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超凡联盟】方美玉教授:罕见但并不少见,临床应重视罕见肿瘤的治疗与研究探索

02月0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除了肺癌、胃癌、乳腺癌等知晓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外,全球7000多种罕见疾病中,不少是罕见肿瘤。这些罕见肿瘤因发病率低、组织分型或突变类型较为少见等原因往往被忽视。而罕见肿瘤患者群体其实并不小,他们往往处于“无药可救”的状态。罕见肿瘤特别需要被认识、被重视。在此,【肿瘤资讯】特别邀请浙江省肿瘤医院方美玉教授分享其临床诊疗心得。

本期特邀专家—方美玉  教授 

方美玉
肿瘤学博士  主任医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及罕见肿瘤内科 科主任
长期从事肿瘤内科治疗和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头颈部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泌尿生殖系统和骨软组织肿瘤等少见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教委肿瘤学专委会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甲状腺癌质控专委会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喉癌质控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转化医学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黑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诊疗专委会罕见肿瘤学组组长

罕见肿瘤的定义

方美玉教授:罕见肿瘤是指一类发病率低、组织学或分子分型非常少见的肿瘤。目前国际上并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如欧洲肿瘤协会对罕见肿瘤的定义为:年发病率低于6/10万的肿瘤;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则将其定义为:年发病率低于15/10万的肿瘤。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结合我国国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将我国年发病率低于2.5/10万、有独立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器官/系统肿瘤或其特定病理亚型(包括原发灶不明肿瘤)定义为罕见肿瘤。虽然罕见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种类非常多,我国全部罕见肿瘤约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的20%以上。可见,罕见肿瘤其实并不罕见。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方美玉教授: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约超20万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有2万多例。恶性黑色素瘤通常是由皮肤黑色素痣恶变而来,且早期可通过淋巴系统或者血液系统转移。既往很多患者就诊时即已出现肿瘤转移,导致其预后非常差。这类患者的整体5年生存率往往低于15%。虽然,恶性黑色素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不到1/10万,但它的转移性强、侵袭性强、致死率高,是一种最致命的皮肤癌亚型。统计数据显示,除了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外,患者的性别、年龄、人种、皮肤上黑色素痣数量等亦是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白种人、既往有黑色素瘤家族史及遗传易感基因突变的患者更易罹患恶性黑色素瘤。但如亚裔中多见的黏膜黑色素瘤等部分黑色素瘤的具体发病原因仍不清楚。

皮肤活检是临床确诊恶性黑色素瘤的首要金标准。组织病理学显示皮肤或真皮组织中有非典型的黑色素细胞或黑色素细胞增多,这种非典型性黑色素细胞也可见于表皮上部或沿真皮、表皮交界处延续分布,分别表现为液状的扩散或慢性增生。同时,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包括常见的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标志物,如S100、HMB45等进行鉴别。

根治性手术是早期黑色素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绝大多数患者能够通过手术治疗达到非常好的预后,5年生存率超过90%。根据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显示,Ⅰ期患者在初次活检后三四天内完成扩大切除术治疗,其生存率可明显提高。因此,临床推荐早期患者在病理活检后尽快进行扩大切除手术。但对于Ⅱ期及以上患者,除了手术治疗,还需要进行辅助治疗。近年来,黑色素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新型药物研发也逐渐进入黑色素瘤领域。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方面已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同时,我们也在进一步探索新型治疗方式,如新型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在黑色素瘤中亦有所进步。

罕见肿瘤的临床诊疗难点

方美玉教授:目前罕见肿瘤临床诊疗中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诊断困难。由于罕见肿瘤的发病少,临床可参考病例非常少,相关数据少且不充分,临床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诊疗,因此,罕见肿瘤很容易误诊、误治。

第二,治疗难。目前针对罕见肿瘤的药物研发非常滞后,尤其是罕见肿瘤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一些新药、新的治疗技术很难在罕见肿瘤中顺利开展。除了临床缺乏疗效好的治疗药物外,罕见肿瘤即便有药,也较难获得。因此,目前罕见肿瘤的治疗非常困难。

第三,费用昂贵。罕见肿瘤的药物研发投入非常高,产出非常低,导致目前罕见肿瘤治疗药物的价格非常昂贵,而且部分国内不可及,需要到国外购买,从而导致患者的经济负担非常重。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一些针对罕见肿瘤的特殊靶点,如MET、BRAF、RET等的治疗药物日趋丰富。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关注,均促使很多罕见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治疗。我们相信,通过罕见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宏观多维决策框架建设,可以提高药物的合理公平,以及可及性、可负担性,从而保障罕见肿瘤患者的用药权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