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共鉴ADC丨“精Lung济世,D造未来”2023肺癌ADC年终盘点学术交流会圆满召开

2023年12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抗体偶联药物(ADC)正在逐渐成为肿瘤治疗中继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后的又一个新热点。随着在2023年各大学术会议中报告了最新临床探索进展,已经在乳腺癌、尿路上皮癌等领域取得应用的ADC们正在积极开拓肺癌领域。
为了提高对于ADC的认识,推动ADC的临床研究进展及规范化应用,2023年12月23日,2023年肺癌ADC年终盘点学术交流会于线上盛大召开。会议特邀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作致辞,以学术报告和讨论的形式交流了ADC在肺癌中的探索进展及发展方向。【肿瘤资讯】特别整理了会议精粹内容,以飨读者。


3.jpg

主席致辞

大会伊始,大会主席程颖教授、黄诚教授范云教授作开幕致辞。
 
程颖教授表示,肺癌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为晚期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并逐渐在前线获得应用,而ADC则是继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后的第三次革命。2023年堪称ADC开发肺癌领域的元年,除HER2-ADC外,TROP2-ADC也报告了III期临床研究结果,HER3-ADC也报告了亮眼的结果。本次会议将聚焦肺癌领域的ADC发展动态,希望可以助力更好地应用、研发肺癌中的ADC。
 
黄诚教授表示,肺癌中ADC起步较乳腺癌、尿路上皮癌、胃癌等更晚,但HER2、TROP2、HER3等靶点都展示出了令人期待的前景。相信本次会议分享的ADC领域最新动态可以帮助肺癌ADC取得更多探索成果。

范云教授也对本次会议内容表示期待,期待在会议中深入交流ADC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分享临床实践经验。

Session 1
Fly to 2023:ADC的肺癌探索之路

主持嘉宾:
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煜教授

4.jpg

5.jpg

百舸争流:2023年度肺癌ADC重磅研究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王立峰教授分享了2023年度ADC在肺癌领域的探索成果。ADC药物兼具肿瘤特异性和细胞毒性,较传统化疗药物提高了治疗窗,而在制药工艺上取得突破性革新后,以T-DXd为代表的新一代ADC药物登场,在肺癌中开展了广泛的临床探索。HER2变异目前并无标准一线治疗靶向治疗方案,而在后线治疗中,基于DESTINY-Lung02研究的成功,T-DXd成功获批肺癌适应症,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中5.4mg/kg的DESTINY-Lung02二线及以上治疗HER2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PFS达9.9个月,中位OS则达到19.5个月,毒性可控,治疗基线脑转移患者,颅内ORR达到50%,颅内DoR达到9.5个月。在不久前的2023 ESMO ASIA大会中公布的亚洲人群中,5.4mg/kg的中位PFS达到10.8个月,安全性可管理,进一步巩固支持T-DXd在HER2突变患者中的应用。

对于经治NSCLC患者,TROPION-Lung01研究显示了TROP2-ADC Dato-DXd对比多西他赛在后线治疗中更好的PFS获益(HR 0.75),在非鳞患者中更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PFS获益(HR 0.63),对于驱动基因变异(AGA)人群,也显示出明显获益趋势(HR 0.38)。而在针对AGA人群的TROPION-Lung05研究中,Dato-DXd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此外同样是TROP2-ADC的SKB264也报告了很好的数据。未来ADC联合免疫或有望成为新的一线标准治疗,目前4项III期研究正在开展。

HER3也是具有潜力的靶点,HERTHENA-Lung01研究显示了良好而疗效,目前HER3-DXd也在寻求解决EGFR-TKI耐药人群的治疗需求。靶向EGFR×HER3的BL-B01D1也已开启首次人体I期研究。
 6.jpg

千帆竞发:2023年度肺癌ADC进展之新型靶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燕教授分享了针对新靶点的ADC的探索进展。B7-H3是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且与预后差相关的跨膜蛋白,靶向B7-H3的I-DXd(DS-7300)于2023年ESMO大会报告了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I/II期研究结果,显示出在后线治疗的良好潜力,目前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首个抗c-MET ADC Teliso-V(ABBC-399)在针对既往经治的c-MET过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中,在非鳞且EGFR野生型队列中ORR达36.5%,对于该人群将进入二阶段研究;CEACAM5也是ADC开发的热门靶点,在乳腺癌、NSCLC等多瘤种中呈中-高水平表达,靶向CEACAM5的TUSA(SAR-408701)在针对CEACAM5高表达的非鳞NSCLC患者的I/II期研究中取得16.3%的ORR。此外PTK7、SEZ6、ITGB6等靶点的ADC也在进行探索。未来ADC的临床探索中,对耐药机制的探索、生物标志物的找寻、联合治疗策略的制定及对其本身结构的优化(Payload多样化、抗体优化)将是重要的方向。

