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纲&翟志刚教授:艾贝格司亭α为化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夯实HER2晚期乳腺癌高质量生存之路

03月0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肿瘤患者随着治疗后生存期的延长,如何更好的长期生存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化疗是复发转移HER2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中性粒细胞减少较为常见,可影响化疗的足疗程治疗、从而影响患者生存。【肿瘤资讯】特别邀请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翟志刚教授分享一则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化疗联合HER2靶向治疗期间使用G-CSF的病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李纲教授点评;该患者在短效G-CSF、二代长效G-CSF效果不佳情况下,调整为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亿立舒®)后迅速、持久控制中性粒细胞减少,且无骨骼肌肉疼痛现象,不仅保证了化疗的正常进行,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该病例分享可以为晚期乳腺癌患者高质量长期生存提供用药思路。

解读专家
翟志刚
教授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常见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熟练掌握常见恶性肿瘤的精准放疗技术。主持完成江苏大学临床专项基金课题一项,并参与国自然及省市级课题等项目,发表论文多篇,积极参加全球多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工作

病例资料

基本情况

患者女,55岁,于2022-11-01因“左乳癌术后12年,发现胸壁结节4月”入院。

病史

2010-11-24外院诊断“左乳癌”行“左乳癌根治术”(术前检查示肿块位于左乳头左侧,约2cm*2cm大小,无橘皮征)。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乳腺癌,微乳头状癌结构为主(分化较差,肿块体积约2.1cm*1.8cm*1cm),送检淋巴结6/6转移,免疫组化示:ER(+)、PR(-)、cerbB2(+)、P53(-)、Ki67(25%+)、CK5/6(-)、PgP(+)、nm23(+)。术后于2010-12-15起予AC方案(CTX0.8g d1+E-ADM 80mg d2)化疗四程+紫杉醇脂质体210mg d1化疗四程,末次化疗日期为2011-05-11,期间于2011-02-21起行术后放疗DT50Gy/25Fx,来曲唑口服5年,后曾数次复查未发现异常。2022年7月发现左侧胸壁结节,并渐增多。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血压 122/80mmHg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左侧胸壁可扪及数枚红色结节,大小1.0*1.0cm,质硬固定,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 ,肝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PS 评分1分。

CT(2022/11/1)

左乳术后改变,左前壁等密度结节(考虑复发)、右乳等密度结节(转移可能),以上建议结合钼靶等专科检查;右侧腋窝、双侧锁骨周围、左侧内乳区及纵隔结节样淋巴结(部分转移可能);左侧部分前肋骨质密度局限性增高。

图片5.png

胸部、上腹部CT(2022.11.01)

左侧胸壁肿块活检病理

MLH1(+),PMS2(+),MSH2(+),MSH6(+),ER(>80%中等强度+),PR(25%中等强度+),Her-2 (3+),P53 (5%弱+,野生型),GATA3(+),GCDFP-15(-),浸润性癌,结合免疫组化,符合乳腺浸润性癌。

图片6.png

病理检查结果

诊断

左乳腺浸润性癌术后(pT2N2M1 IV期)

治疗经过

2022-11-11起给予伊尼妥单抗400mg d1靶向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350mg d1+卡培他滨1.5g bid d1-14化疗6程,并给予地舒单抗抑制骨破坏治疗。化疗1疗程结束后出现3°骨髓抑制,给予短效G-CSF后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上升后又迅速下降,且有骨骼肌肉疼痛现象。为保证化疗的按期进行,从第二疗程开始,化疗后遂调整为二代长效G-CSF,但仍出现1°、2°骨髓抑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仍呈现更为明显的谷、峰现象,且有骨骼肌肉疼痛现象。

2023.02.28胸部、上腹部CT检查:左乳术后改变,左前壁小结节(较前明显缩小),右乳等密度结节(较前缩小);右侧腋窝及纵隔小结节样淋巴结(部分较前缩小);部分椎体密度增高,L3椎体为著(转移?)。

图片7.png

胸部、上腹部CT(2023.02.28)

