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04月01日
来源:白血病·淋巴瘤

近年来,包括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CD3和G蛋白偶联孤儿受体C类第5组成员D(GPRC5D)×CD3在内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新药Teclistamab(BCMA×CD3)于2022年成为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治疗RRMM的BsAb,埃纳妥单抗(Elranatamab)也于2023年获得批准。靶向BCMA×CD3的BsAb包括Alnuctamab、WVT078、ABBV-383、Linvoseltamab和F182112以及靶向GPRC5D×CD3的Talquetamab和LBL-034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结合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告,对BsAb治疗RRMM的研究进展进行报道。

近年来,针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CD3和G蛋白偶联孤儿受体C类第5组成员D(GPRC5D)×CD3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研究结果令人振奋。Teclistamab于2022年第1个获得批准用于复发难治MM(RRMM)的BsAb,埃纳妥单抗(Elranatamab)于2023年获得批准。其他几种BsAb,包括Alnuctamab、WVT078、ABBV-383、Linvoseltamab、F182112以及Talquetamab和LBL-034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本研究全面报道了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BsAb在RRMM中的临床应用最新进展。

1 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

1.1 Alnuctamab

作为与BCMA二价结合的2+1 T细胞接合器(TCE),Alnuctamab已被批准用于临床试验中三线治疗后的RRMM。鉴于不良事件的高发生率,皮下注射研究更受研究者青睐。该临床研究中,总有效率(ORR)为54%,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期为10.1个月。最新研究数据显示,Alnuctamab可以有效降低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将获得持久和更深的治疗反应 。

1.2 WVT078

NCT04123418临床试验是BCMA×CD3 BsAb与Gamma分泌酶抑制剂(GSI)相结合的初步报告,包括之前接受过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或接受过BCMA抗体药物耦合物的患者初步数据显示,2个高剂量组的ORR为57.1%,不良事件发生可耐受 。

1.3 ABBV-383

第65届ASH年会上报道了一项Ⅰ期试验,评估3种不同剂量水平的ABBV-383(另一种具有2个BCMA结构域的BCMA×CD3 BsA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个队列的ORR分别为44%、64%和60%,而12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19%、51%和49%。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发生率分别为47%、70%和69%,基本为1~2级。

1.4 Linvoseltamab

根据LINKER-MM1研究结果,Linvoseltamab已被批准用于RRMM患者的治疗。第65届ASH年会上,研究人员展示了200 mg队列的长期随访数据。ORR为71%;三线及以上难治T细胞受体(TCR)RRMM患者的ORR和≥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0%和29%;≥75岁的患者为68%和26%;高细胞遗传学风险患者中分别为62%和26%;国际分期系统Ⅲ期(ISS-3)患者中分别为47%和18%。此外,CRS发生率为45%,其中1~2级占44%。

此外,第65届ASH年会上还介绍了LINKER-MM1临床试验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评估。LINKER-MM1试验中在第1阶段(12例)和第2阶段(105例)期间分别接受5 mg、25 mg和200 mg剂量的受试者纳入分析,从第16周到第36周,疲劳明显改善;从第20周(-18.43,95% CI:-23.54~-13.32)到第36周(-12.28,95% CI:-18.15~-6.42),疼痛在统计学和临床上均有所改善。Linvoseltamab在本次评估中也观察到HRQoL指标有所改善。

1.5 F182112

NTP-F182112-001试验旨在评估F182112在RRMM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2例患者参加了这项多中心研究,分8个剂量水平递增,中位随访时间为3个月。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发生1~2级CRS,发生率为72.7%。

1.6 Elranatamab

在MagnetisMM-3中,接受Elranatamab单药治疗的123例患者中缓解率达到61%。中位随访15.9个月,89.7%的患者达到了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然而,尚未观察到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PFS和总生存(OS)期。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任何级别,≥3级)为感染(69.9%,40.7%)、CRS(57.7%,0)、贫血(48.8%,37.4%)、中性粒细胞减少(48.8%,48.8%)、腹泻(41.5%,1.6%)、血小板减少(31.7%,23.6%)、淋巴细胞减少(26.8%,25.2%)、疲劳(36.6%,4.1%)、恶心(26.8%,0)、注射部位反应(26.8%,0)、低钾血症(26.0%,10.6%)、咳嗽(26.0%,0)、发热(30.9%,4.1%)和食欲下降(33.3%,0.8%)。

1.7 Teclistamab

Teclistamab(BCMA×CD3)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RRMM的BsAb,第65届ASH年会报告了大量真实世界的治疗经验。Dima等总结了102例接受Teclistamab治疗的RRMM患者的数据,并进一步比较了老年患者(>70岁)与年轻患者的特征。与年轻患者(≤70岁)相比,老年患者表现较差(ECOG≥2分)(45%:26%, P=0.05),但年轻患者五线难治比例较高(58%:71%)。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两个亚组的ORR分别为70%(老年)和61%(年轻)。老年患者在开始使用Teclistamab后的前90 d内更有可能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症(27%:12%, P=0.05),但CRS发生率与年轻患者相似(67%:64%, P=0.70)。

