很差,有效率只有5%、10%或20%,那时新辅助治疗是没有意义的,多数患者的治疗可能被新辅助治疗所耽搁。现在胰腺癌单纯化疗的有效率已达到50%、60%甚至70%,这样就有机会进行新辅助治疗;当然不是所有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都必须进行新辅助治疗。针对直接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的患者来说,新辅助治疗可能是多此一举,甚至可能耽误患者的治疗。因此,针对可切除胰腺癌的患者要选择性进行新辅助治疗。当然还有一部分患者我们称之为交界可切除,这是胰腺癌独有的概念,跟胃肠道肿瘤不太一样。胰腺癌周围靠血管比较近,交界可切除意味着手术大概率不能获得R0切除,建议这样的患者尝试新辅助治疗。所以针对新辅助治疗的人群,我们会选择术后易复发、易转移的高危患者。

国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辅助治疗理念可能对胰腺癌患者来说接受度很高。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各种的问题,例如不同医生对患者是否要进行新辅助治疗持有不同观点;有的患者担心新辅助治疗会耽误手术治疗。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这里存在一个模糊区域。在这个模糊区域中难以达成统一,存在个体化的情况。实际上我们科室也秉承了个体化原则进行新辅助治疗。总体而言,任何一位患者是否需要做新辅助治疗,都要经过多学科讨论。我们医院设有专门的多学科门诊,患者可以接受多学科的诊疗,通过多学科讨论判断是否需要做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大多数是内科治疗,通常会由内科医生接诊;但内科医生在进行新辅助治疗时,还需要跟外科医生交流;患者也会定期与首诊的外科医生交流。在制定手术方案时也需要根据个体化原则:根据影像学、肿瘤学、患者接受度、体力等情况来制定手术方案,期望这些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我们科室在新辅助治疗方面具备一些特色:我们不仅有标准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同时我们医院还有各种检测手段,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更好地帮助其选择新辅助治疗方案。同时,我们中心还承接了国内外很多新药研究。这些临床研究都是经过二三线论证的,大概率是比原标准一线方案的效果更好。如果患者有机会能够入组这样的新药研究,其延长术后生存时间的机会也会增大。我们科室在新辅助治疗方面提倡原则性、个体化,多样的治疗方案和检测手段使我们能够在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

医生的诊疗始终要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徐近教授:实际上新技术发展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这些不仅包括患者教育,医生本身也是在不断学习总结的过程中。新技术好在哪里?能够给患者带来多大获益?这些问题都要经过不断地探索。新辅助治疗逐渐被大家认可,但临床操作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的医生对是否做新辅助治疗以及治疗疗程的认知不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患者可能通过网络、报纸、新闻等信息对疾病治疗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这时需要跟医生进行交流,医生也需要对患者做一些教育工作。医生不能让患者做选择题意味着医生要从专业角度给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案。例如年轻患者身体条件好,我们是否可以采取更强的治疗方案?七八十岁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否要和四五十岁患者一致?这些都存在个体化差异。有的患者可做根治性手术,也可能做姑息性手术,有的患者则不建议手术,这些临床问题不仅困扰着患者,也困扰着医生。

医生在跟患者交流时,更多的是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家庭情况等来选择治疗方案。如果患者不能做手术,但一定要做,我们也不能乱做,这是原则性问题。总体治疗原则是我们不能被患者牵着鼻子走。如果患者有不同的想法,医生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帮助患者。

专家介绍

徐近
胰腺外科主任、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主任、主任医师、博土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主任、主任医师、博土生导师
兼任: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
擅长胰腺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微创、开放手术,胰腺周围包括十二指肠、壶腹部、胆囊胆管、脾脏、后腹膜肿瘤的外科切除,胰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综合治疗;
荣誉成果:
上海市卫健委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is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w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10日
朱虹
高密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讲得很好很详细!医生在跟患者交流时,更多的是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