7.jpg

汇总发言

姚煜教授对ADC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指出ADC的研发热潮正像诗句所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T-DXd、Dato-DXd及HER3-DXd为代表的ADC及靶向B7-H3、c-MET的新靶点ADC在肺癌中正以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抗肿瘤活性逐渐丰富临床工作者对于肿瘤及肿瘤诊疗的认识,未来期待更多临床研究给予循证医学证据。未来ADC也仍有丰富的探索方向可供探索,包括治疗优势人群筛选、联合方案、耐药机制、安全管理及新靶点的探索等,总之,ADC在肺癌领域有宽阔的探索空间,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Session 2
热点讨论:2023肺癌领域ADC新探索

主持嘉宾: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

8.jpg

大咖观察室(圆桌讨论)

该环节中,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慧娟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建娅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绪超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参与了讨论,围绕ADC的临床应用发表了看法。

9.jpg

10.jpg

11.jpg

12.jpg

针对HER2突变患者的治疗选择:

王慧娟教授表示,HER2-ADC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惊艳的数据,此类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占比并不低,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疗效无法令人满意,ADC的应用值得期待。
 
周建娅教授表示,DESTINY-Lung02研究报告了亮眼的结果,5.4mg/kg的剂量在取得更好安全性的前提下并未降低疗效,支持其在HER2突变患者中的应用,未来随着小分子TKI的发展,将与ADC共同构成该类患者的靶向治疗备选方案,取得化疗在后线地位。而具体的一线方案优选则仍需研究和时间来回答。
 
张绪超教授则表示,不同HER2突变亚型对于TKI的疗效反应有差异,ADC药物的探索则成绩斐然,未来可尝试ADC与TKI的联合使用。HER2过表达与HER2扩增的鉴别还需要更多研究予以解答,免疫组化是鉴别金标准。

储天晴教授表示,既往临床探索中,针对老年的HER2突变患者,T-DXd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的综合表现或优于TKI,且毒性更低。

针对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选择:

王慧娟教授表示,对于三代EGFR-TKI耐药患者,优先进行二次检测,判断是否考虑联合靶向治疗方案。对于不存在其他继发突变的患者,HER3-DXd在临床研究中针对此类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考虑联合抗血管或其他药物以提高疗效。
 
周建娅教授表示,非驱动基因导致的系统性EGFR-TKI耐药,HER3-DXd积累了很多临床数据,与其他的多药联合方案相比并不落下风,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绪超教授表示,以HER3-DXd为代表的ADC药物取得的优异疗效背后的机制值得探索,建议尝试通过生物标志物进行分型。
 
储天晴教授表示,即便ADC已经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在后线治疗中EGFR-TKI的价值仍不可忽略,更加精准地使用或许还需要针对生物标志物进行精准检测。

针对TROP2-ADC在非鳞NSCLC中的应用:

王慧娟教授表示,TL01研究显示了Dato-DXd对比多西他赛在后线更好的疗效,未来可尝试在免疫治疗的跨线应用中联合使用进行探索,寻求更多突破。
 
周建娅教授表示,Dato-DXd在非鳞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鳞癌患者的临床需求长期未能得到满足,期待Dato-DXd在鳞癌患者中的更多探索。
 
张绪超教授同样表示,Dato-DXd将有望在非鳞癌的二线治疗中成为标准治疗,期待在更多鳞癌患者中进行探索,并通过对鳞癌、非鳞癌的基础特征的研究找寻疗效差异的原因。
 
储天晴教授表示,Dato-DXd在非鳞癌中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成果,期待联合治疗模式扩大治疗优势人群,巩固在后线治疗中的地位。

总结致辞

范云教授在最后为本次学术交流进行了总结,对于会议的形式及内容给予了肯定,并对于ADC在肺癌中的更多探索表示了期待。

审批编号:CN-20231226-00004

责任编辑:Nydia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