因口服卡培他滨后出现手足综合征,患者不能耐受,要求停服卡培他滨。于2023-04-15起给予伊尼妥单抗400mg d1靶向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300mg d1化疗;并定期予地舒单抗以及二代长效G-CSF。

2023.05.10胸部、上腹部CT检查:左侧乳腺MT术后;右侧乳腺组织结节样稍增厚;右侧腋窝及纵隔小结节样淋巴结;T2、L3椎体结节样骨密度增高,转移可能。疗效评估疾病稳定(SD),继续伊尼妥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治疗。

图片8.png

胸部、上腹部CT(2023.05.10)

2023.07.13胸部、上腹部CT检查:左侧乳腺MT术后;右侧乳腺组织结节样稍增厚;右侧腋窝及纵隔小结节样淋巴结;左侧部分前肋骨质密度局限性增高;T2及L3椎体局部骨密度增高,较前大致相仿。疗效评估SD,继续伊尼妥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治疗。

图片9.png

胸部、上腹部CT(2023.07.13)

2023年8月,因患者使用二代长效G-CSF期间依然反复出现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且有明显的谷、峰现象以及骨骼肌肉疼痛现象,将药物调整为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用药后患者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控制在正常范围,且无骨骼肌肉疼痛,无过敏现象。
 
2023.09.15胸部、上腹部CT检查:左侧乳腺MT术后;右侧乳腺组织结节样稍增厚;右侧腋窝及纵隔小结节样淋巴结;左侧部分前肋骨质密度局限性增高;T2及L3椎体局部骨密度增高,较前大致相仿,疗效评估SD。

图片10.png

胸部、上腹部CT(2023.09.15)

因患者化疗期间出现手足麻木,逐渐不能耐受,要求停化疗,于2023-12-09开始伊尼妥单抗400mg d1靶向治疗,并定期给予地舒单抗抑制骨破坏治疗。
 
2023.12.30胸部、上腹部CT检查:左侧乳腺MT术后;右侧乳腺组织稍增厚;右侧腋窝及纵隔小结节样淋巴结;左侧部分前肋骨质密度局限性增高;T2及L3椎体局部骨密应增高,较前大致相仿,疗效评估SD。继续伊尼妥单抗单药治疗,定期随访。

图片11.png

胸部、上腹部CT(2023.12.30)

点评专家
李纲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内科副主任
上海市闵行区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CRPC常务委员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组常务委员
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肿瘤健康管理科普专委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长江学术带(YBCSG)乳腺联盟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是化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其减少程度、持续时间与感染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可严重影响化疗药物的相对剂量强度、密度与既定周期,临床上往往因此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延迟治疗时间或更改化疗方案,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G-CSF目前最常见的预防、治疗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近年来长效G-CSF药物逐渐成为临床升高白细胞的主要治疗药物。

该患者是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在术后辅助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后12年出现复发转移,给予双药化疗/单药化疗联合抗HER2靶向治疗期间使用短效、二代PEG类G-CSF防治中性粒细胞减少效果均不理想,为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调整为艾贝格司亭α注射进行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性治疗。使用艾贝格司亭α注射后粒细胞数量迅速控制在稳定范围内且波动变异度小,无骨骼肌肉疼痛现象。这有利于患者长期的抗肿瘤治疗,减少骨髓干细胞的快速耗竭以及更多保护骨髓的储备功能,最终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已经纳入医保,且可在化疗结束后24h使用,将大大惠及更多乳腺癌以及其他肿瘤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些高风险方案化疗方案的患者,我们应该积极使用长效G-CSF药物进行一级预防,对于其他治疗方案的,应考虑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包括患者骨髓恢复能力以及G-CSF药物使用的总量等相关因素,来合理规范化地使用G-CSF药物。

参考文献

1. Cancer Res 2019;79(4 Suppl):Abstract nr P6-13-03.
2. Cancer Res (2022) 82 (4_Supplement): P5-16-14.
3. Blood (2021) 138 (Supplement 1): 4290.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