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肿瘤健康管理大会】马飞教授谈乳腺癌诊疗的挑战、策略与科技助力

2024年04月07日
来源:肿瘤资讯

由国家癌症中心、健康中国研究中心、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和北京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24肿瘤健康管理大会暨健康中国癌症防治首席专家论坛”于3月30-31日在在北京盛大开幕。【肿瘤资讯】特邀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进行专访,深入探讨我国乳腺癌诊疗领域的挑战、质控和科研规范策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应用的发展前景。

专家简介

马飞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ancer Innovation 主编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肿瘤智能化医疗器械研究与评价联合实验室主任
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PI、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副主编
Lancet 全球乳腺癌专委会成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
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理事长

我国乳腺癌诊疗领域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如何通过质控手段来提升诊疗质量和患者预后?

马飞教授:近年来,中国在乳腺癌的诊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医疗资源在地区间的分配不均仍是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远低于东部沿海城市,这一现象凸显了质控工作的重要性,以期实现诊疗质量的同质化,并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生存差异。
 
规范化的乳腺癌诊疗质控工作正推动着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服务标准化。通过在关键地区建立龙头医院试点中心,将有助于确保全国各地诊疗水平达到统一的规范要求。同时,面对与欧美国家在乳腺癌诊疗水平上的差距,持续的创新研究和基于临床需求的探索显得尤为关键。此外,癌症防控战略的前移也显得尤为重要。除了继续关注疾病周期的多学科规范诊疗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早期诊断,我们还将工作重点扩展到普及科学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这样的措施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并减轻这一疾病对社会的整体影响。综合这些策略,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全面的乳腺癌防治体系,目标是实现对乳腺癌的更有效控制和管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您如何看待生物技术(BT)与信息技术(IT)的结合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未来应用?

马飞教授: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们为包括肿瘤医学在内的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将先进的人工智能医疗模型应用于肿瘤领域,我们可以期待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加速了规范化诊疗流程的广泛实施。通过这些系统,我们可以在基层快速部署先进的诊疗方案,无需额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加速基层医疗服务的提升,实现对诊疗过程的全面监控——包括事前预警、事中监测和事后反馈。

其次,在患者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强化了医疗机构内外的沟通与协作,将对患者的诊疗和关怀从医院延伸至家庭环境,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连续、一致、高质量且科学的疾病和健康管理服务。

最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将为未来新药研发等领域带来新的突破。例如,通过这些技术,我们有望发现更多创新的治疗靶点,快速筛选出候选分子,并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从而使更多创新疗法得以惠及患者。

因此,我们期望与计算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各方专家加入肿瘤防控的行列,共同为这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当前提升医学研究水平的各项措施中,您如何评价《中国临床肿瘤类器官标准化实验室及样本库建设项目》在促进我国肿瘤研究发展和改进临床治疗策略方面的作用?

马飞教授:肿瘤的治疗之所以充满挑战,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内在的异质性,包括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这些特性不仅构成了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基础,也是治疗抵抗和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根源。传统的临床前研究,如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但在转移到临床应用时,往往存在不一致性和差距,这主要是由于模型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类器官技术的发展,我们得以在体外培养人体肿瘤组织,模拟肿瘤在体内的生理状态。这一进步对于疾病模型的建立、肿瘤科学研究、新药筛选和研发,以及患者精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指导具有重大意义。类器官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但要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技术的标准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基于这些需求,现在是对类器官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提升的关键时刻,以建立临床类器官的标准。只有通过标准化的类器官培养,我们才能确保其在临床诊疗中的有效应用,真正帮助患者,使科学研究更可信,更贴近真实患者状况,并加速新药研发的进程,使其更精准、更接近人体研究。随着类器官技术标准化的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极大地推动精准诊疗的发展,乃至整个肿瘤治疗效果的提升。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04月26日
韩朝
黑山仁和医院 | 肿瘤内科
现在是对类器官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提升的关键时刻
2024年04月08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
2024年04月07日
郭永轶
西吉县人民医院 | 外科
我们期望与计算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各方专家加入肿瘤防控的行列,共同为这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