Mol等进行了非锚定匹配调整间接比较(MAIC),以评估Teclistamab和Elranatamab的疗效。在这项研究中,Elranatamab表现出更好地ORR(75%:63%)、PFS率( HR=0.59,95% CI:0.39~0.89, P=0.01),DOR率( HR=0.64,95% CI:0.33~1.23, P=0.18)和OS率( HR=0.66,95% CI:0.42~1.03, P=0.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GPRC5D×CD3双特异性抗体

TCR包括CAR-T和BsAb,已成为RRMM患者的重要新治疗选择,其中靶向BCMA的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和CAR-T治疗的不断应用,后续需要再次接受治疗的靶向BCMA治疗暴露的复发患者比例也将增加,第65届ASH年会报道的一项来自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显示BCMA暴露的患者有效治疗选择有限,临床结局不佳,中位至停药或死亡时间(TTD)仅3.7(3.3,4.4)个月,中位至下次治疗时间仅为6.4(5.5,7.6)个月,对这些预后较差的患者,亟待新的有效治疗靶点研发及应用以改善疗效。

GPRC5D是一种G蛋白偶联孤儿受体,在恶性浆细胞上高表达,但在B细胞和骨髓前体细胞上表达水平低,因此针对GPRC5D的靶向治疗在RRMM患者中的研究前景乐观。

2.1 Talquetamab

Talquetamab是最早研发靶向GPRC5D的BsAb,来自1/2期MonumenTAL-1研究(NCT03399799/NCT04634552)的前期结果显示,在RRMM患者中,Talquetamab的疗效深刻而持久,在288例未暴露过TCR治疗患者中,ORR超过71%,在51例既往使用过TCR患者中,ORR>65%。第65届ASH年会更新了Talquetamab的研究结果,截至2023年1月17日,共纳入70例既往接受过TCR治疗(主要为抗BCMA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在既往采用BCMA CAR-T治疗患者中的ORR为72.9%,既往BCMA BsAb暴露患者中的ORR为56.5%,中位反应持续时间(MDOR)在总体人群(12.3mo,95% CI:6.5~不可估测)与既往BCMA CAR-T暴露患者(12.3mo,95% CI:4.8~不可估测)相似,但在既往BCMA BsAb暴露患者(6.5mo,95% CI:1.9~不可估测)较短。在BsAb暴露组中,前一次BsAb应用与Talquetamab之间间隔超过9个月的患者的ORR为62.5%(5/8),间隔时间6~9个月的患者为50%(3/6),间隔<6个月的患者为45.5%(5/11)。该研究结果为在既往接受靶向BCMA治疗尤其是BCMA-CART治疗的RRMM患者中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MonumenTAL-1研究结果显示Talquetamab单药给RRMM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在MonumenTAL-2研究中,则评估了Talquetamab联合泊马度胺治疗既往接受≥2线治疗的RRM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次会议首次报道了GPRC5D×CD3 BsAb联合免疫调节剂在RRMM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截至2023年6月5日,共入组35例患者,每周0.4 mg/kg推荐剂量(QW)或每隔1周0.8 mg/kg(Q2W),并逐步增加剂量,从第2周期开始每天口服泊马度胺2 mg(剂量增加至4 mg/d)。QW队列(16例)和Q2W队列(19例)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1.4个月(1.2~14.9个月)和7.7个月(1.6~10.8个月),两个队列的ORR分别为93.8%和84.2%,≥CR率分别为62.5%和36.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分别为87.5%和68.4%。QW队列和Q2W队列的至首次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0.9~2.1个月)和1.3个月(0~4.8个月)。达到缓解患者中,两个队列的9个月时持续缓解率分别为100%和83.9%。两个队列中均未观察到中位DOR和PFS,6个月PFS率分别为93.8%和88.9%。该研究结果显示GPRC5D×CD3 BsAb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包括3~4级血液毒性,与单独用药一致,无新增的血液学毒性,由于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发生率很低。这种联合疗法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进一步支持Talquetamab作为一种可联合的新型药物值得进一步评估。

无论是MonumenTAL-1研究中的单药,还是MonumenTAL-2研究中的联合用药,Talquetamab均显示出深刻而持久的治疗反应,但仍有患者对Talquetamab表现出耐药和复发,为了更好地了解接受Talquetamab治疗患者的耐药和复发机制,对接受0.4 mg/kg QW的PTS治疗患者进行了基线和纵向GPRC5D表达和免疫状况的评估,包括先前接受T细胞重定向治疗(TCR;CAR-T和BsAb治疗)的单独队列。基线时患者T细胞计数在队列之间相似,而之前TCR暴露队列患者与无TCR暴露队列患者相比,CD8 + T细胞上单一共抑制标记[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双重共抑制标记(PD-1/LAG-3和PD-1/TIM-3)和激活标记(CD38和CD25)的表达更高,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也更高。在基线时,GPRC5D在MM细胞上高度表达;然而,在两个队列中的患者中,GPRC5D的表达是不同的,并且与临床反应无关。在两个队列中,与应答反应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无应答与应答患者之间相比,基线时外周免疫表型耗竭更明显,表现为T细胞计数较低,Treg细胞转化较高,CD8 + T细胞上共抑制标记(LAG-3,TIM-3)的表达。在TAL给药后的第1个周期中,有反应者的T细胞比无应答者的T细胞有更大的瞬时激活效应,此外,在治疗2个周期内,有反应者的CD3 + T细胞恢复更明显,而无应答者,CD8 + T细胞上LAG-3、TIM-3和PD-1免疫抑制标记持续表达,该研究结果提示无应答者的耐药机制包括T细胞耗竭、Treg细胞转化较高以及CD8 + T细胞上共抑制标志物的表达,而应答者表现出更大的T细胞活化和CD3 + T细胞的纵向持续恢复。该研究为克服Talquetamab耐药提供了研究思路。

2.2 LBL-034

Talquetamab在RRMM患者中的结果证实了靶向GPRC5D为RRMM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获益,其他新型GPRC5D×CD3 BsAb药物的研发及应用也初露锋芒,LBL-034是一种针对GPRC5D的新型T细胞结合双特异性抗体,具有特殊设计的分子形式和独特的2:1结构。LBL034对不同表达GPRC5D类型的细胞(高表达到低表达:MM-1R、NCI-H929、MOLP-8和RPMI8226)具有较强的T细胞依赖性杀伤作用,并上调活化标志(CD25、CD69)的表达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释放。在没有GPRC5D表达细胞的情况下,LBL-034与CD3的结合较弱,对细胞因子的释放影响很小,这表明LBL-034只有在GPRC5D靶细胞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激活T细胞。在MC38-GPRC5D同基因移植模型和NCI-H929异种移植模型中检测LBL-034活性实验显示低剂量LBL-034在1.0 mg/kg和0.3 mg/kg剂量下均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体内实验显示LBL-034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良好。临床前研究结果提示LBL-034是一种新型的针对GPRC5D的双特异性抗体,GPRC5D与CD3具有良好的分化结合活性,可以增强抗肿瘤活性,同时降低CD3诱导的CRS的风险,显示出很好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效果。LBL-034的创新药临床研究申请(IND)已获得美国FDA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已经开始对RRMM患者进行首次人体试验(FIH)的研究,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3 BsAb的不良反应管理

虽然BsAb在RRMM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疗效,如何做好不良反应临床管理进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治疗获益,也值得关注。有研究进行了靶向BCMA和非BCMA BsAb的安全性汇总分析,该研究共纳入1 926例接受BsAb治疗的RRMM患者,其中1 288例(66.7%)接受BCMA靶向的BsAb,638例(33.1%)接受非BCMA靶向的BsAb。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所有级别和类型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57),但BCMA靶向组比非BCMA靶向组的3~4级血液学毒性更低( P=0.0002),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发生率更高( P=0.006),两组间3~4级CRS发生率相似,神经毒性发生率也相似( P=0.067)。

CRS是BsAb常见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治疗相关毒性,有研究评估了预防性应用托珠单抗(Tocilizumab)以减轻CRS的发生率和严重性的作用,该研究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7月入组48例患者,在整个队列中,所有级别CRS的发生率为43.8%(21/48),其中33例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中有10例(30.3%)发生CRS,而未接受预防治疗的15例患者中有11例(73.3%)发生CRS,预防组中8例为1级CRS(24.2%),1例患者为2级CRS,另1例为3级CRS。预防队列ICANS的发生率也低于非预防队列(20.0%比5.3%),且均为1级。该研究结果为托珠单抗预防BsAb治疗RRMM患者的CRS发生提供了依据。

RRMM患者的治疗仍面临挑战,靶向BCMA×CD3和GPRC5D×CD3的BsAb在RRMM患者中疗效良好,安全性可控,多个临床研究数据均提示BsAb为RRMM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但有关CRS、ICANS等不良事件的临床管理优化以及耐药机制研究仍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DOI: 10.3760/cma.j.cn115356-20240105-00005

排版编辑:Cherry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04月02日
张晓妮
荣成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获益良多
04月02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BsAb为RRMM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但有关CRS、ICANS等不良事件的临床管理优化以及耐药机制研究仍值得进一步探索。
04月02日
蒋从飞
响水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